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1-56C/T gene polymorphism and tuberculosis susceptibil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东乌珠穆沁旗阿吉勒矿区地层中绿泥石化的破碎带较多,岩石松散破碎导致钻探过程极容易出现卡钻、埋钻、漏水等问题.针对此问题,结合该地区钻探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对复杂地层钻进的研究成果,通过体系配方调整、现场试验,形成了一套以植物胶、纤维素、白泥为主的低固相冲洗液.植物胶、纤维素、白泥低固相冲洗液形成的泥皮致密而坚韧,对孔内坍塌、掉块具有较好的抑制功能.
乳化炸药生产结束后,原材料运输管道会有部分尾料残留,一定时间后会产生结晶、固化黏结等现象,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为了减少生产启动与结束的清扫工作,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在原有乳化炸药DCS生产系统基础上,结合现有生产工艺特点,设计并应用了尾料自清洁系统.通过对若干组水相与油相2种管道清洁介质使用效果的比对测试,确定了最佳介质或组合方式;通过对系统环保与节能的优化设计,增加了季节模式,对尾料富集处理,实现尾料的二次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环境污染.结果显示:水相清洁介质效果最好为95℃以上热水,尾料
蒙库铁矿井下采用竖井—平硐—斜坡道联合开拓,针对井下斜坡道延伸902~884 m段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岩爆现象,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数值分析,为岩爆段安全快速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对巷道围岩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高地应力情况下,开挖巷道围岩扰乱了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均匀分布,局部出现应力集中.巷道顶板局部应力集中导致部分岩石压碎脱落或者崩裂,直接威胁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和矿山生产,并影响施工进度和投入成本.
对南山矿45 m站铁路、牵引网络和信号等铁路运输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45 m站场向47 m站、69 m南站区间线路的过渡,45 m站信号6501继电集中联锁系统退出后与47 m站、69 m北站MCIS模块化微机联锁信号系统有效对接,保证47 m站至69 m南站的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受陆相沉积变化,四川省攀枝花市宝鼎矿区的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地质条件极复杂,常遇断层、变薄带、冲刷带等,开采难度极大.为减少煤柱损失,最大限度进行资源开采,在花山煤矿24012综采工作面实施了综采设备同步回撤、安装及防窜矸工艺实践.采取采煤机割煤后打设锚网支护+金属网+钢丝绳联合支护液压支架上顶板,拉架推溜至液压支架顶梁全部进入锚网支护下,再采用采煤机施工回撤、安装一体化通道,摘除液压支架与刮板输送机的连接装置,采用液压单体支柱推溜的方式施工通道,最终在通道内原地进行同步回撤、安装工艺,实现了设备快速
承德金盈矿业公司铁尾矿P2O5品位为4.36%,100~400目粒级磷灰石富集明显.为确定适宜的选磷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粗1扫3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试样,获得P2O5品位36.60%、回收率95.61%的磷精矿,试验效果较好;磷灰石浮选新型捕收剂DS-2表现出较好的捕收能力和较高的选择性.
为准确掌握大型凿井井架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的承载性能,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分析了几何尺寸、主管应力水平等参数对凿井井架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随节点板夹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与主管壁厚呈线性正相关,且随节点板厚比增大而略有增加;腹杆加载比超过一定限制后,节点极限承载力随腹杆加载比增大而减小;主管受压时,节点极限承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增大,但主管受拉时,随轴压比增大节点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变化.
白象山铁矿矿区防治水思路是以疏干为主,疏干孔在白象山铁矿生产防治水中应用十分广泛.在高承压巷道突水治理中,疏干孔作为泄压孔,通过侧向泄压的方式减小工作面因水压过大带来的处理难度.在急需开采的富水性盘区,疏干孔作为截流孔,通过在来水方向施工疏干孔截断盘区来水通道,达到快速疏干的目的.疏干孔在白象山铁矿防治水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在山体露天场地平整工程中,对防空洞的处理经验较少,处理不善将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为对核桃山露天台阶开挖工程下防空洞进行安全处理,控制危害效应,根据探明的防空洞结构特点,提出爆破法崩落防空洞围岩的处理方案.方案给出了对应的爆破参数,并根据经验公式及相关标准规范,确定了爆破飞石、冲击波安全距离.结果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河北中关铁矿是一座新建地下矿山,设计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系统建设和试运行过程中,由于设计的回风机站风机性能余量过大、采区回风天井变更、溜破系统通风不完善、-170 m炸药库回风路线不合理以及主风机运行频率未理论计算等,导致矿井通风效果不佳、回风机站风机运行失调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通风系统现场调查、实测及分析,结合采掘生产计划,运用通风系统三维建模、通风网路优化解算、风量合理分配与调控及多风机工况协同调控等综合技术研究,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南北回风机站并联的对旋风机30 Hz均衡运行,3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