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修发射SSN-X-18潜载弹道导弹

来源 :外国海军导弹科技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宇日志》1977年12月7日报道,11月29日苏修发射了一枚双弹头的SSN-X-18潜载弹道导弹。导弹的射程为4600海里(8500公里),进入太平洋,这是30天来的第四次发射,是10个月前试验数量的二倍。用潜艇从白海发射,弹着点有两个区域,一在日本北海道正东1850公里,另一在北海道东北1480公里处。SSN-X-18将装备DⅡ级核潜艇,每艘有16个发射管。另据报道,苏正在摩尔曼斯克建造更大的潜艇,能装24枚SSN-X-18导弹。 Aerospace Journal reported on December 7, 1977 that on November 29, Soviet revisionism launched a double-warhead SSN-X-18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The missile has a range of 4,600 nautical miles (8,500 kilometers) and enters the Pacific Ocean, the fourth launch in 30 days, twice as many as 10 months ago. Submarine launched from the White Sea, there are two regions of the bomb site, one in the east of Hokkaido 1850 km, Japan and the other 1480 km northeast of Hokkaido. The SSN-X-18 will be equipped with Class D nuclear submarines, each with 16 launch tubes. According to another report, Su is building a larger submarine in Murmansk that can carry 24 SSN-X-18 missiles.
其他文献
一九七七年以来,意大利奥托·米拉拉公司设计成功专供出口的一种主战坦克,名为OF-40。该坦克的第一台样车已于去年制成,现正为波斯湾某国投产。0F-40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均为焊
从一年级开始,在我伤心时,在我开心时,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它就是我心爱的扬琴。记得上一年级的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少年宫。刚上楼,就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琴声所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进行实施物理课堂教学,这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研究课题。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运用多元评价中获得自信,激发探究
华北光电所研制的靶场用激光测距机,在最近一次执行高精度测试任务中,对装有角反射器(合作目标)的导弹距离测量时,获得了距离有效数据率(回波率)99.13%。激光测距机是1976年
英国宇航公司动力分部为研制一种符合北约来年军事要求的空中发射型巡航导弹而主动向英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个计划。该导弹将使用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空中发射的反舰导弹“海鹰”
法国汤姆森公司为美国陆军的师属高炮竞争厂家—通用动力公司研制成功35毫米近炸引信。35毫米近炸引信是在该公司正在使用中的40毫米近炸引信的基础上研制的,基本上是将 Th
美国空军负责研究、发展和装备计划的副参谋长,克利·H·伯尔克中将,在其为空军1982财年预算向国会所作的证词中,对于空军需要新的空对地武器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的装甲力量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千变万化、千锤百炼、千米、千克,等等。“千”可作形容词、单位量词,还是一个姓氏。“千”组合成汉字时会出现在上、下、右、中、半包围等不同位置,我们根据它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归纳练习。  “千”的源流:  “千”为指事字。甲骨文“千”的字形就是“人”加一横,目的是与“人”区别。“千”本义就是表示数目“千”。  “千”部的变化:  千部居右时,横画缩短,竖画变长。整体字形左小
目的 观察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的可能治疗作用. 方法使用口服链霉素处理的BALB/c小鼠为模型,在大肠杆菌O157∶H7 88-2364感染前或后,在不同时间经口给以嗜酸乳杆菌LAI,观察试验小鼠的临床症状、肠道和肾脏的病理改变、排菌时间以及粪便中志贺毒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等. 结果发现口服嗜酸乳杆菌可以明显降低感染了大肠杆菌 O157∶H7小鼠的死亡率,降低通过粪便排
这篇译文和本刊今年第六期发表的《导弹的闭路测试》一文在某些方面颇为近似,但是,这篇文章较为系统,问题提得比较明确。现摘译发表如下,供读者一并参阅。 This article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