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舒兰断裂带舒兰段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其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NE向的依兰-伊通断裂带和NEE向的敦化-密山断裂带.依兰一伊通断裂带在吉林省境内称为伊通-舒兰断裂带,也是由东支和西支断裂组成,两条断裂相距10-20km.该断裂带沿北东方向经四平、伊通、舒兰向北东方向延伸到黑龙江省通河一带.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24-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吉林省地震局在长春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6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78篇专题论文摘要,编辑论文摘要集一册;
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地区发生M_S4.9地震,2018年5月28日在相同地区再次发生M_S5.7地震,两次中强地震时间相隔仅仅10个多月。这两次强震震中位置接近,均发生在扶余—肇东断裂与松花江第二断裂交汇部位,在其南边约91 km处,2013年曾经发生前郭5.5级震群。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结果,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较为一致,均为走滑型。其中M_S4.9地震:节面Ⅰ走向125°、倾向85°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Pg、Sg最大振幅比资料与Pg初动测定晋冀蒙交界地区ML≥2.0的震源机制解,得到2007年1—12月晋冀蒙交界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共382个。由震源机制的P、T、B 3个应力轴的倾俯角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将震源机制类型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过渡型等4种破裂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正断层型地震159次,占41.6%;走滑断层型地震171次,占44.8%;逆
随着《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也在同一年成立。条约设立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以
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5月21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在会上,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李小军研究员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地震学会文件,
2016年11月26—29日,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地震局承办的"卫星地震观测技术与应用2016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各省地震局、直属单位、研究所和
根据SCI-EXPENDED数据库1971~2014年收录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情况,分析中国地震局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与增长趋势,了解中国地震局的科研合作状况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掌握学科分布特点及学科带头人概况等,从而为中国地震局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及进行地震科技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地球科学是一门观测科学,相关科学研究及公益服务,如气象、地震等,都依赖于野外台站的观测。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台站观测和后续分析应用严重脱节。本文基于大数据和云计
前兆异常是地震前区域范围内地球物理场变化的一种响应。地震时一般都伴随着前兆异常变化,所谓"月晕而风,日晕而雨"。寻找近源短临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对于提高地震震中预测精度,实现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对前兆特征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为以后的物理预报奠定基础。
为跟踪2017年度云南地区的震情发展,对滇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3个重点危险区14个温泉进行了现场测量和气体样品采集.经色谱和质谱分析测试,获得了14个温泉逸出气体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