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rn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归纳分析法等,结合高校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开发和有效利用优化定向运动教学的途径、方法。明确课程目标,构建定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定向运动;教学;教学设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高校定性运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网站上定向运动方面的论文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专家访谈法。对学校从事定向运动教学、训练与研究工作的教师以及从事定向运动组织管理方面的领导、定向运动专家进行重点访问综合他们的建议和观点。
  2.分析与讨论
  2.1 定向运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科学构建定向运动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能系统、完美的达成课程目标;高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使学和教协调发展,最后实现体育教学优化设计。作为教学基础的课程开发,一要根据社会需求,考虑与社会接轨的教学任务;二要根据校园体育需求,创新“健康育人”新目标;三要根据课程自身不足的需求,构建新的课程序列及其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完成高校体育的任务。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定向运动研究文献、进行专家访谈、调研,结合多年的定向运动教学实践,对定向运动教学进行设计:遵循教学规律,应用教学理论;重视对定向运动课程学习内容的分析,充分考虑定向运动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借助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定向运动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定向運动”与“课程”两个概念入手,可以将定向运动课程定义为: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定向运动的课程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依据构成课程体系的要素,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2.2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必要性
  2.2.1政策要求开展定向运动。
  在1999年6月,国家作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后,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殊手段被逐渐引入到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2002年9月,教育部以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要求“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
  2.2.2学校现状要求开展定向运动。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教师、学生这组合,教师教授传统的体育项目,很多项目学生从小学学到大学仍然在学习,严重地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挫伤学生对体育的渴望心理。这背离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高校有必要开展定向运动。
  2.3高校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有关定向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虽注意到学生体能训练,但具体的专项体适能训练谈及较少,学生的体质现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关注不够,定向运动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专项技术训练及运动应变能力训练有待加强,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有待强化,运动安全与安全教育时时不能放松。三是拓展心理训练不能忽视,重视变换环境适应训练,适时组织定向比赛,以赛促训,以赛查缺。最后,在定向教学与训练中还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训练计划,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定开展。
  2.4高校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对策与措施
  2.4.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体适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
  学生体能是学生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生活、环境、训练等影响过程中获得的形态结构、功能与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能适应定向运动的身体机能能力、体育运动能力、抵抗疾病的生存能力以及承受机体内、外界环境压力的心理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体从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等训练。
  2.4.2加强定向运动技术训练、应变能力训练、综合素养、安全在教学与训练的重要位置。
  对学生适应野外各种环境奔跑的能力提高,特别是长距离项目,在比赛中要经过各种复杂的地形,例如公路、乡间小路、山路、小河、独木桥、淤泥地、岩石、小洼地、林间空地、陡崖、山凸、沙地、谷地、水坑等。要求学生掌握在这些特殊地理环境的跑步的技术,另外还要强化识图与运用指北针的技术、正确使用地图的方法、利用地形地貌建立方向感的能力及专项心肺耐力。并加强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等方面知识教育。
  2.4.3重视拓展心理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
  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定向运动比赛,如传统定向运动、公园定向运动、校园定向运动等,训练比赛相结合,训练在野外环境中迅速准确,运用地图和指北针,判定方向,选择路线及以最短时间到达目标点的能力,可以通过识图训练,用图训练和模拟比赛的方法来提高,以赛促训,以赛查缺,从而提高学生定向运动水平。
  2.4.4不断创新与探索教学与训练方法,建立系统的定向运动课程体系。
  如理论(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等)、实践(身体练习-练习方法、利用户外场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心理训练-拓展训练、高空抓扛、信任背摔、绝处逃生、搭人梯等、技术训练-攀岩、绳结、攀登、下降、保护等、定向地图、GPS、指北针运用、止血、包扎、骨折与固定、伤员搬运等,技能训练-户外定向实践营地选择、建造户外用具制作,如吊床、担架、梯子、木筏、炉灶修建与制作户外生活技能特殊路段行走。)综合训练(野外生存综合训练、生存挑战赛等)等,同时加强定向运动师资培训,建立一直高素质、强能力的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教师队伍。   2.5定向运动教学设计
