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幼鲟维生素C营养需要的研究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织VC含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V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组鲟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低于C119.5组,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
其他文献
全国无机硅化合物协作组成员单位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新产品迪耐特SD3001于2006年11月16日在杭州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亲爱的读者,当您收阅本期刊物时,正值喜迎1991年元旦之时。借此机会,本刊编辑部向您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中医函授通讯》这株杏苑奇葩,跻身于中医药期刊的百花园中
日本化学工业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于在常温下制造硅酸钾的含水结晶的新工艺。产品广泛应用于无机物基本组分,包括用于高纯度硅酸碱的原料组分以及电子组件的高纯脱脂剂和清洗剂
本试验旨在研究杭白菊茎叶对生长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6.0±2.6)kg的断奶湖羊羔羊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羔羊。
作为第三种生命形式的古核生物于1977年被发现。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命形式及起源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本文要介绍的就是这位发现者。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2年4月12日报道,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课题组在研究染色质结构如何调节DNA突变的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真核生物细胞中核小体结构可抑制胞
以硫酸、硫酸钠和硅酸钠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吸墨剂二氧化硅(SiO2),其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确认,同时对其吸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树脂(聚乙烯醇或丙烯酰胺改性的聚乙
1911年3月.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在英国曼彻斯特文学与哲学学会的会议上宣布,在实验中发现了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原子模型。同年5月他在《哲学杂志》发表论文,开创了核世纪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早期断奶羔羊复胃发育的影响。选用(35±3)日龄、平均体重为(8.58±1.83)kg的简阳大耳羊羔羊3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只(公母各占1/2),单栏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2年4月20日报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团队与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均团队,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联合探索出一种将小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