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婆婆炒菜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ing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年出生的祖辈们,一生磨难。战乱的煎熬,灾难、饥饿和痛苦次第登台,无情地折磨着这一代人,以至于他们对自己处于水深火热竟毫不知情,也难怪鲁迅先生说当时的国人麻木。这大概是“处兰香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另一面写照吧!这也正是时代悲剧的厉害之处。
  但是,他们苦中作乐,乐在其中,为了生存,为了儿女,他们在泥泞中前行,有些等到了最后的好日子,有些走在了黎明的前夕。
  奶奶叶氏,后天的劳累和磨难,让她成了盲人。至今关于她的几段轶闻趣事还在家族亲友中流传。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吃饭时,偶尔会被提及。
  话说当年,夏日炎炎,正值村里的“双抢”之际。六月的三伏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练武人所说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正是此谓。农民们既忙着收割早稻,又忙着耕田引水,移栽晚稻。晚稻早一天播下种,早一天“享受”热辣辣太阳的光芒,到了秋天,收成就好一些,所以“双抢”时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最忙的时候。
  全家的大小劳力都下田去了。瞎婆婆当然不可能出去了,只能在家里带小孩,然后饭点前就开火做饭,问题就出在这里。米得按量下,在那个时候是绝对不允许有过多的剩饭的,几样青菜是自留地里种下的,茄子、西红柿和青椒等等,再就是几样常备的咸菜。爷爷在村里是杀猪的屠户。当时爷爷帮后院大伯家杀猪,大伯家给了些猪肝、猪肉,留着干活时人多了吃;住在河边的三姑父家,拿着渔网出去一下就能有不少鱼,便带了些鱼来。这样就算有两样荤菜了。
  婆婆瞎了,据说是白内障,那时候,维持本来少得可怜的日常开支都困难的“库存现金”,是不可能,也不够去看病的。虽说瞎了,但还是略微有点微弱的光感。
  做饭还好说,炒菜就太难为瞎婆婆了。让略懂事的堂哥在土灶口点火,自己伸手摸到锅铲,油盐这些少得可怜的调料,放在固定的位置。先往锅里放几滴的菜油,怕本来不多的油蒸发了,不敢等火将油烧开,马上放下菜,炒一会儿就放盐。应城是华中地区的产盐县,油不够吃,盐还不够吃么!在放盐的时候,应城人都很心安理得的不用节约。
  土灶的排烟效果很不好,烟可以从很多地方弥漫到厨房里,就是不愿意从烟囱里溜出去。小小的厨房里,烟雾让人窒息,堂哥迅速打开厨房门,端起一瓢水,爬上梯子往烟囱里一泼,烟雾“忽”地冒了出来,把还在观察情况的堂哥熏得满脸黑乎乎的,又烫又呛,婆婆连忙怜惜地给他洗了脸。
  菜的品种不多,但每一碗的分量都特别大。那时候有两位姑妈还没出嫁,老爸和大伯也没有分家,大伯家已经有两个堂哥两个堂姐了,嫁出去的几位姑妈也回来帮忙了,这样一大家子,齐聚一堂。一张八仙桌,四条直板凳,能坐八个人,爸爸和大伯是主劳力,坐在靠北的上位,回来帮忙的三位姑妈和姑爷分坐左右,老爸和大堂哥坐在下位,其他的“小萝卜头”:堂哥堂姐还有姑妈们带过来的表哥表姐,就只能端着饭碗让大人夹菜,一边凉快去了。席间,来点家酿的米酒是免不了的。印象中,爷爷是不喝酒的。姑父敬了爷爷一杯,去夹了一块肉吃,刚入口,便觉得味道不对,看着大家都还没动,没好意思说,嚼了两下勉强吐了。
  吃肉,在一不逢年,二不过节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自己人都留着给客人先吃。大伯看姑父不再夹肉,便说:“吃啊,吃啊,莫客气!”
  “好好,在吃啊!”这样答道,可还是不去夹菜。
  “来,来,来,孩子们,快来吃肉,一个人一块!”大伯唤堂、表哥、姐们来吃肉。
  “吃肉喽!”我们早就盯上了肉了,只是一直不敢开口要罢了。这会儿听见大人们开了口,像崩了堤的洪水一样迅速冲了过来。大人们给他们的孩子每人夹一块,小孩子高高兴兴,正夹到嘴边,大人们也正准备欣赏这一刻。
  “吐吐”、“呸呸”一片吐肉的声音传过来,大人们的脸色由喜转怒,纷纷倒拿起筷子,准备教训这些儿“败家的小子们”。说道:“好不容易有回肉吃,你们吐什么,快給我捡起来吃了。”家风之严厉,可见一斑。
  “太咸了,吃不下去。”孩子们纷纷解释道。
  这时候,在一旁陪孩子们吃饭的瞎婆婆,端着碗闷闷加快了吃饭的速度,默不作声。
  老爸夹起一块尝了尝,“哎呀!妈,你放了多少盐啊!”
