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科研“问题”的有效选定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关键:判定“问题”的研究价值
  判定该“问题”有无研究价值,有价值才研究,是有效选定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问题”有无研究价值,可通过如下“四有”予以判定。
  1.有需要
  这是“问题”具有研究价值的根本性所在。一个“问题”值得研究,或者具有学术价值,即它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能够在教育理论上有新突破,为提出、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有所贡献;或者具有应用价值,即对人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果这个“问题”兼具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那就是上佳之选。
  2.有基础
  产生了一个“有需要”的问题,接下来是判定有无研究基础。有研究基础的问题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理论基础,即一定的教育科学原理依据;二是有实践基础,即一定的事实依据;三是有资料基础,即一定量的相关研究成果。
  3.有创新
  产生了一个“有基础”的问题,接下来是判定有无研究创新。有研究创新的问题至少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观念创新,即提出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或新结论;二是路径创新,即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用新的策略或方法展开探究,得出新意向或新趋势;三是角度创新,即从新的角度切入去研究别人研究过的问题,得出新体系或新方法。
  4.有条件
  产生了一个“有创新”的问题,接下来是判定有无研究条件。有研究条件的问题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主观条件,即研究者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与专长;二是客观条件,即具备解决问题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三是时机条件,即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成熟,解决该问题的外在环境诸如政策、社会需求与社会舆论等都支持,过早或过晚研究都不是很恰当。
  二、 重点:确定“问题”的研究落点
  当产生了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之后,研究者必须要确定“问题”研究的落点,即在“问题”的哪个点上开展研究,这个研究“点”必须明确,这是有效选定研究“问题”的重点所在。确定“问题”的研究落点,一般要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问题受体与问题指向。
  1.问题受体,即研究“问题”的承载者
  一般说来,可分为如下三类:
  (1)个体。主要以学生个体或教师个体为受体,通过对个人的调查、分析来解决“问题”。在学校实践中,更多的时候是进行一些个案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来了解这个个案所代表的某个群体的共同特征。
  (2)群体。不是以个人为受体,而是以特定群体为受体,通过对特定群体的调查、分析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常见群体受体有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家长群体、教育决策者群体、学校、班级、学校社团组织等。
  (3)行为。既不以个体为受体,也不以群体为受体,而是以他们的行为为受体。在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必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对教育教学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由这些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在学校研究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2.问题指向,即研究的着力点指向受体身上的哪个“点”
  一般说来,可分为如下三类:
  (1)状态。对个体而言,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对群体而言可包括规模、结构、概括性特征等;对行为而言可包括某一或某些行为在何时何地发生、涉及哪些人等。
  (2)意向。对个体而言,可指向态度、信仰、个性特征、偏见、素质等;对群体而言,可指向其目标、规范、过程及其成员的集体意向等;对行为而言,可从动机、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3)行为。直接对个人、群体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如学生失学、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对抗行为、家校之间的矛盾行为等。
  三、 力点:厘清“问题”的研究范围
  研究者在确定了“问题”的研究落点以后,接下来要厘清“问题”的研究范围,即研究者应该从“问题”受体的哪个“点”上着力展开探究,这是有效选定研究“问题”的着力点所在。只有清楚、明了“问题”的研究范围,才有可能取得有效性强、可信度高的研究成果,如果研究范围含糊笼统,就会影响到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结论的效度与信度。这里,主要应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即概念术语的界定和研究范围的限定。
  1.界定概念术语
  界定概念术语,主要是指对研究“问题”中有关的重要概念和一些不常见的、容易误解的术语作出操作性定义。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一选题,研究“问题”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是什么、有哪些?在这个研究“问题”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抽象,不易把握,其主要表现是发散性思维,故其操作性定义可表述为:“对同一事物的多种用途和功能的设想能力”。这样,经过界定,较为抽象的或不明确的概念术语就变得较为清晰和具体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观察和操作了。
  2.限定研究范围
  限定研究范围,主要是指对研究“问题”的范围和变量加以限定,为研究活动提供一个聚焦点,以此明确“问题”研究的角度。因为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每种角度都规定了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如上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研究”就可以进行两次限定:一次是明确受体角度的限定,语文教学涵盖面广,有阅读、有写作、有听说、有综合性学习等等;对象是小学、是初中、是高中等等。一次是研究路径切入角度的限定,研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既可以从已有的教学经验出发,通过经验总结得出有关认识;也可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调查和访谈来进行;还可以从有关的理论角度去探讨。对于一个研究“问题”来说,只有通过以上两次有效限定,才能让研究“问题”更明确、更清晰、更具操作性。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十多年了。学校教育应“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坚守“涵养大气”的文化精髓,践行校区自主特色发展,并坚持以“爱的教育”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保质保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强化教育质量意识,提升教学品质。本文试从管理者的角度对学校课程建设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 建设优秀课程教师团队  课程团队由四个“子团队”构成:一是由各教研组组长牵
期刊
论述了地下储气库的分类、特点、地质构造和类型选择.
埋地管道腐蚀检测技术是对埋地输送管道的防腐层或管体的腐蚀破损情况进行测试的手段,可以及时了解管道的完好度,提供管道维护检修的信息资料,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防止事故发生
通过对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性能参数的比较,提出了在转换工作中必须对燃具和管网输配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适应使用天然气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的供气方式提出了不同的改造建议
论述了地下储气库的建设技术,包括储气库设计、库址选择、主要参数的确定、站场工艺及设备,以及储气库建设技术等.
探讨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基于MAPGIS的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数据库的建设,对其中图形数据的采集、拓扑关系的建立、缓冲区生成、山脊线提取、图斑属性数据的录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说明,并简要介绍了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数据库在山体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了油气开发过程中CO2腐蚀的严重性,主要从钢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腐蚀产物膜层和液体边界层中的传质过程,碳酸铁膜层的形成机理,H2S痕量的影响,钢的种类的影响、原油
为解决催化裂化分馏塔结盐对装置正常操作的影响,胜利石油化工总厂对原油中的氯分布以及常压蒸馏过程中的氯平衡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机氯的水解是主要原因,在线水洗只能作为应
综述了聚乳酸的合成、聚合机理、生物降解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