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源:资深摄影师。首饰设计作为她从小的爱好,已成为她在摄影之外的又一追求。
对于心情,记录的方式有很多,有人写作,有人手绘,有人摄影……高源选择了做首饰。
一次偶然,点进了“源”的网站。不同的人戴着各色的首饰,配着夸张的表情,其中有高源的女儿,名模春晓,也有不为我们熟知的男男女女,当不同的表情从眼前闪现,思绪好像在刹那间经历了喜怒哀乐,那一刻,记者即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打动。看高源的设计,同时也是在看她的摄影作品。在她眼里,首饰上刻下的心情比镜头前的表情更加有趣。
玩得真刀真枪
“那一年我14岁,我把一个小铅笔头的芯去了,在表面刷了一层油画颜料,并在上面画了几朵花,穿上线挂上钩就做成了耳环。” 回忆起人生中做的第一件首饰,高源还记忆犹新。高源是一个感性的人,有了感情,就琢磨着找一种方式来表达,手工就是她选择的方式。
那时候物质匮乏,想搞点创作,常常都是拆东墙筑西墙,家里的保险丝也在高源的惦记下“离开本职”变成了首饰。不过那时候鲜有人把设计当职业,在父亲的希望下,高源学了摄影,成了明星圈子里著名的摄影师。但她做首饰的爱好也一直没有间断过,高兴了串串珠,不高兴了就编编结。
有时候感觉情绪多了,感情强烈了,这些简单的材料就有些承载不了。2008年,也是机缘巧合,在朋友的介绍下,高源认识了现在的老师。“师傅是一个技艺了得的工匠,看到一块块其貌不扬的金属在他的手上变得有了自己的气质,我整个人突然就觉得开了,黄铜传递出来的效果正好是我想要的,没有黄金的贵气逼人,也不像白银那么大众,厚重、质朴、可塑性强。”高源当即拜下了师傅,迫不及待地到师傅的工作室里,用一种全新的材质来还原自己的想法。
那段时间,高源的激情达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除了摄影,她整天泡在工作室里试验、总结、试验。开始想的是,不就是记录自己的感情吗,反正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是一门工艺哪里可能这么简单,又是用火,又是抡锤子,说是创作,其实也是体力活。每次泡工作室时间长了,高源手上就会掉皮起老茧,和朋友见面,大家不用问也知道那些茧子的由来。
从焊接、镶嵌、雕磨子到打磨,金属首饰的制作工艺,高源花了整整三个月才基本掌握。虽然累,但看着自己的想法能表达得更加顺畅,她也玩出了一点真刀真枪的意思。
“源”来没有目的
东西越做越多,喜欢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朋友们建议干脆玩大点,做一个品牌。在大家的攒动下,“源”首饰成立了,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设计,自己运作。
就像韩寒说的那样,有的人玩副业是为了赚点外快,没想到自己找了个赔钱的,高源这一玩儿也一样,做首饰这个爱好就得靠她以摄影为工作来养着。
“源”的初衷本来也不是商品,凭着心情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很小众,现在除了在北京的栋梁,BNC,UCCA几个原创设计名品店,就只有在“源”的网站上购买。喜欢的人多,嫌贵的也不少。
“一条项链就铜的,要好几百,为什么呀?”这样的质疑高源时常听到,她都会给出统一的解释:“因为是全手工,成本太高。一个戒指不算构思的时间,仅仅是打造也需要两天的时间。”创意的东西不是有了想法就能马上出来,还需要一直不断地实践。原本她还计划在2010年到景德镇去学习陶艺,可以让自己的首饰能有更多的情绪,但却一直没有成行。因为在完全不计算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出售首饰的收入基本能维持继续做下去。如果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学陶就会失去经济来源。最后只得退而求其次,在北京一些朋友的陶艺工作室去学习和试验。
但她并没有想过要以一个专业的首饰设计师出现。一方面觉得自己还不够火候,还有就是怕一旦当职业做了,有目的地创造,反倒失去了原本的乐趣。
一本本带锁的日记
采访时,不能免俗地问到哪一件作品最有意思,高源的回答很官方:“都挺好玩儿。”但当你一件件仔细看过,听了它们的故事,又觉得高源说的是实话。
“圆周率”是高源做给妈妈的,而我在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了。3.1415926……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终点在哪里,这就像是母女间无尽的爱,源源不断。现在的圆周率有两款,新款是光滑的,没有磨损,代表自己;旧款的是经过了腐蚀,边也磨损了,代表妈妈。因为妈妈的年龄更大,经历过更多,那些腐蚀的印记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自己在妈妈的面前永远都是孩子,新,有活力。
高源的女儿现在八岁半,在女儿眼里高源是一个全能的人,修家具,修电器什么都会,还老会变戏法一样琢磨出新的东西来。她给了高源爱和希望,新的mini系列就是给女儿的。“比如今天我想女儿了,或是女儿的一个微笑,一个可爱的举动,都会让我有冲动做一样把她当时对女儿的心情记录下来。
高源也用这样的方式为朋友们做首饰,马伊琍的小女儿文艾玛满百天的时候,高源亲手做了一款项链作礼物,马伊琍很喜欢,天天都给女儿带着。柯蓝、春晓也都成了“源”的第一批收藏家。首饰设计对高源来说就像是一种‘日记’记录,写下的有关亲情、爱情、友情。
