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北京大学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成功承办五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的基础上,于2009年11月继续承办第六届《北京大学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9—03—07—012)。邀请国内著名电生理专家康德碹教授、樊东升教授等进行授课,欢迎全国神经科及相关科室的医师和技师踊跃参加。

其他文献
期刊
放射治疗是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尤其在神经系统肿瘤,由于其部位的限制和血脑屏障的存在,手术和化学治疗的效果常不理想,而有的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脑干胶质瘤等,放疗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价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6例单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采用磁共振扩散张蛩成像技术检测双侧视神经.应用DTV2和Volume One 1.44软件测量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值、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并进行损伤眼和正常眼的自身对比;应用神经白质纤维柬追踪技术显示视神经的空间完整性和连续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眶内段视神经显示良好,2例患者双侧管内段显示欠佳.6例患者
目的 研究脂肪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新方法.方法 取SD大鼠的腹膜后脂肪组织,以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增殖传代,取第5代细胞进行二步法诱导分化.首先以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2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0 ng/mL和N2(1:100)添加剂将细胞先诱导成神经球;再
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再发风险均较高,且临床过程不可逆,因此预防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关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患者卒中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式治疗Chiari I型畸形的疗效. 方法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式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29例.标准手术程序包括有限小骨窗枕颈减压,硬膜扩大成形、硬膜下探查术、硬膜扩大修补等.按照Tator标准评价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价优23例(79.3%),良6例(20.7%).
一、发展历史  最早有记载的神经外科内镜手术是由一位芝加哥的泌尿外科医生Espinasse 1910年开始实施,他采用一个硬制的膀胱镜对两位患有脑积水的婴儿进行了直视下双侧脑室脉络丛电灼术,手术效果很不理想[1,2].1922年Dandy采用鼻窦镜观察脑室,尝试直视下切除侧脑室脉络丛,首次提出脑室镜的概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和溶血磷脂酸(LPA)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40例其他疾病对照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抵抗素含量;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并进一步分离出LPA,以定磷方法 测定LPA水平. 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抵抗素和LPA含量较两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
目的 探讨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技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山东省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且符合条件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血肿侧距眉间7~9 cm、旁开中线3.5~4.5cm的额部为穿刺点,根据头颅CT影像资料计算确定适宜的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以软通道行血肿腔的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脑内血肿.结果 术后引流管留
目的 探讨观察镜联合脑室镜治疗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血的疗效. 方法 选择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观察镜联合脑审镜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纤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 结果实验组患者侧脑室、第三脑室内血肿术中均大部分清除.平均手术时间50min,恢复至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