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自动肾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自动肾活检(18 G).结果 214例(42.04%)明确诊断,37例(7.27%)修正了诊断,52例(10.22%)改变治疗.结论肾活检对提高肾脏病诊断、病变进展状态和性质、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经电视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8例.结果治疗2个月~1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型16例,短段型2例.无中转开腹,无吻合口漏,亦无一例死亡.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3例经手术证实的M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仅3例诊断MS.43例中行胆囊切除23例,保留颈部的胆囊切除3例,15例用胆囊壁补片或圆韧带修补瘘口.术中有2例发生胆管损伤(其中一例伴有门静脉损伤),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肝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术,但2例术后均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提高对MS的认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超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前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首发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AIMI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B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峰值为(261.17±42.58)U/L高于AIMI不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A组)(183.26±41.37)U/L(P<0.05),左室射血分数B组(49±8)%低于A组(58±7)%,(P<0.05).两组
目的总结接力皮瓣修复足部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选择4种不同的小腿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二级皮瓣接力修复足背皮瓣供区,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二级皮瓣供区.结果临床应用6例,所有皮瓣和皮片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局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以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一级皮瓣的接力皮瓣修复法是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中36例发生医院肺部感染,感染率为69.2%,多发生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第3~6天.共培养出致病菌82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74.4%.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肺部感染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G-杆菌感染有关.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与联合用药对防治肺部感染有积极的意
目的探讨氟西汀(商品名百忧解)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的症状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4例胃排空延缓的NU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氟西汀,另一组服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排空功能变化,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症状分别进行积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排空均明显加速,以莫沙必利组更为显著.结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依病情采用螺纹钉、三棱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同时兼治骨质疏松症.结果 93例手术患者中有77例得到随访,其中5例手术后2~5年内死于合并症,余皆能生活自理,功能恢复较好.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后1~3周下地活动,内固定患者术后8~16周下地活动.结论对有手术条件的高龄股骨头骨折患者,选择恰当术式,早期离床,减少并发症.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达利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服用卡维地洛从3.125 mg开始,2次/d,缓慢递增.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率、血压、心功能分期评估,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对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心率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缩小(P<0.0
目的探讨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043例合并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312例术前进行Holter检查及心脏二维超声检查,207例术前安置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387例患者因心动过缓应用阿托品或氢溴酸山莨菪碱等得到纠正,无一例发生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并非手术禁忌证,轻者围手术期可不必处理或用抗胆碱能/拟肾上腺素能
目的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前后心脏形态变化.方法对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治疗前及术后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测定X线心胸比率,并对临床表现进行随访.结果起搏治疗前后心脏形态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起搏治疗术后6及12个月扩大的心脏逐渐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缓慢性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