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与应用

来源 :台湾农业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用户面临的知识环境与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对农业图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传统图书信息服务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比较、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界定、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案例实践研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农业图书工作者应如何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农业图书个性化信息服务。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信息服务;农业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3-0068-05
  Analysis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A Case Study of Fuji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LIU Jianhong1, LI Guocheng1, LUO Xuhui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2.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knowledge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needs faced by the users, which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agricultural librarian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how the agricultural librarians can manage and use the knowledge to carry out th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in the new period was expound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basic feature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book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definition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in agriculture, and the case study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in agriculture.
  Key words: personalized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agriculture
  個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加大,其目标是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内所需要特定的信息定制服务。大数据时代,为适应新的变化,传统面向所有用户提供共同信息的服务模式已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农业学科知识范畴庞大而复杂,通过学科服务、精准分析,提供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也是农业图书馆工作者未来工作重要的努力方向。
  1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论背景
  1.1 基本特征
  个性化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根据用户的行为信息构建用户模型,总结用户信息、分析用户行为,为每一个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其具有的五个基本特征:以用户为中心、服务交互性、服务多样性、服务主动性。
  1.1.1 以用户为中心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满足其不同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主动服务,这是个性化信息服务与传统的信息服务最根本的区别。个性化信息服务强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爱好等为用户提供主动的、潜在的信息服务。
  1.1.2 服务交互性 个性化信息服务注重在信息提供方与用户之间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并及时更新分享用户的反馈信息,并提供可以即时反馈用户信息的平台,在保护好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为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空间。
  1.1.3 服务多样性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下用户可以自己动态定制要求服务的类型,也可以根据自己习惯来定制服务方式、种类等,使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用户自己“量身打造”来满足用户多样性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1.1.4 服务主动性 个性化信息服务将“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实现了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及时为用户主动推送准确、潜在、最新的信息[1]。
  1.2 传统图书信息服务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比较
  1.2.1 服务主体(馆员)与服务客体(用户)的对象关系不同 传统的图书信息服务中,服务主体(馆员)与服务客体(用户)是非协作式的对象关系,两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是分离的关系,服务主体(馆员)只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为用户提供图书信息服务,并未介入到服务客体(用户)的使用信息的活动中去。而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服务主体(馆员)与服务客体(用户)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两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是互动的关系,服务主体(馆员)能够根据服务客体(用户)的实际需要提供精准的图书信息服务,它强调协作性,注重协同合作。   1.2.2 服务主体(馆员)与服务客体(用户)的服务内容不同 传统的图书信息服务内容特点是分散和碎片化,缺乏整体和系统的规划,它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数据资源建设、信息参考咨询、读者联络、图书采编等常规性的图书信息服务。而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建立了完善的学科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团队协同的方式,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准,追踪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将需求的调研、服务的策略、过程的设计等多要素综合,打造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分学科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
  1.2.3 服务主体(馆员)与服务客体(用户)的服务方式不同 传统的图书信息服务是点对点的被动式、局部性的服务方式,它只针对用户提出的特定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咨询服务。而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通过主动的,全局性的服务方式,强调与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无缝链接。它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用户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己选取服务内容,由于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一样,因此要求服务的内容有所区别,即使同一需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服务方式应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专门化、个性化的服务,而且是深入和连续的。
  1.2.4 服务主体(馆员)与服务客体(用户)的服务目的不同 传统的图书信息服务是主要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文献检索,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面上服务。而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主要为了提高知识增值服务,包括满足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知识增值信息服务。利用新技术为用户的研究做好支撑服务,掌握学科发展趋势,把握学科研究前沿的热点,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扮演学术合作伙伴的角色,扩大影响力,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帮助[2-3]。
  2 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界定
  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已经是一门庞杂的大学科,形成了与生物科学、化学、医学、工程技术、经济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体系。本文结合农业学科的复杂性,以及科研性质的差别性,从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对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行了界定。
