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dskvsakl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课堂呀,学生出了错误也不敢指出,一节课下来就是掌声不断,‘真棒’泛滥。”“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好生更好,差生更差了!”课改初期,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可这次,参加完三明市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管是教材的处理,还是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选择及课堂评价的语言,都没有丢失宝贵的东西——“实效”。
  
  一、发挥主题图的实效
  
  现在的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它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不能停留在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应数学教材、只做教材的实施者这一层面,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材更能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如第五册的《什么是周长》,这一课的第一幅图是一只蚂蚁停在树叶的边线上,并指出它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一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幅情境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先出示一幅教材上的主题图,并把它做成动画,配上音乐,让蚂蚁延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再出示一幅同样的图,但蚂蚁没有爬完树叶的一周就停下来了。蚂蚁爬过的边线都用红色的线标出并且闪动,让学生一眼能看出第一只蚂蚁爬过的边线是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第二只蚂蚁没有回到起点,爬过的路线不是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这样的处理,与教材本身呈现给我们的图片相比,生动得多;再加上有第二只蚂蚁没有爬完树叶一周的长度来进行对比,对“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无需多言,学生就能理解。
  
  二、发挥小组讨论的实效
  
  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时机把握是关键,要让学生产生小组讨论的需要时再进行讨论,使其“该出手时则出手”。
  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第五册《什么是周长》时,在巩固应用环节出示了两个凹凸的图形。“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班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是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说理。学生在小组里说着自己的想法,两种意见慢慢清晰,正确答案浮出了水面。经过这样的处理,让孩子们用各种方法来说服认为周长一样的同学。这位老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这机会让给孩子,把握最佳的讨论时机,让小组讨论发挥其实效。
  
  三、发挥学习材料的实效
  
  现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和联结。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了课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一册《整理房间》这一课,课进行到一半时,让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球,有的是气球、有的是溜溜球,有的是皮球,有的是小刺球,让孩子们自由玩。然后让学生回到位置上,举起手中的球,让大家看看都有一些什么球,然后让学生把这些球分一分。这里的答案有多种,一是按种类分,二是按颜色分,三是按大小分,四是按是否有刺来分等等。在这个环节,使用的学习材料虽然只是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球,但这些球确发挥了很大的功效,不仅让孩子在课间活动时达到了放松的目的,还让孩子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五册的《花边有多长》时,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块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卡片,就这么一块小小的卡片,却在整节课的多个环节发挥了作用。一是在换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时,用到这张小卡片,让学生比划卡片的周长,然后让学生观察卡片是什么图形,引出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二是在解决围黑板边“花边最少要买多长时”,让学生借助小卡片边比边说自己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做到数形结合;三是在最后的拓展环节,用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出它的周长。让学生同桌合作,借助卡片探索算法。
  四、发挥评价语言的实效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也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是不可取的。所以恰当地运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评价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黑龙江的刘清姝在执教《年历告诉你——年、月、日》这课时,课堂评价语言就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精彩评价语言:
  师:年历究竟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快来仔细观察一下,看你能从手中的年历发现什么。
  生:都有12个月。
  师:那我们可要祝贺这位同学了,她一下就从年历中发现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
  生:31天的有1、3、5、7、8、10、12月;2月有28天或29天。
  师:年历中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真不少,因为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所以年历很高兴地把这些知识告诉了你。
  生:单数的都是平年。
  师:啊!多么直观的判断平年的方法啊,祝贺你!
  生:2004年的下一个闰年是2008年,因为是4年里有1个闰年,2004再加上4就是2008年。
  师:能用数学推理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我们要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效”。只有在有效的教学下,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我们的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其他文献
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获取有效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的精彩呈现以及教学的和谐性。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
期刊
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初中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现在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比较多,那么如何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在分组实验课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预习实验,明确目的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该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册),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
期刊
“干吗、干嘛、干么”这三个词,目前实际上均作为含义为“干什么”或“为什么”、读音为“gàn má”这个口语的书写字形而并存并用。对于这一组异形词,在书面语使用中所存在的混乱,应通过辨析与规范,进而选择出真正合适并得到最广泛认同与使用的词形。    一、重新甄别,确有必要    说起口语“gàn má”的书面语词形来,其实早在二OO三年八月,“干吗”——“干嘛”这一组异形词,就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第
期刊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语文学科必须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来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怎样将多媒体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呢?现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简单地将我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
期刊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精选生活素材,让学生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如能努力拓展小朋友们认识数学的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寻找规律。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
期刊
眼下有一些语文课,上得是越来越闹猛,唱歌、跳舞、演戏,十八般武艺轮番登场,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课堂上可谓热闹非凡,令人眼花缭乱。可是,听得多了,总给人这样的感觉:兴趣“浓”了,味道“淡”了;形式“厚”了,内涵“薄”了;气氛“活”了,心灵“滞”了。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像一只飘飘悠悠的“风筝”,几乎失去了赖以维系的“绳索”一样。这种语文教学,盲目追求所谓的“出彩”、“出新”,在舍弃学科特征的路上越走越远,
期刊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进的。摩擦通常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几种。我们知道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中,是用砂纸在木板上靠砂纸和木板产生的摩擦力将木板打磨平滑的;汽车发动机靠与皮带的摩擦力将动能
期刊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的研究逐渐深入,更多的地理教师潜心于课堂教学艺术的钻研,孜孜以求地探索出了种种“有效、高效”的途径。  在此笔者亦谈点浅见:地理是一门科学,地理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地理课堂的开头导入和最后小结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两大环节均不可忽视、不可偏倚、不可或缺。“浓妆淡抹皆出彩,首尾兼顾更见效”,让课堂导入浓妆登场,以达到激趣启智的
期刊
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现象少了,而教师通过简单提问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现象却仍较为普遍。教师的启发引导,多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设的轨道;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这种封闭的、僵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发挥。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教学内容、教学问题及教学活动三方面予以开放,才能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