对于心情,记录的方式有很多,有人写作,有人手绘,有人摄影……高源选择了做首饰。
一次偶然,点进了“源”的网站。不同的人戴着各色的首饰,配着夸张的表情,其中有高源的女儿,名模春晓,也有不为我们熟知的男男女女,当不同的表情从眼前闪现,思绪好像在刹那间经历了喜怒哀乐,那一刻,记者即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打动。看高源的设计,同时也是在看她的摄影作品。在她眼里,首饰上刻下的心情比镜头前的表情更加有趣。
玩得真刀真枪
“那一年我14岁,我把一个小铅笔头的芯去了,在表面刷了一层油画颜料,并在上面画了几朵花,穿上线挂上钩就做成了耳环。” 回忆起人生中做的第一件首饰,高源还记忆犹新。高源是一个感性的人,有了感情,就琢磨着找一种方式来表达,手工就是她选择的方式。
那时候物质匮乏,想搞点创作,常常都是拆东墙筑西墙,家里的保险丝也在高源的惦记下“离开本职”变成了首饰。不过那时候鲜有人把设计当职业,在父亲的希望下,高源学了摄影,成了明星圈子里著名的摄影师。但她做首饰的爱好也一直没有间断过,高兴了串串珠,不高兴了就编编结。
有时候感觉情绪多了,感情强烈了,这些简单的材料就有些承载不了。2008年,也是机缘巧合,在朋友的介绍下,高源认识了现在的老师。“师傅是一个技艺了得的工匠,看到一块块其貌不扬的金属在他的手上变得有了自己的气质,我整个人突然就觉得开了,黄铜传递出来的效果正好是我想要的,没有黄金的贵气逼人,也不像白银那么大众,厚重、质朴、可塑性强。”高源当即拜下了师傅,迫不及待地到师傅的工作室里,用一种全新的材质来还原自己的想法。
那段时间,高源的激情达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除了摄影,她整天泡在工作室里试验、总结、试验。开始想的是,不就是记录自己的感情吗,反正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是一门工艺哪里可能这么简单,又是用火,又是抡锤子,说是创作,其实也是体力活。每次泡工作室时间长了,高源手上就会掉皮起老茧,和朋友见面,大家不用问也知道那些茧子的由来。
从焊接、镶嵌、雕磨子到打磨,金属首饰的制作工艺,高源花了整整三个月才基本掌握。虽然累,但看着自己的想法能表达得更加顺畅,她也玩出了一点真刀真枪的意思。
“源”来没有目的
东西越做越多,喜欢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朋友们建议干脆玩大点,做一个品牌。在大家的攒动下,“源”首饰成立了,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设计,自己运作。
就像韩寒说的那样,有的人玩副业是为了赚点外快,没想到自己找了个赔钱的,高源这一玩儿也一样,做首饰这个爱好就得靠她以摄影为工作来养着。
“源”的初衷本来也不是商品,凭着心情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很小众,现在除了在北京的栋梁,BNC,UCCA几个原创设计名品店,就只有在“源”的网站上购买。喜欢的人多,嫌贵的也不少。
“一条项链就铜的,要好几百,为什么呀?”这样的质疑高源时常听到,她都会给出统一的解释:“因为是全手工,成本太高。一个戒指不算构思的时间,仅仅是打造也需要两天的时间。”创意的东西不是有了想法就能马上出来,还需要一直不断地实践。原本她还计划在2010年到景德镇去学习陶艺,可以让自己的首饰能有更多的情绪,但却一直没有成行。因为在完全不计算时间成本的情况下,出售首饰的收入基本能维持继续做下去。如果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学陶就会失去经济来源。最后只得退而求其次,在北京一些朋友的陶艺工作室去学习和试验。
但她并没有想过要以一个专业的首饰设计师出现。一方面觉得自己还不够火候,还有就是怕一旦当职业做了,有目的地创造,反倒失去了原本的乐趣。
一本本带锁的日记
采访时,不能免俗地问到哪一件作品最有意思,高源的回答很官方:“都挺好玩儿。”但当你一件件仔细看过,听了它们的故事,又觉得高源说的是实话。
“圆周率”是高源做给妈妈的,而我在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了。3.1415926……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终点在哪里,这就像是母女间无尽的爱,源源不断。现在的圆周率有两款,新款是光滑的,没有磨损,代表自己;旧款的是经过了腐蚀,边也磨损了,代表妈妈。因为妈妈的年龄更大,经历过更多,那些腐蚀的印记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自己在妈妈的面前永远都是孩子,新,有活力。
高源的女儿现在八岁半,在女儿眼里高源是一个全能的人,修家具,修电器什么都会,还老会变戏法一样琢磨出新的东西来。她给了高源爱和希望,新的mini系列就是给女儿的。“比如今天我想女儿了,或是女儿的一个微笑,一个可爱的举动,都会让我有冲动做一样把她当时对女儿的心情记录下来。
高源也用这样的方式为朋友们做首饰,马伊琍的小女儿文艾玛满百天的时候,高源亲手做了一款项链作礼物,马伊琍很喜欢,天天都给女儿带着。柯蓝、春晓也都成了“源”的第一批收藏家。首饰设计对高源来说就像是一种‘日记’记录,写下的有关亲情、爱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