  “这两天盐受潮了,可能是盐坨子滚到锅里去了!”婆婆这样焦急的解释。
  “哈!哈!哈!”一家人都大笑不已。
  “算了,算了,我去切几个辣椒,不放盐和剩下的肉一起炒一下,再吃。”大姑妈忙打圆场说道。
  这个故事成了我们家的“历史典故”,每一次亲族聚在一起吃饭,如果哪家的菜咸了,一定会有一个人说:“只怕是,瞎婆婆又来了哦!滚进去了一个盐坨子。”
  “哈!哈!哈!”结果也一定会引起众人的开怀大笑。
其他文献
7月1日,在日本,一支由400余名退休核电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老年行动队”成立,他们将于近期开赴核电站第一线。  在日本参议院会馆,面容清瘦的山田恭晖先生宣布,将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扑灭核泄漏。“我们都已经是老人,不再担忧核辐射问题,我们将尽自己的智慧和技术,为扑灭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作最后的贡献。”  他是这支“老人敢死队”的领队和组织者。当他对着世界媒体侃侃而谈后半生“理想”时,显得那样
期刊
老爸看本地电视台的百姓栏目剧,心痒痒了,觉得自己演技不错,去拍部电视剧什么的也准行。于是信心十足地去报名,结果因为紧张,他的表演并没有得到主考老师的认可。老爸这才知道看似简单的表演,其实并不容易。老爸分析了一下自己失利的原因:普通话不过关,记忆力差,一紧张就容易忘词,于是作罢。  有一次,老爸参加我儿子学校的节目汇演,他用DV(数码摄像机)给我儿子拍了段节目短片。回来欣赏短片时,老爸忽然灵机一动:
期刊
县城实验小学校外有一个鞋摊。  鞋摊撑一顶灰色布篷,下面是补鞋机、小锤子、钉子、各种颜色形状的皮子、旧鞋,靠墙放几个小凳子,凳子上坐一个黑瘦的修鞋老人,60多岁年纪,穿着破旧的灰布衣服,戴着老花镜,叮叮当当,缝缝补补。  修鞋老人的鞋摊摆了已有六七年了,只知老人姓张,叫啥没人知道。   “师傅,你看这鞋裂口了,麻烦你修一下吧!”   “好嘞。”   修鞋老人热情,活做得细致,收费也低,生意不错,因
期刊
近日,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地停靠在白山市某婚庆公司门前。10分钟后,一辆温馨、喜庆的花车出现在众人面前。你可别误会,这可不是去接新娘子的婚车,它可是白山市民牛金春为了庆贺老母亲马兰芳80岁的寿辰而特意安排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老母亲能在生日这天真实地感受一下“出嫁”的那种幸福和喜悦。    80岁老太太穿着时尚    当日8时许,我们跟随这辆特殊的花车来到了牛金春家。此时,牛家聚满了前来拜寿的晚辈们,
期刊
不久前,我到南京二儿子处小住,一位知道我喜爱收藏的“老南京”问我:“太平天国颁发的营业执照值不值得收藏?”我回答说:“值得收藏。”于是,他就领我到水西门附近的一户人家。该户一位年近八十的老者,向我出示了由他的曾祖父傳承下来的一份太平天国在天京颁发的“商凭”。我询问他可愿意转让,多少钱转让,老者说出了可以转让的价格。我觉得,这一价格在我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便当即付款买回收藏。  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
期刊
“太神奇了,他竟然能用耳朵写毛笔字。”淮河路步行街,一位卖艺的残疾人一丝不苟地用毛笔在一张纸上泼墨挥毫。伴随着他每一笔的起落,人群中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用耳朵写毛笔字已是一件稀罕事,而且还可以倒过来写,这位“神奇哥”就是徐俐。      耳朵写字 令人惊叹    徐俐将耳根夹住的毛笔杆子加长,这样他坐在地上能够操纵耳朵根下的毛笔,写起字来也能够挥洒自如。看到不少市民为他喝彩,他也相当的配合,只见他
期刊
郑秀珍,是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的一个普通山村女孩。她先后失去了哥哥、母亲、父亲等多位亲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面对流落路边一位素不相识、奄奄一息的病妇时,自身生存都成问题的她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养就是六年,而且又带着这个“捡”来的娘,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上山捡柴 “捡”回一个“娘”    2005年8月12日,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21岁女孩郑秀珍与男友王清华在上山捡柴回家的路上,看
期刊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很可能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据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对成年人的体检结果进行的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0种生活中人们不以为然的小习惯,都不幸上了健康“黑榜”。    第一名:缺乏运动    2/3的受调查者达不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标准。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指出,运动量不足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腰痛等一系列疾病。人们应至少保持每周运动3—5次,每
期刊
近日,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一个名为《潮爆了!在大妈面前其他“Nobody”版都是浮云!》的视频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视频中,一个老婆婆和着流行音乐“Nobody”的旋律,激情热舞。这个视频的主角、成都市民程昌英一夜蹿红,甚至被《中国达人秀》的工作人员相中,到上海参加了节目录制。    太婆公园演绎别样热舞    在人民公园中心广场上,伴随着热辣的迪斯科舞曲,一群男女开始即兴共舞。其中,一个身材瘦小
期刊
前一阵子,一部名为《旗袍》的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毫无疑问,剧中女性角色身着的旗袍,都是刚刚制作出来的“新品”。有人就要问了,遥想民国时期,摩登一点的女子几乎人人都穿旗袍,那么,那些旗袍如今还有没有呢?服饰不容易保留,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当年的旗袍的确已很少保存下来了。但是,热爱收藏的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却藏有数十件珍贵的民国旗袍,不仅如此,高松还收藏数个民国女子用过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