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美术培训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研究者认为,童时期是各种感观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人生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个特定的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其审美、个性以及各方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儿童;美术培训;误区;对策研究
  纵观儿童美术教育行业的现状,它就像k12行业发展的前十年一样,具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这是因为家长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专业和深刻:家长群体慢慢的由60、70后变成了80、90后,这些人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其本身的素质变得越来越高,对艺术的理解,对美的理解也变得越来越专业、深刻。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美术教育的培养便不仅仅局限于一些简笔画,而是更专业的美术课。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孩子越来越多,人才早期培养在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也越来越被重视,故“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成为孩子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们大约有2000多亿的2-12岁儿童教育市场,每个家庭为孩子的每年教育支出就会达到6000元左右,为了能够在孩子身上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对于家长来说一定的资金都可以支付,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各种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层出不穷,水平又是参差不齐,一些培训机构更是急功近利。家长如何挑选少儿美术培训机构成了难题,针对培训所带来的误区更是为人深思。
  一.培训单位的资源配置
  在现代教育方式中,教师任然是我们不可替代获取知識资源的途径。就个人调查研究,在各个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工作的教师,大多不是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甚至还有一些教师是兼职的在读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对美术课程体系的研究和课程训练,也没有对美术知识的教育应用进行过相关性的学习,这使得教师资源质量大大下降。反观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那就是不言而喻了,儿童美术鉴赏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思维拓展能力等综合素质都不能得到相应的开发,甚至会让孩子们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生活的追求。
  二.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方法的实施
  1.对美术观念的理解不要过于片面化,绘画不等于美术,孩子不仅要学习到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更要具有创作作品的想法和思维,我们不能用“像与不像”这个标准对孩子的美术学习能力做评价,因为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于美术的认知。
  2.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儿童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做出来一幅范画,然后让孩子们进行临摹,甚至对于基本绘画方式的讲解都没有,然后老师对各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标准则是:谁画的最像老师的范画或是谁的细节更突出,较为好一些的评价,可能会涉及到作品的画面布局、色彩的搭配以及形体的把握等基本知识的强调,这样的教学属于专业绘画基础教育,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只是传授了儿童美术的“手头上功夫”,其本质问题还是限制了儿童的思维开发,也阻碍了儿童对技能和创造力结合的实践应用,从而影响儿童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及调研分析来看,关于儿童美术教学常见误区的产生主要源于:一方面诸多培训机构对教育动态了解不足、教育观念滞后;另一方面,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学习不够透彻、吃的不透、重点把握的不准。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对美术教育目标理解不够深入,近而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实施。因此,要真正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必须走出以上误区。
  (一)加强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理清美术技能技巧训练同审美体验及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支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逐渐加强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结合主题活动在美术教育中贯彻课程整合思想,把握课程合理整合的要点。主题活动是指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把各门学科内容结合主题进行设计,把儿童的年龄段和各领域目标融合到一个主题之中,对儿童进行综合、全面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带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美术教育活动也要注意结合主题活动,将各领域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有机、适当地整合。这样儿童即掌握了表现艺术的方法,又能够有自主、大胆创作的空间,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 家长与教师要提高对美术教育的的认知能力。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是想去实现“让人成为人”,所以我们让孩子来接受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对思想表达用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二者相互结合与成全,因此家长要提高自身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支持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将作品与思维表达相结合,再加上教师传授的纯熟技艺,这才能够达到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对儿童绘画技能、技巧及智能的培养,发展儿童自身,促进其完整、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在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儿童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所在。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体系是否完善、应如何去正确引导孩子们进行艺术培养、是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有很深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民法典颁布之前,债务承担制度是以合同法第84条为核心进行建构,适用于第三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免责债务承担。但实践中债务承担纠纷在性质和类型上都超出这一范围,由此引发了学理和司法实践的争议,民法典回应这一问题,通过第552条系统地确立了多种类型的债务加入制度(并存债务承担),满足了现实生活的需求。但仅有的一个条文难以驾驭债务加入所涉及的复杂关系,在适用上还需要通过学理予以解释和完善。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将从传统文化传承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为文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性提供参考性意义。
期刊
内容摘要:数据痕迹分为“自生型数据痕迹”和“他生型数据痕迹”。搜索引擎处理数据痕迹法律分析的关键在于搜索引擎处理两类数据痕迹过程中不同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分析。霍菲尔德权利理论的成对解释方法能够对搜索引擎数据痕迹处理过程中权利义务结构作出精细分析。“朱烨诉百度案”是处理“自生型数据痕迹”的代表案件。由于对数据痕迹性质判断不同,该案两审认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情形迥异。其二审判决书的裁判思路与表述说理在逻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学历整体得到有效的提高,而目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国家教育部所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前理论与实际育儿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保教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认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质量,教师应该打破
期刊
内容摘要:C市毒地案为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经典案例,目前二审已经告一段落,在二审判决中,法官合理地解释了污染者须承担侵权责任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巧妙地解决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巨额律师代理费的承担问题。但该司法判决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应注重环境保护领域的正义性,应站在不同利主体的视角寻找最接近公正的解决办法,应注重司法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应注重增进社会整体利益。  关键词:C市毒地案
期刊
内容摘要:电子商务法第38条第2款为平台经营者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但责任性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的分配等均未明确,法官判案没有统一标准,可能导致同案不同判的问题,有损法的可预见性和公平性。平台经营者充当市场秩序维护者时,承担的应是侵权责任,其对应的主观过错是过失,且举证责任倒置。如果平台经营者履行职责就不会发生损害,那么由其承担不真正的连带责任;如果平台经营者尽到义务也会发生损害,则在其未尽到义
期刊
摘要:我国优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艺术珍宝,其中,国画就是不得不提的艺术珍宝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国画也凭借自身独特的笔墨、线条以及创作章法受到了现代受众的喜爱。 整体来说,其笔墨、线条以及创作章法浑然一体,全面彰显了中华笔墨文化的博大精髓。本文主要就国画创作中笔墨线条文化运用的主
期刊
摘要:徐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汉代遗址下埋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发掘的众多文物中,又以汉代墓葬最为丰富。本文通过对徐闻县博物馆馆藏汉墓出土的陶器进行分析研究,从汉墓的形制,出土陶器的造型、工艺及其纹饰等进行考究,概述在汉代时期徐闻人们的社会生活、审美倾向及当时汉代墓葬形制习俗。  关键词:徐闻;汉遗址墓葬;陶器造型;纹饰特色  汉代是一个社会发展稳定、文化礼仪昌盛的朝代,徐闻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
期刊
摘要:奥尔夫基础教育就从每个人都可以依自己的能力参与创造性声响游戏开始,所有的奥尔夫奥福活动必然涵盖声响、语言、肢体的探索发现与塑造制作音乐即意谓着发现音乐,它是奥尔夫理念的本质与本体,缺少了这部分即无以言奥尔夫教育。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即兴与创作  前言  声响的表达是每个人内在的需求,尤其儿童需要有机会生産性的创造性的制作音乐。即兴与创作是奥尔夫教育理念的主要核心理念强调由即兴与创作
期刊
摘要:本文注重阐述选材到编创再到成型的过程中,广西壮族舞求舞与越南岱依族朝乐舞的结合的可能性,从民族学的角度分析中越边境文化的独特优势,为本土文化的研究与创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舞求舞;创作;朝乐舞  一  从古至今居住在中越边境线上的壮族、岱依族的人民,歌舞在他们的精神生活里已然不可或缺。直到今天,两国边境随着经济的开放与互惠贸易,双方同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依然活跃。它具有较大的感染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