基于纵联阻抗相角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来源 :电力自动化设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基于2个特定等效纵联阻抗相角之差值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该纵联阻抗是由线路两端各相电压故障分量相量差与电流故障分量相量和的比值计算而来的。将电压故障分量按测量端的正方向和反方向各平移一个线路全长的距离形成2个等效的纵联阻抗,利用2个等效纵联阻抗的相角差数值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在区内。区外故障时,该相角差等于0°;区内故障时,该相角差等于180°。该保护不仅易整定,具有自选相功能,性能稳定,动作灵敏,适应性强,而且能有效抵御由线路电容电流和电流互感器(TA)饱和所带来的影响。在EMT
其他文献
用地磁场总强度空间线性相关方法 ,分析了辽宁省及周围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发震的地磁前兆特点 ,并给出了发震时间、地点的判别方法
扩频通信技术是基于信息容量和信息传输差错概率理论而建立的先进的无线通讯方式、多次野外实地证实它具有抗干扰性强、可实现码分多址等优点。通过分析传输试验数据,我们有理
使用DYL型地应力测量仪 ,利用天然场源在地面上探测地下 5km、 7km、 1 0km深部地质体所承受地应力的相对大小。通过探测的地应力值相对大小和绘制等值线图的方法研究地下应力分布状态 ,并确定了地震危险区的位置及震级等
系统地研究了辽河裂谷盆地构造的组成形式、活动形式与地震背景.认为盆地内存在Ⅰ、Ⅱ、Ⅲ级断层290余条,主要为正断层组合.东西两边Ⅰ、Ⅱ级断裂的两侧及交点和端点处有发生
用地震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抚顺老虎台矿28a完整连续的矿震资料,证实了存在两种不同机制的矿震,探讨了可用于较强矿震事件预测的地震学判别方法。
分析了2002年6月17日海城4 0级地震前后海城一带重力场时空变化情况,重力点值和段差值变化在时间和幅度上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与重力场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方法对沈阳市城区的隐伏断裂构造进行了探测 ,经时间剖面、地质剖面的分析 ,并结合这一地区第四系地层的发育特征 ,确定F1、F2 、F5、F9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更新世 ,F6、F7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F10 在第四纪期间没有活动
系统分析了直流系统的基本输电控制方式和极控制方式、低电压下的模式转换控制以及依赖于电压的电流指令限制单元(VDCOL)控制对受端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考虑到固定参数的VDC
根据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铁磁谐振现象,利用伏安特性曲线分析操作过程中在具有大电感量的变压器、断路器的均压电容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间发生铁磁谐振的机理及过程的基础上,结合
基于前兆台网中心的MSSQLServer地震前兆数据库,利用交互式动态Web开发技术建立起辽宁省地震前兆数据的网上服务系统,为台站和用户之间建立起便捷的数据服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