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及治理策略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孙鑫,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摘要: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炎黄子孙最崇尚的品质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都传承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诚信缺失的根源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途径,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设秩序井然,诚实无欺,德法兼治,和谐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根源;治理策略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无论是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关乎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繁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假的现象日益浮出水面,尤其是近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中,都出现了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这无疑是对享有几千年盛誉的礼仪之邦的最大挑衅,并且严重的危害了中国的全面发展。其根源从古至今有如下四点:
  一、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三皇五帝时起,家族就成为人们得以生存的依靠,国家更是以氏族的血缘家族为基础,不断强化,形成稳固的宗法家长制。如《礼记》中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父,至尊也。”这种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更是整个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制度下,无论是家长、族长,还是国主,都依法享有对财产的支配权,对子女的主婚权,对家国家法的执行权等,且由对经济的专制派生出对思想的专制,使得家庭成员之间非常注重尊卑关系、嫡庶关系,并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三纲”“五常”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礼制。在这种制度下,权力即真理,无权者必须以有权者的意志为转移,真亦假来假亦真。
  二、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
  随着商品的出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每一个主体都是交换者,作为交换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过程,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因为,交换的前提是等价物的交换,交换的是等量的交换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等价交换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不可适用于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而社会发展至今,人们不仅在情感、工作、生活、政治、道德等观念方面受到这种等价交换原则的影响,甚至在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将一切社会关系用金钱来衡量,这使得一些人诱发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把人情变得薄如纸、淡如水,或者直接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熟人社会,只是到了现代社会才变得没那么熟了,形成了陌生人社会。诚信问题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谓熟人社会,即地缘与血缘合一,社会空间封闭,人员流动性差,生活在这种地域的人们之间经济关系与人际关系都单一的一种社会形态。在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下,更注重亲情和礼俗,讲究远近亲疏,诚信待人。在古代,熟人社会特征体现为两点:1.熟人即亲人;2.非亲即故。无论从那种情况来看,在熟人社会里,由于流动性差,彼此抬头不见低头见,诚信则成为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旦有失信行为发生,不但难逃乡亲们的谴责,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家族的声誉。再者,中国流行一句古话叫“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面就代表人格,通过信任的建立,彼此交换并可得到更丰富的社会资源,一旦信任的桥梁坍塌,就意味着人情的消失,从而变得孤立无援,出现生存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变得多元化、国际化,社会资源极大丰富。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使得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生活的压力与网络的普及,更使得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逐渐从熟人社会走向了陌生人社会。首先表现在,国家不再以宗族为基础而以家庭为单位,使得家族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大大减弱,道德舆论的作用也随之大大减弱。道德谴责的减少,无疑使得爱失信的人更加的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其次,社会不再强调尊卑关系而讲究人人平等,更关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使得人们更关注个人利益,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变得毫无信任。再次,人们的生活圈子不再受地域限制,使得人们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生存方式更多样化,就导致了较近生活圈的人之间互不熟悉,也漠不关心,更无信任,甚至只做一锤子买卖。最后,传统伦理道德的消极影响依旧持续,而法制体制尚未健全,这使得一些人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或为获得更大的利益,不惜走上犯罪道路。而讲诚信的人缺乏法律保护,失信的人又得不到法律的制裁,这就给一些人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障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和谐与幸福的生活目标,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共筑中国梦,刻不容缓。提升诚信水平的途径如下:
  (一)树立诚信观,文化教育先行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何为“教”,以孝为先,以文相授;何为“育”,生养,成长,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因此当前中国文化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开始,使其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培养一代代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其次,要把五千年中华文明中优秀的文化,如国学、礼仪、中医学、武术等编入教材,通过开展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教育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化外为内,让师生把心灵之根深深扎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沃土上,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报道,并开展相关诚信文化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重生。
  (二)打造诚信政府,加强公务人员诚信建设
  《论语》里讲,“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奠定政府忠诚于民、取信于民的良好基础,做好政府诚信建设,健全和完善选举、监督体制,公开化、透明化;建立客观的公务人员、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忠实地遵守和执行法律;真正的走到群众中去,为百姓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公务人员诚信建设:确立诚实守信品格;有承诺必须要践诺;遵循用权理念上的道德准则;必须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坚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具有较高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完善法律法规,以法治促诚信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工具。遵守法律就是要遵守诚信原则,因为法治是规范诚信建设的基础,对诚信建设起到保障作用。因此,以法治促诚信,首先,立法要规范、全面。其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方面,一些权贵,利用职权与金钱,将法律玩弄于鼓掌之中。一方面,失信者得不到法律的惩治或惩治力度较小,付出的代价太小,甚至没有代价,收益却相当大,从而使一些失信者铤而走险。所以,必须加大监督力度与执法力度,提高失信行为的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注解:
  ①礼记·坊记,西汉,戴德,戴圣,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②礼记·丧服,西汉,戴德,戴圣,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④说文解字,汉,许慎,北京:中华书局,2013.
  ⑤说文解字,汉,许慎,北京:中华书局,2013.
  ⑥论语译注,杨伯峻,北京:中华书局,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在新形势下体育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课程优化设置,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方式,从而提高体育类学生的就业比例,促进学生良好择业,优质就业。  关键词:体育类;毕业生;因素;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样体育类高校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此,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试图找出体育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存在的
期刊
作者简介:梁伟男(1988-),男,汉族,湖南祁阳人,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社会转型和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采取可行措施,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政治道德和思想觉悟,确保其时效性,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  关键词:党员
期刊
作者简介:郑钧蔚(1984-),男,汉族,四川渠县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在校研究生。  雷凡毫(1990-),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级政治学理论在校研究生。  摘要:社会治理以兼顾绝大多数人利益为基础,具备完善的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利益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他们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结成的组织体
期刊
作者简介:高瞻,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12级财政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理论。  摘要:“土地财政”模式造成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过度依赖从土地及相关产业获取的收益,对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居民和社会均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法等系统研究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其形成机制和风险。  关键词: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分税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期刊
作者简介:张玉强,男,民族:布朗族,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2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杨蕾,女,汉族,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3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摘要:在民族“直过区”,城乡发展的失衡,使得基本医疗服务差距逐步扩大,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较为贫乏,建立均等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保证“直过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重要目标。医疗资源发展的失衡是民族“直过区”新农村社会主义建
期刊
作者简介:黄炯华(1980-),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区域经济等。  林雨(1977-),男,汉族,江西南康人,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等。  黄文群(1983-),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社会保障等。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江西省城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
期刊
作者简介:谭永林(1983.06-),男,研究生学历,重庆潼南,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办事处。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下岗工人和“4050”人员出现了就业困难的局面,而这些就业困难人群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再就业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如何有效的、合理的开发公益性岗位不仅仅是政府应该思考的,同时也是各社区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存在问题
期刊
作者简介:闵媛媛,汉族,十堰市茅箭区财政局,会计师职称。  摘要:自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多地积极开展以县级卫生部门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大力推进该项目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享有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是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推开之时,对于加大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监管问题也急需解决,本文主要探讨财政部门如何从知道基层
期刊
作者简介:谢宏辰(1989-),男,汉族,山东,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强调,农产品主产区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保护好生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非农产业。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国西部地区国家层面的
期刊
摘要: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平化和效率化的前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推进,公民通过网络的形式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逐渐显现,成为当前重要的一个参与方式。本文将对公共管理中公民的网络参与机制进行相关概述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必要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网络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