  2.5.1 定向运动教学的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定向运动的目标是: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定向运动的特点是:开展的范围大,定向运动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很多重大的比赛,并吸引了世界各国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们来参加,在比赛中能够得以交流,共同享受比赛享受生活;在大自然中挑战自我。这项运动及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智慧和技巧,能够在遇到困难和突发情况时及时解决;激发个性和主动性,定向运动使参与者主动学习、交流,融洽关系,增加运动乐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受传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其目标要求的表述过于笼统而不细致,以至于使体育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目标不明确、行动不到位,其教学效果过于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定向运动教学以识图、越野训练为主要手段,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纲要》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来确定定向运动课程教学目标。
  2.5.2设计定向运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定向运动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内容设计丰富,给予教师和学生灵活多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空间。为了充分挖掘利用了学校现有校园环境资源,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空间,丰富定向运动课程内容,对定向运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①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放映一些定向越野比赛录像、图片和地图,建立直观教学。②识图: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颜色代表的意义,符号的涵义,等高线和等高距的辨别。③指北针运用:学习“如何用指北针给地图定向”、 “如何用指北针确定行进的方向”。④路线选择:路线选择能力是定向运动的精髓所在。在了解地图和指北针后,要求学生必须在两个点标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行进的路线,如何选择一条最安全,体力消耗最少,又适合自己的路线是一种艺术。我们主要介绍偏向瞄准法,扩大视野法,拇指法,后方交汇法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⑤实地识图: a、跟着教师走,认知地物符号。b、沿指定路线走,保持地图定向。c、峰顶俯视,认识等高线。d、用指北针定向找到点标。
  标定地图与确定站立点技术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地形情况下地图标定的方法与手段,如利用指南针标定、利用线状地物标定、利用明显点状地物位置标定等,而实践中脱离指南针的帮助进行练习是有效提高标定地图能力的手段。确定站立点技术是评价学生定向技能的重要指标,而确定站立点技术的提高是通过理论讲授方法与不断实践相结合逐步实现的。无论是直接确定法、后方交会法、截线法还是磁方位交会法都应以最典型的地形最直接的画面进行讲解,利用校园中一切可利用的地形进行不同方法的练习,实践中应重点强调标定地图与确定站立点要贯穿于整个实践的始终,地形应从简到难,跑速应从慢到快。路线选择的学习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技能或定向战略,路线选择的学习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对学生路线选择的评价,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标准也不相同,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提倡安全性而忽略快速性,所谓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做路线对自身的安全;二是所做路线始终明确站立点位置。这一阶段要灌输有路不越野,尽量选择线状地物行进。中级阶段则强调适当的穿越,穿越空旷地和一定的植被区域。高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做路线要综合考虑是否最省时间和体力。因此,路线选择的教学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所做要求也不相同。路线选择的评价本身没有唯一性,只有科学性,能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优势,并且省力最终省时的路线选择就是科学的选择结果。互动性的教学,提倡学生之间对路线选择结果的对比交流,可大大促进教学效果。
  2.5.3设计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现代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创设逼真的学习和实践情境,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具体实践如下:实践技术课的组织与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指北针、地图、包括机械打卡器、学生卡片、秒表、笔和纸张制作两条路线,考虑节省出发时间和性别差异。根据指导原则合理设计。组织方式:男、女生各一人同时出发,分批出发间隔时间不少于1分钟,学生在出发点处领取各自地图。将定向运动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定向运动课程具有灵活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其内容包括定向基础知识模块、校园定向模块、百米定向模块、星形定向模块、公园定向模块、野外拓展定向模块等,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2.5.4创新教学手段
  把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方法、手段引入定向运动运动教学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发展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定向运动技能。掌握教学内容中对地物地貌的识别可采用专线定向和走廊定向;提高快速标定地图的能力可采用“迷你”定向和五星定向;提高精确定位能力采用放点练习;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可采用百米定向。体能训练抛弃传统枯燥的持续跑、变速跑、越野跑等,采用运动场看台“之”字形打点、让距追逐跑、星形折返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定向运动教学资源。一方面积极开发自制简易器材,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选择较宽裕的时间段(双休日)到邻近的高校、公园或近郊山地等组织教学。
  2.5.5建立学习评价
