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基于虚拟实验系统开展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应用与探索

来源 :基础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大专院校纷纷开展了在线教学工作.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为例,该课程利用在线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开展,在完成疫情期间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收集学生反馈,并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该教学形式在疫情期间所发挥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医学实验类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绿原酸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表达纤维化因子的变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RT-qPCR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时间节点(0、12、24、36、72 h)各浓度(0、20、40、80μg/mL)CGA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组collagenⅠ
分娩疼痛( delivery pain)是分娩过程的一种生理现象,硬膜外阻滞是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分娩镇痛法,已被证实安全有效、镇痛确切.但目前部分医疗机构选择在活跃期才实施镇痛,以减少镇痛对产程的影响,降低器械助产的发生率[1].中国分娩镇痛专家共识并曾提出无论宫口大小,产妇进入产房后只要有镇痛需求即可实施分娩镇痛[2].何时为开始分娩镇痛最佳时机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机开始实施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产妇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临床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