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椋鸟巧避游隼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隼是中型猛禽,飞行迅速,性情凶猛,即使面对比其体形大很多的金雕、矛隼等,也敢于进行攻击。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体型较小的野鸭、鸥等中小型鸟类。
  游隼是飞行速度最快的鳥类,被称为动物界的“空中子弹”。游隼在空中捕食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00公里。游隼在袭击猎物时,会稍稍张开双翅,以锐利的嘴咬穿猎物后枕部的要害部位,并同时用后趾击打猎物的腹部,使猎物受伤而失去飞翔能力,待猎物下坠时,再快速向猎物冲去,用利爪抓住猎物。这一切就像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一样,异常迅速而准确。
  欧椋鸟又叫星椋鸟,小如麻雀,以农田和森林害虫为食,是农业上的著名益鸟。
  弱小的欧椋鸟遇到了游隼,很显然就如同羊遇上了狼,毫无胜算的可能。
  因此在长期的进化中,欧椋鸟形成集群生活的习性。然而,即使成群地聚在一起,欧椋鸟们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游隼的突然袭击。
  一个欧椋鸟群大约有五百万只鸟。它们盘桓在城市的上空,在停下来歇息之前,会在空中进行自然界最壮观的飞行表演。
  游隼遇到了欧椋鸟群,就在群队的边缘盘旋,等待时机。
  对付如此凶猛的游隼,欧椋鸟们自有高明的手段。为了保持整个集体的统一行动,每只欧椋鸟都要遵守飞行规则:单只的欧椋鸟只注意身边最近的伙伴,当身边的伙伴动时它也跟着动,并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空间调控。从远处看,一个鸟群就是一个统一行动的整体。鸟群中的鸟儿上下翻飞,左右移动,以变幻多端的队形来迷惑游隼,使它无法锁定单独的目标。
  游隼即使竭尽全力,还是不如欧椋鸟那样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望着眼前眼花缭乱变幻莫测的椋鸟群,无法下手,只得扫兴而归。
  就这样,弱小的椋鸟靠着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战胜了凶猛的游隼。
  无论何时,团体合作比单兵作战获胜的几率都更高。
  (编辑 紫菀)
其他文献
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每天都充实吗?”  你能够每天睡到自然醒、向着梦想快乐地计划着自己的每一天吗?  还是说,你早上起床仍旧感觉到疲劳,不自觉地把“要是天上能掉下馅饼就好了”挂在嘴边呢?  再问一个问题。  “你的房间现在干净吗?”  如果你此时正在自己的房间里读着这本书,那么请暂时合上书,仔细地看一看你的房间。  如果你正在书店或者咖啡厅阅读这本书,请你回想一下离开家时你房间的样子。  是
当时间从指缝间漫不经心地滑过,当苍老步步逼近,像一只小怪兽举着刀枪剑戟站在你的城下,咄咄逼人,你是缴械投降,还是出城迎战?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物是人非奈若何?英雄气短,美人迟暮,时间从不曾厚待过谁,在光阴面前,任何人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时间的花朵从光阴的树上一朵一朵萎地。  卑微渺小,如你如我,仿佛一夕老去,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咀嚼生活的滋味,时光便已匆匆远去,山高路远,长亭晚照
每年9月,世界各国政要和数以千计的各界名流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汇聚一堂,共同商讨我们这个星球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议政之余,他们也会被联合国大厦内外的各国艺术赠品吸引并陶醉。  众所周知,联合国不仅是当今世界最大最权威的国际多边舞台,同时也是世界瑰宝荟萃最齐全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废墟上诞生的联合国,给世界和平和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世界各国对这个新的国际组织寄予厚望,纷纷送来本国最具意义的艺术品以示
不敢相信,一些我们深信不疑的科学事件竟然是假的,其中就包括我们津津乐道的大脚怪。  今年年初,大脚怪又出来活动了,它们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水牛群附近慢悠悠地走过!可这大脚怪是真的大脚怪吗?我们可得辨识清楚了,不然又要被忽悠了。  除了大脚怪,还有其他一些科学假象,我们都来见见它们的真面目吧!  大脚怪VS使坏的道具  大脚怪又叫“沙斯夸支”,是一种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但没有被证实的类似猿的巨型怪兽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发现身上的污点。  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广大,天地就大了;人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  《大学》中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一切美德,若不在我們的内心扎根,就会流于虚伪;一切知识,若不能在我们的心里留下印记,也只能是过眼云烟。  人终其一生,
我家那十几平方米的阳台,使我的生活富有规律,也略显刻板。这两种说法所描述的,其实是同一种生活状态,说不上有多好,也不一定就有多坏,习惯了,也就自然了。朝着窗外,左顾右盼,是人到中年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再紧张匆忙,却渐渐地有了闲适、淡定的意味。  每天,从家到单位,周末抽时间去看望父母,偶尔和三两个好友聚一次,热衷的圈子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了。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得也少了,能经常在一起聊聊的朋友其实也是
“文革”时期,以政治凌驾于教育之上,肆意践踏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般规律,对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产生了严重危害。废除高考制度,造成“读书无用”,“走后门”成风,人才“青黄不接”;恢复高考,则意味着“恢复了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恢复了公平地进行社会分工”。  在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杨学为指出,粉碎“四人帮”之后,高考迟早是会恢复的。但是,在
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  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  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  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要学着不去后悔
一只老式的大肚煤炉被用做乡村校舍取暖之用。一个小男孩每天早晨提前到学校生火,在老师和学生们到来之前让房间里变得暖和一些。  一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学校时发现校舍被熊熊烈火吞没。他们把失去知觉的小男孩从火中救出来,他已是奄奄一息了。他的下半身被严重烧伤,他们把他送往附近的一个乡村医院。  被严重烧伤、神志不清的小男孩躺在床上,模糊地听到医生在对他母亲说话。医生告诉他母亲,他儿子难逃一死——这已经是老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儿时的家乡,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种植的都是玉米和高粱。到了伏天,2米多高的玉米、3米多高的高粱便形成了郁郁葱葱的连天的青纱帐。绿波荡漾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葱茏,站在高处,你会被这蔓延的绿色所陶醉。置身其中,顿感生命的涌动与震撼。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冀的天地,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乡村记忆。  小时候贪玩,放学常挎着篮子约上小伙伴一起去割猪草,实际是到高粱、玉米地撒欢儿。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