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善若水”探微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XIANYU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第八章提出上善若水,何为上善,万物之多为何独以水喻善。上善为至善,终极之善,本章重点提到不争,水的不争就是"几于道",可见老子以水喻道,故需要厘清水与道之间存在的关系。水与道之间的比附体现出取象思维的运用,水可以与道比附体现水的特征与道有契合之处。道之涵容一切,统摄所有,水是道之德的体现,上善亦是道的体现,水的精神乃是对于道的体现。
其他文献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全境地处延怀盆地东部,北、东、南三面环山,四面分别与北京市怀柔区、昌平区和河北省怀来县、赤城县接壤。延庆、怀来、涿鹿地区历史上曾同属张家口地区,地形地势、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基本相近,果树栽植历史悠久,是张家口乃至华北地区著名的水果产区。海棠属于蔷薇科仁果亚科苹果属植物。河北省怀来县是海棠的重要产区,海棠品种类型丰富,其中以八棱海棠最为著名,栽培面积
期刊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陕北的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的状态。保护与传承陕北文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陕北民歌是典型的高原民歌,它保留了陕北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从语言文化的视阈来审视陕北民歌,挖掘陕北民歌所蕴藉的高原文化景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建陕北高原良好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陕北民歌中的地貌、行为方式、外貌等相关词语,呈现陕北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情感表达方式、审美观念、婚姻恋爱
上善若水作为《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含了老子之道中诸多方面的生态意蕴。“道”作为老子哲学中最基本道范畴,是老子生态智慧的基础。从本源性上来说,“道”实际上蕴含的是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平等价值观。而上善若水这一基础性观念正好与老子生态智慧的几大方面与之相对应。因此,将这一观点与霍桑的自然生态观相结合,可以更为具体地分析中西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项目学习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是指师生就语文核心素养围绕着整本书的内容开展一系列的项目学习活动。教学策略中要设计阅读任务驱动学习活动,师生间要构建项目学习共同体,同时要关注语文知识的处理。其中,创设一个合适的任务情境是项目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团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融入在线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提供理论和路径参考,为落实立德树人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研究运用高质量项目化学习框架(HQPBL),对当前语文核心期刊代表性的项目化学习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设计者具有较好的素养意识,学习项目质量整体处于"待改进"水平。素养目标"学科性"弱化、情境创设"真实性"不足、项目管理"文化属性"偏弱、成果展示"思维过程"遮蔽等问题,制约了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品质提升。注重"学科性"和"项目性"的有机统一、强化"设计思维"与"课程思维"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语文教师
提起水,中国人有特殊的情感在里面。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是无为而治的象征;孔丘临水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借流水叹时光飞逝;大概因连绵不断,流水也被视为愁绪的隐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有时也是悲壮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水有时还是田园的,"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大概因水对生命而言不可或缺,所以它的形象也就摇曳多姿,而围绕水展开的那些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的革新。除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任务群还要求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有效整合学习资源,设计包含语文学习要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情境,完成任务,进而发展个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