  2.1 服务对象
  主要包括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各学科创新团队,农业科研决策部门的管理人员等。
  2.2 服务目的
  主要为农业科研人员选题、立项提供前瞻性信息和可借鉴的经验,帮助他们解决科研中的技术难题;为学科创新团队客观了解农业科研机构各学科的科研水平,以明确本地区(机构)的发展定位、科研方向和产业布局;为科研决策部门在农业领域,科学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制定农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及农业科研立项指南提供决策参考。
  2.3 服務方式
  学科馆员通过主动服务的方式,负责一个或多个学科的需求分析、服务设计、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和服务考核等。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贴近式服务,让学科馆员的农业信息服务成为农业科研专家配备的专门的“科研秘书”,对有重大课题的部分农业专家提供科研方面的专门服务,以准确、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协助重大原创性项目研究。
  2.4 服务内容
  相关服务内容有:为科研申请项目和课题提供农业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为科研团队提供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及竞争力分析;为专家和所在团队提供个人学术影响力分析;为科研机构竞争力分析、战略布局等提供参考;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等提供数据支撑等。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可分成五层服务内容:①农业文献采集与组织:主要包括资源采购、数字化加工及文献数据库建设等;②农业文献保障服务:主要包括书刊借阅服务、图书馆阅览服务及文献情报联盟等;③农业学科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科研信息获取培训、专题文献服务及文献信息咨询服务等;④农业情报研究服务:主要包括战略情报研究、决策咨询服务、学科领域情报、产业情报研究及区域发展战略等;⑤农业信息发现服务:主要包括集成检索工具、个性化服务平台及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等。
  3 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案例实践研究
  3.1 学科对接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强省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其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与农业发展安全,关乎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关乎精准扶贫与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担了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生态循环与产业特色技术研发及示范”(2012NZ0002)实施工作项目。在这种大背景下,笔者项目组与福建省农科院生态农业研究所进行学科对接,开展了个性化知识服务。
  3.2 学科模式建立
  针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学科特点,以“学科馆员+团队首席”模式为主导,结合信息平台与专题信息服务模式开展知识服务。在开展服务过程中,进行了跨学科大协作的新的尝试,既有面上调研,点中剖析;又有文献征集,分类总结。既有经验分享,技术提升,又有进展分析,对策研究。两个团队进行分组组合,结合水土保持专业与农业科技信息两个方面优势,发挥各自业务特长,广泛收集文献资料,深入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了优化集成创作研究。
  3.3 个性化信息服务内容
  3.3.1 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福建省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 ①建设目标。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农业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这一载体,使农业大数据和农业科研专家当中通过知识服务挖掘,可得到个性化和精品化的农业信息资源服务。②建设内容。项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搭建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图1)。该平台包括六大模块:文献推送、主题分析、自有资源展示与管理、知识服务平台展示网页制作、检索管理,以及其他个性化定制栏目。其中文献推送、主题分析、自有资源展示与管理为核心模块。文献推送模块:该模块是将涉及到本学科的文献进行自动推送,每时每刻系统自动更新,保持文献的时效性,科研人员可实时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推送的内容包括:期刊文献、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中国重要会议文献、年鉴、中国专利等。主题分析模块:通过该模块,科研人员可了解本学科所关注的主题的研究状况,学科领域专家与研究机构,同时也可以了解科研项目课题成果与进展,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统计与分析,为科研决策提供可量化的分析服务。自有资源展示与管理模块:通过该模块,可形成自有资源(如学科简报、文献摘编、定题跟踪报告等)的编辑,导入知识平台,将本学科的知识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在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上进行共同发布展示。以上功能模块建设了水土流失防控技术、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农业面源污染,崩岗侵蚀规律与防治等知识服务模块,利用数字出版和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以个性化、自动推送服务为核心,推送从文献到知识到情报的增值服务模式,从而能够全方位满足读者的真正需求[4-5]。   3.3.2 挖掘文献价值,编写专题研究报告 在开展专题学科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与水土保持学科专家合作,收集了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的研究资料,专门总结梳理了研究进展与推广经验,分门别类进行综述与专题研究报告撰写,主要包括以下八个专题“新时期水土保持科技需求”、“福建省主要地理特征与区域气候要素”、“福建省山地农业开发与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水土保持的主要模式与防控成效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特点与主要治理经验”、“典型崩岗区特征分析与生态恢复模式”、“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与技术研究进展”、“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可供从事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研发的科技人员参考与借鉴,并在福建省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网站进行了展示。
  3.3.3 跨学科大协作,编写《福建省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研究》 两个学科团队利用“福建省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协同创新与文献集成,编写了《福建省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研究》一书。收集了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的研究资料,专门总结梳理了研究进展与推广经验,分门别类进行综述与编著,同时将主要研究论文摘要与相关文献观点罗列出来,供从事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研发的科技人员参考与借鉴。该书内容丰富,有序归类,便于从事科研与推广工作者查询及应用。从2000多篇报道福建水土流失防控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以及推广应用经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分专题进行综述,同时为了便于读者节约时间与快速查阅,专门梳理了相关重点论文的主要内容与作者观点,进行摘编并附在各个章节之后,有利于读者交替阅读,可供福建省乃至南方水土流失区从事水土保持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查阅。该书的编写过程充分体现了协同创新的优势和成效,创新了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
  4 小结
  本文从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研究及技术平台建设研究等方面对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进行了探索研究,力图促使图书馆核心价值从资源主导型向知识服务主导型转变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还局限在文献实时推送等领域,对科研过程中的知识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支持,还需进一步挖掘。
  在泛知识环境下,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充分挖掘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利用。收集、组织、管理、保存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个性化信息挖掘,强化机构成果的多维化分析、成果的可视化分析及成果的传播情况分析,进行知识分析和学术指数揭示,可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也是新时期农业图书馆工作者有效地管理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6]。
  参考文献:
  [1]夏秀雙.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2]李永先. 我国近年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综述[J]. 甘肃科技,2012(22):110-113.
