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外语研究进入后方法时代,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把研究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上面,着重探究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本文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原因入手,概述国内外情感教学的相关研究并在其理论指导下,积极构建高职英语情感教学模式。
  关键词: 情感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 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多强调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严重忽视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导致认知与情感分离、学生被动学习。结果是学生不仅没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陶冶,反而滋生厌学、恐学的情绪,紧张、压抑、焦虑等,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各方面素质的发展。高职学生学习情况也是如此,英语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探究其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重知轻情”外,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产生挫败感;自信心不足、对未来很迷茫;周围英语学习氛围不浓厚;认为高职英语教材简单等。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专业英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外,还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国外对语言学习中情感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后期,传统教学法中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弊端引起美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71年George Isaac Brown的Human Teaching for Human Learning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国教育开始向一个新的方向迈进,即在注意智力开发的同时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当代美国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主张尊重并发展人的个性,他主张教育的目的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而且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Stevick[1](1980:4)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教学材料、教学法,或语言分析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Arnold[2](1999)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情感与认知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相反,情感与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语言教学中许多情感因素,Arnold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另一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称为关系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教育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忽视学生情感发展,使得情感方面的研究较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才开始涉及教学中情感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代表人物卢家楣[3]指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慮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教学。
  二、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与授课教师有关。学生喜欢英语教师,自然会喜欢上英语课并能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因此,师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该平易近人、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真正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下经常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困惑和困难等。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减轻焦虑。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讲究提问策略和提问技巧,能根据问题的难度,向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问并给予相关提示,使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和赞扬性的评价;作业评语也应该以鼓励性和赞扬性的评价为主,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上的自信心、减轻英语学习的焦虑,进而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在平时的备课中,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有效、合理地整合教材,使得上课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较轻松地接受并掌握知识,产生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后练习和试题,将教学内容和练习、试题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合理地控制练习、试题的难度和效度及科学性,使学生乐于完成练习、试题,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课间休息时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图片或者影像资料,定期为学生播放优秀英语影片,定期组织学生和外教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的动机,渴望学习英语。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情感教育,除了课堂,我们可以将它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尤其是一些与西方节日密切相关的活动,如圣诞节聚会。一方面,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缓解和释放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相关礼仪、风俗习惯等并将相关英语知识应用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专业英语知识和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外,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Stevick,E.W.Teaching Language:A Way and Ways.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80.
  [2]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云纹干涉法对表征含界面裂纹双材料圆盘试件断裂行为的参数k/k随不同载荷角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对研究其断裂行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文综述了在细观力学中非常有用的描述材料内结构性质的定向分布函数,它们的以不可约张量为系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及其在材料损伤描述和高分子材料大变形塑性等
摘 要: 在中国开设英语课程非常必要,因为课程的本质目的在于指导课程实践,解决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而其与教学论交叉并列的重要地位及其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进一步对这种必要性进行了论证。本文将从外语课程论的角度阐述在中国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 课程论 中国开设英语课程 必要性    一、课程与课程论  1.课程  进入课程领域,人们首先要问的是“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外语课程论的研究领域从本体论
用XRD和SEM等手段测定了石灰石集料--纯熟料型硬化硫铝酸盐水泥浆体界面区的水化产物晶体尺寸。显微结构及界面区厚度。结果表明:界面最度约50μm。界面区主要由铝胶层及钙矾石晶体富集层
新材料,尤其是先进复合材料、微电子多层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纳米材料等一系列先进材料的研制与发展使界面力学特性和界面结构破坏成为力学与材料科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总
建立了Ⅱ型界面裂纹准静态扩展的力学模型,求得了裂纹面自由和裂纹面摩擦接触两种情况下裂尖应力场的渐近解。在黏性、弹性变形同时占主导地位时,应力、应变具有相同奇异性量级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哑铃状短纤维及平直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重点探讨界面剪切强度对两种模型材料增强效果的影响。对哑铃状材料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表明:用哑铃状
摘 要: 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成俗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这样能使自己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目的。  关键词: 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学习 重要性    一、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