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文的教学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传记文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文体归属上,许多书籍把传记纳入古代叙事散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对“传记”和“传记文学”的解释为“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既是传记文学。”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人物传记作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本文提出自己对高中人物类传记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高中人物类传记教学有所启发,以促进传记文的教学工作。
  一、人物类传记文的基本特点
  (一)真实性
  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当然,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二)艺术性
  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划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艺术性是传记的重要特征。传记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传记作品中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合理的结构安排、巧妙的情节处理、生动的细节描写等,还有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这些艺术手法的润色,可以使传记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加了传记作品的可读性。
  (三)表现传主个性
  传记文学主要是表现人物的,反映传主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人物传记作品的灵魂,“传记并不是纯粹的历史,它还需要表现传主的个性。”传记主要是展现人物的生平经历,喜怒哀乐,鲜明地反映传主的性格特征。因此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
  二、人物类传记文的教学策略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从知识和阅读两方面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联系传记文学的教学,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世法
  古代传记距今已经久远,对文本写作背景、作家情况、创作动机等,我们不甚了解,我们只能借助一些文献资料来了解作者其人,作者在什么背景和心境下写的这些传记作品,作者给我们什么启示。在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的情况下,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在学习时,我们就可以运用知人论世法,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传主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整合、分析各种因素对传主人生经历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传主对人类和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客观地评价其功过是非。
  (二)有效导入法
  文言文传记比较枯燥,现代传记篇幅教长,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为关键。在学习一篇传记前,教师应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述传主人生经历中的精彩片段,或讲一些重要人物对传主的评论或是联系学生学过的或熟悉的传主的相关作品等,以此激起学生迫切了解传主的心情,促使学生快速高效地了解文本。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欣赏水平。
  (三)整体感知法
  文言文人物传记具有一般文言文的特征,相对对现代文来说,比较晦涩难懂。在诵读的过程文中会出现一些通假字、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词,也会有一些词类活用现象、或特殊的文言句式。这就要求在读中既要解决重点字词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些问题,也要感知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传记作品。
  (四)提要钩玄法
  人物传记文章一般围绕传主的几件主要事迹展开,在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上,可以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或概括文章的几件事,以达到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目的。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的解决这些问题,从宏观上把握这篇课文的内容,这样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发挥出来。在概括或归纳的时候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做成表格,这样又清楚又美观。
  当然,要解决学生对人物类传记文阅读难的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生平时对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积累。离开了这一点,将是“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扩大阅读面和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识记、自觉积累的习惯。学生有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我校是一所民汉农村寄宿制学校(主要是汉族和哈萨克族合校,还汇集着许多其他少数民族,比如回族、维吾尔族等),这些学生都来自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农村,自2012年我校正式运转、农村的初中生住校以来,除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上学问题,还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住校政策的的确确给处于农村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基本消除了教育上不均衡,使农村的孩子也享受了比较先进和规范的教育。  由于这些
期刊
同学们在步入高中之后,英语学习对你们来说有了新的起点,所以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对大家来说至关重要。大家在步入高中后明显感觉英语学习内容无论是从量,还是从深度,能力上都有所增加和提高,采用初中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明显跟不上,所以部分同学英语成绩急速下降,茫然不知所措,放弃学习,也有学生因苦于找不到解决方法而兴趣减弱,学习动力不足。鉴于上述情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在英语学习上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期刊
现在提倡和谐校园,提倡人文管理,那么,课堂教学中需要不需要人文关怀?而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又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新的《课程标准》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而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且彰显人性的舞台。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一、人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
期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以旧引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那班主任又该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才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和谐班级呢?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关心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则说的更为直接:“没
期刊
师爱如阳光融化冰雪,如春风沐浴草木,如雨露滋润禾苗。师爱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孩子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有时要用 “严父”式的爱来约束和引导孩子,使孩子 “言其行,而正其身”;有时要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和感染孩子,使孩子“亲其身,而信其道”,有时要用 “挚友”的爱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桥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你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期刊
从事班主任工作有十五年了,期间经历做班主任工作的迷茫,做班主任工作的不断付出,后到做班主任工作的得心应手,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艰辛和伟大,体会到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同时也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喜悦。其中我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尤为重要,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通过写触及灵魂的日记。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谈谈这一教育方式,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日记交流的前提是学生愿意说出真话,敢于说出真
期刊
一、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农村中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中学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的重要意义更是不容忽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班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而班主任又是这一基层组织的全面负责人。学校部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撒忠民局长也曾说过“教学生读经的老师是经师,教学生知识的老师是教书匠,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的老师是人师。”陶先生、撒局长都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对教师的德育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是通过教书这一手段,最后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可是在现实
期刊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因有这样一个殊荣而自豪。虽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很清贫。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开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是有自己的快乐。从教数载,虽然并不能称为资深的教师,但是在承担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收获颇多,今天想在这儿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新接一个班时,我会有意识地去了解、摸清学生的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