  [3]刘兰. 互联网互动知识服务平台与图书馆信息咨询[J]. 图书馆学刊,2012(10):84-85.
  [4]林密. 数字化时代高校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9):66-69.
  [5]曾永刚. 组织中知识生产的知识服务平台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9(5):46-49.
  [6]陈茗君.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设计[J]. 图书馆,2009(4):68-69.
其他文献
传统老药之外,降糖新药似乎更让人们期待。近几年来,最受人们关注的新药当属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DPP-4抑制剂。在同类药物不同剂型争相上市,带给人们无数希望后,大家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这类新药降糖之外的益处以及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究竟有何差异。  本届年会上,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DPP-4抑制剂的研究报告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人们共同关注了同类制剂、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并对这类药物降糖之
期刊
曾经,人们把吡格列酮看做是罗格列酮的“难兄难弟”,似乎再好的降糖效果也抵不过一丝可能的肿瘤风险。但是,事实再次证明,对事物的认识绝非几个研究就可以尘埃落定。廓清认识的迷雾后,一切并不确定,我们需要坚持的是权衡用药利弊,而非因噎废食。  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争议  2011年法国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认为,吡格列酮可能轻度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对于长期使用或累积使用剂量较高的患者,风险增加更为明显。美国食
期刊
对日益成熟起来的糖尿病患者来讲,胰岛素的应用已不再如过去那般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何时起始治疗,何时暂停,不同病情的患者面临着相同或不同的重重选择。迷茫的不只是患者,也有医生。本届ADA年会上,专家们一如继往对此进行了关注,并结合以往成果,就胰岛素起始治疗时机达成共识。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使用  对于1型糖尿病速发型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启动胰岛素替代治疗,且需持续终生使用。  新诊断患者应具体分
期刊
摘 要:总结了梧林社区在城镇化下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台湾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提出培育社区意识、整合社区资源、凝聚社区力量、建立社区大学、美化社区环境等措施,以期促进梧林社区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晋江市;新塘梧林;社区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5-0029-04  Abstract:Main problems existed
期刊
摘 要:【目的/意义】通过研究乡镇尺度下福建省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格局,为福建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和公共服务压力的减缓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全国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使用ArcGIS 10.2等工具,采用指标测度(老少比和老龄化系数)、空间关联模型、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乡镇尺度分析2000-2010年福建省人口老龄
期刊
摘 要: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在农民工留城意愿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具体而言:社会支持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正
期刊
摘 要:县域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单靠工业的推动将后劲不足,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该文通过研究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提升农民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并以福建省龙岩市城镇化发展为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助推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集群;县域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再次走进“糖尿病村”,记者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农民,很多都在服用非正规药品,把食品当药品用。  一位门姓中年男子,随机血糖27.0mmol/L,目前在吃一种叫昆虫胰岛素的“药”,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虽然医院里卖的胰岛素能治糖尿病,但那个得打针,麻烦,现在这种昆虫胰岛素口服就可以了。这药还不便宜呢,五六十块钱一盒,搞活动时便宜点。”可待他拿来药盒,记者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药品,是一种食品。  其实,早
期刊
编者按  自从我刊2012年5期杂志文章《探访“糖尿病村”》发表后,社会各界对农村糖尿病的状况有了更多的关注。2012年6月21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赵文华、北京大兴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力、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建国、保定市卫生局和涞源县卫生局等相关领导一同走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银坊镇,探访农村糖尿病的防治现状。  副厅长到基层视察工
期刊
摘 要:【目的/意义】跨省域对口帮扶是当前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种重要的脱贫攻坚方式,对广州市跨省域对口帮扶黔南-毕节地区精准扶贫的长期战略进行研究,有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方法/过程】以广州市跨省域对口帮扶贵州省黔南-毕节地区精准扶贫模式为例,运用SWOT理论,对跨省域对口帮扶中广州、黔南、毕节等地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结论】广州市跨省域对口帮扶黔南-毕节地区精准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