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春秋时期管仲的改革措施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秋时期,列国并存,征战不休。其中,齐桓公在即位之后任用管仲,对齐国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齐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本文针对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的改革措施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改革措施
  引言: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在齐国任上卿期间,在行政,军事,经济等多种制度方面辅佐齐桓公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那么管仲是如何一步步开展改革,使齐国走向富强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的改革措施。
  一、管仲为政
  管仲在政治方面,建立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制度,主张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与此同时,管仲还激烈地批评了三种不良现象,“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即一是品德与他的地位不相称,二是功劳与他的俸禄不相当,三是才能与他的官职不相配。他认为这三种现象都将会成为国家的大患和动乱的根源。与此同时,管仲在人事方面的改革也对齐国甚至今后一些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在用人原则上,管仲提出必须根据实际政绩,特别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他还总结出一套对于各级官员实行奖惩的具体办法,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称职的委任为吏,任用称职的又可以晋升,直至升为上卿助理。选贤任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并且通过设置严厉的官吏考核制度,使有人才的能力和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其次,管仲还对行政管理进行了全方面的整顿,他提出“叁其国而伍其鄙”,“叁其国”,是指将国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对其进行管理,而“伍其鄙”是指将鄙野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阶层的民众各就其业,从而彻底消除部落的残余影响。这样不仅促进了行政区域组织结构更为精细的划分,还将行政权力统一集中到中央,消除边远地区的威胁,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国家的稳步发展。
  二、管仲治军
  军事在春秋争霸时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想在众多诸侯国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军事改革,有效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对此,管仲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对外,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打败了侵燕的北戎,“存邢救卫”,制止了狄人的侵袭,又举兵击败了兵力强盛的楚国,之后齐桓公于诸侯在古葵丘会盟,奠定了齐国在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对内,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以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为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就减缓了军队装备补充不足的问题。管仲阿爸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形成了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先秦的市场经济实践
  管仲在任命为齐国丞相之前,齐国已经出现严重的参财政危机,国库十分空虚,国家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对此,管仲从最基本的土地开始,他对井田制进行了极大地改革,提出“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将井田划分给农民,实行分田到户的个体经营,然后按照土地的质量以及产量,让农民将收获的一部分作为赋税的形式缴纳给国家,这样既可以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又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一基础上,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间物资有余就肯于低价卖出,故君主应该以低价收购;民间物资不足就肯于高价买进,故君主应该以高价售出。”这种“准平”政策既平衡了粮价,又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与此同时,他还主张“无夺其时,则百姓富”,主张不要在农忙的时候打仗和征发徭役,这样能够保证百姓生活的富足,从而保障国家经济的稳步上升。另外,管仲还在农业上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和多种生产方式并行的策略,这一策略大大地提升了齐国农民的生产力,土地的产量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国家的税收自然增多。同时,借着这次的土地改革,管仲还摸清了国家的人口和土地的数量,进而为军队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紧接着是手工业,当时齐国的手工业大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手工业市场十分混乱,对此,管仲设立了“工正”“工师”“铁官”“三服官”等官职管理此时的手工业市场,并大力发展冶金手工业生产。管仲还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用先进的青铜器和铁器来发展军队和农业,并且针对其他诸侯国的手工业进行了定点打击,使这些诸侯国不得不与齐国通商,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
  其次,管仲十分注重商业,他提倡发展經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振兴商品经济,他从税制,商旅,娱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整体配套措施。管仲对内取消了过路税,只在出售的时候征收一次税赋;对外,空车来的不征税,徒步背东西来的不征税,驾车来的商人还可以免费吃饭,并且在途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旅店供商人免费休息,还与其他国家共同达成协议,取消了关税,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商人开展贸易的积极性,实现贸易自由,促进经济的极大发展。
  最后,管仲首创了一项名为“官山海”的法令,其是指实施制盐业和冶铁业的国家垄断性经营,实施食盐和铁器的国家专卖。这项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对盐铁实行专卖的合法性,保证了国家的垄断地位。专卖的盈利,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充实国库。管仲通过对国家各个方面的经济改革,极大地充实了各个阶层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富裕,并且一改往日国库空虚的状况,有效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总结:关于管仲,梁启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春秋时代很难找一位政治家可以代表全部整治的,管仲似乎可以”,总而言之,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是历史上首位最优秀的大臣,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他对于经济改革所提出的措施和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巫宝三. 管仲“相地而衰征”的历史意义与理论贡献[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7-10.
  [2]杨洋. 从管仲改革的历史智慧看“四个全面”的历史意义[C]// 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 2016.
  [3]徐勇. 论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的军事改革[J]. 历史教学, 1996, 000(008):7-11.
  作者简介:
  梅小龙,吴忠市政协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广泛地被应用于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以灌输论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全体官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军队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灌输论;教育;出场语境  一、新时代运用“灌输论”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军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
期刊
摘要: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总书记一直心系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一次次调研、一封封回信、一篇篇讲话,聚焦百姓冷暖,传递民生牵挂。从人民大会堂到田间地头,从老北京胡同到“换了三种交通工具”才抵达的重庆山村,从赣南革命老区到内蒙古农家院……无论在哪里,处处彰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深厚情怀。  关键词:房屋征收;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住房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期刊
摘要:在企业建立基层黨组织是按照党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党建引领发展的实践入手,对于找出创新路径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党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路径。  关键词:企业基层党建;转型发展实践性  以党建创新引领发展能充分发挥党建的优势特色,重点是抓住党建在引领发展的政治保障作用,在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凝聚力量、支撑保证作用。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愈发残酷,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政工工作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企业管理成效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如何优化政工工作,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企业政
期刊
摘要:本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将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点,而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1] 其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要求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贯穿着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能力为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声乐实践中被大量使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和研究声乐学习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声乐中要体现出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具体性、发展性的原则。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声乐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象;社会科学方法论;声乐实践  一、
期刊
摘要:党在十八大中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基层项目党建工作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各级政委组织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基层组织在党建工作方面中人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地根据企业实际出发,提出新形势下该如何加强国有施工企业基层项目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一、引言  总书记提出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要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纠正了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的历史经验在当代依然具有借鉴的价值,应不断深化其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
期刊
摘要: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成为研究汉代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我国汉画像石分布十分广泛,但并不均匀,山东济宁地区汉画像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全国前列。其中曲阜市现发现的汉画像石有百余块,大部分保存在曲阜孔庙西庑内。本文主要是对曲阜孔庙内现存汉画像石进行总结概括,并从孔庙内汉画像石的主要雕刻技法,画面题材内容,画面文化内涵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从该小说的情节安排、文体风格以及人物形象来剖析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这篇中短篇小说中所揭露的个体命运在可控与失控之间的荒诞性。  关键词:平原上的摩西;个体命运  引言——“东北文艺复兴”的浪潮  《冬泳》因为易烊千玺和李健这两位中少年偶像的推荐,意外大火,加印不断。该书作者班宇也凭借这本小说集一跃成为当代严肃文学的畅销书作家,而《平原上的摩西》作为双雪涛第一本小说集,故事奇诡,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