  定向运动课程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定向运动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以全面性、民主性和发展性为原则,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功能。建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学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技术技能、学習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评价方式上,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程度;采用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如对学生定向运动实践综合技能的评价采用不同场地和不同线路的若干次考核,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力,鼓励学生进步和发展,从多角度、多方法、多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根据定向运动课程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充分挖掘利用了学校现有校园环境资源,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空间,丰富定向运动课程内容,对定向运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3.1.2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和实践法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
  3.1.3教育科学理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方法、手段引入定向运动运动教学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发展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定向运动技能。
  3.1.4定向运动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激励性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广为老师们青睐并经常地运用。评价是检查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是定向运动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2建议
  定向运动的普及化工作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各高校也陆续开设定向运动选修课,作为一项新型课程,必须结合本校校情,在有限的場地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定向运动作为体育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势必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较高,一名优秀定向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定向技术,而且对地图处理软件OCAD也要熟练掌握,此外还应熟悉路线设计原理与赛事组织流程等。高校定向运动选修课课程设置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在定向运动技术掌握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志超,卢福泉,陈碧华.普通高校两个“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异同[J].体育学刊,2004(1).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0.
  [3] 廖小军,刘鸥.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教学创新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45.
  [4] 张惠红,方信荣,尹红松.“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4):28-29.
  [5] 郭孝平.定向运动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87-89.
  [6] 魏统朋.定向运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104-105.
  [7] 黄国龙.我国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建设的研究[M]. 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2008,10(4)
  [8] 何晓知.定向运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 2000, (2).
  [9] 潘素平,等.对学生体能构成与分类体系的探讨[J].体育师友, 2007, (2).
  [10] 杨汉,等.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高校体育网.
  [11] 徐虹.浙江省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J].浙江体育科学, 2006, (3).
  [12] 王美.浅析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中蕴含的体育思想[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 (4)
其他文献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又名山芙蓉,三变花等。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 木芙蓉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密被星状灰色短柔毛,叶大、互生、倒卵圆形至圆卵形。木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代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1月7日召开的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总结推动会上提出
本文对南阳地区1990年21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高征、产褥感染。结果提示:农业人口、家境贫困、文化素质低、
  讨论了薄热钢化玻璃生产技术的瓶颈主要是钢化薄玻璃需要很高的热交换速率,目前的风钢化技术与设备很难达到2mm-3mm玻璃钢化所需的冷却强度。介绍了以液氮冷却为核心的薄
  真空玻璃正处于产业化初期发展阶段,产品的加工设备及工艺都有待提高。只有掌握真空玻璃产品的主要性能,才能改善其设备及工艺,只有严格控制真空玻璃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社会
“到最后一刻我也会撒手而去,可能还有不少套话、大话、废话、空话、佳话……把我送上西天,但是我留下的每张稿纸上都有这样三个字:讲真话”——巴金    101岁的巴金走了。  “巴老走得很平静。”这是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于10月17日晚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  下午3点钟,巴金的亲友们接到电话,开始陆续赶到上海华东医院高危特护病房。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是最早赶到病房的人之一,他到时巴金的心跳还很正常,每
光照不仅会影响植物自身的生长,也可能会对其子代的生长具有潜在作用.以箭筈豌豆品种兰箭1号和兰箭3号为材料,分析遮荫和自然光照下箭筈豌豆及其子代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光
被称为“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巴金用他的一生,给我们铺开了一幅后封建时代中国社会的悲惨世界长卷,无论是《灭亡》、《寒夜》、《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04]51号文转发了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地处井冈山老区的人行吉安市中心支行组织
其信息化进程应该如何推进?信息化最终能给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哪些变革? How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