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时事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環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时事教育,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事教育 模拟联合国 新闻发言人 时事竞赛
  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发挥时事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小学时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方面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95)23号文件规定:“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定明确表明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由思想政治课和时事教育两部分组成。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因此,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渗透时事教育,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事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学会透过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实效,提高时事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如何把教材的观点和现实发生的时事教育结合起来,让教学更有说服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通过定期举办“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时事竞赛,加强时事教育,提高学生时事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切泼曼和佛得尔曾对两个小组学生进行10天的加法练习对比实验,其中一组是竞赛组,另一组为无竞赛组,由于有竞赛诱因的存在,竞赛组的成绩保持着不断进步,另一组却退步。实验表明:竞赛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定期举办“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时事竞赛,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激发了学生对时事关注的热情。
  为配合时事竞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籍、报纸、杂志、电视栏目、网上阅读,增加知识面。如阅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时事》等,观看《中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等节目。通过开展新闻发言活动使学生讲新闻、谈国事、论形势、议政策蔚然成风,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自觉收看电视新闻、读书看报的习惯。在搜集新闻过程中,学生们博览群书,了解了社会,大大增长了见识。学生对时事关注的热情上涨了,参与、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了,并且能够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周围事物和世界,不仅促进了合作与竞争意识,而且培养胸怀祖国的意识和放眼世界的眼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课堂上设置“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新闻发言人环节,培养学生健康的政治头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时事教育。在政治课堂上设置“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新闻发言人栏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以“新闻发言官”身份发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及时新闻,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和兴趣。
  我们每周发布一到两个时事热点,让学生分工合作,搜集、查找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实状况等。
  新闻发言人环节不仅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长知识,而且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政治头脑。这种渗透时事教育的方式使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了解世界,拓展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国事、天下事,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现实,正确评价时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模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形势,以全球性眼光关注时事和思考问题的窗口,是当前时事教育的有效平台
  模拟联合国大会(ModelUnitedNations)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广泛的学生运动,旨在模仿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通过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遵循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本国观点,为本国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争取本国最大利益,并与其他各国沟通协作,求同存异,解决冲突,促进国际合作。模拟联合国活动自从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在高中开展得如火如荼,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
  欢迎。活动中,参赛选手西装革履,精神饱满,旁征博引,据理力争,为本国谋求最大利益。模拟联合国活动关注的问题广泛,大都是当今各国面临的热点问题,包括战争中的核武器、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经济复苏、战后重建,欧债危机等联合国的各部门的不同议题。所以同学们就必须关注时事动向,了解各国外交政策、领导人发言。要想成为一名好代表,站在国际舞台上为代表国争取国家利益,必定要具备国际政治的素养,以全球性战略眼光关注时事和思考问题。
  作为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指导老师,我总在思考怎样才能够让这个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校开设了模拟联合国的教学课程与社团活动,社团成立的五年以来,我们已讨论的议题有《伊朗核问题》、《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气候变暖》、《利比亚问题》等。为配合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开展,我们设立了时事讲坛,”“国际关系基础理论”、“大国关系与国际政治”,“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等,让学生了解国际风云变化,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动向,提高“模拟联合国社会”同学们的国际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国家意识”、“国际视野”、“时代关怀”意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摸索出了一套会前学术准备技巧,帮助学生去提炼有效信息,准确把握代表国在该议题上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立场的。   具体如下:第一步,阅读和议题相关的背景材料。第二步,研究联合国和相关委员会。第三步,了解所代表的国家。第四步,深入研究议题。第五步,撰写并提交立场文件。第六步,掌握会议的规则。第七步,准备发言稿和工作文件。为了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汪洋大海的提炼有效信息,我将委员会信息制成表格,让学生了解委员会的地位宗旨,设置情况,成员产生,权利和义务等。(见表1)第二,对国家的信息进行国家调研,建立国家档案。(见表2)。
  第三,议题研究。以利比亚战后重建作案例分析。
  利比亚战后重建议题背景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战略位置重要。2011年3北约空袭利比亚。2011年8月,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垮台。“全国过渡委员会”成为利比亚合法代表。战争使利比亚损失惨重,修复石油设施和恢复电力、帮助利比亚经济恢复运转、建立司法、安全、金融和教育体系等战后重建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根据地区,把参会的十八个国家进行分类
  非洲5個:利比亚、摩洛哥、埃及、多哥、南非
  亚洲5个:巴基斯坦、中国、印度、伊拉克、阿塞拜疆
  欧洲5个: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葡萄牙
  美洲3个:美国、哥伦比亚、危地马拉
  第二,在综合考虑到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同盟关系,我们把国家分为三个阵营。
  法国、英国、意大利:为维护自身安全和争夺经济利益主导利比亚战后重建。
  美国:表现低调,考虑到石油利益和自身的实力,将加大投入参与利比亚战后重建。
  俄罗斯、中国:利比亚战后重建应当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导下进行,愿意在利比亚重建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议题本身的深入挖掘
  会议上有哪些焦点话题?比如利比亚战后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利比亚战后重建的重点?利比亚在重建方面的具体举措?比如协助和支持利比亚,恢复公共安全和秩序,促进法治;开展包容各方的政治对话,促进民族和解,着手开展制宪和选举工作;恢复公共服务;促进和保护人权;支持过渡时期司法;经济复苏。
  通过会前学术指导,学生对国际背景认识更为深刻,对议题的把握更全面,对国家利益的分析更准确。以上方法能让学生在信息的大海中准确把握本国在该议题上的国家利益、阵营划分,以顺利完成立场文件和会议发言稿的撰写。
  在近六年的北京市及全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我校同学变现突出,成绩优异,与我校时事教育不无关系。实践证明,“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当前时事教育的有效平台。通过“模拟联合国联”活动让了解时事,了解国际关系,放眼世界,感受国际文化,培养人文素质情怀,树立和平、公正、平等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取向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当代中学生在追求功利性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偏差,进而使得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就当代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浅显地分析,同时学校应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从各个方面来引导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政治教育 中学生 价值取向  一、当代中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代中学生在突显务实的同时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体验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包括:阅读感悟体验;角色模拟体验;多媒体情境体验。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 应用  引言  笔者按照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创设体验情境或提供亲历机会的不同方式,将初中思想品
义乌市场的发展演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当下,义乌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为全国提供市场国际化的经验和示范,这对义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遇。随
【教学过程】(如表1)  环节一、 情境导入  (一)展示寓言故事  一颗水珠的故事  太阳快要升起了,那只总爱在太阳升起前鸣叫的公鸡的声音对于明儿来说,就像是死亡前的警钟。  若还是不能跳入叶下的小溪,那么不久以后,阳光就会无情地让我魂飞魄散了。明儿,这一滴生于昨夜将死于不久后的小水珠儿,它早已精疲力竭了,可它还是在努力地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愿望使它忘掉了一切。  呼!突然,风姑娘总算是开了开恩,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涯,正是小学生由少儿转变向少年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形成的思想品德观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在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必须执行的。而思想品德的教学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随着社会发展,小学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又有效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除了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外,还应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教师的心态是个体人格的体现,即: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大无畏的精神,对未来的成就充满希望,有信心和懂得运用信心,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胸襟阔大、能容人容物及有良好的自律性等。心理素质好的人,不仅是具有充分的自信心而勇于向上,更是具有真正的文化气质和坚强的人格力量。  一、把握好“第一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确立,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下一个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指导。因此,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预测的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成效,效果实现最优化的前提条件。解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中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预测中,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内
测绘工作是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行的测绘行政管理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测绘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和测绘保障服务的提供。本文运用行管理学的有关理
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进行探索、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