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型职教集团的产教融合实践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是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合作的具体形式,是产教融合的载体、校企合作平台。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借助行业优势,联合多方构建了“行业引领、校企主体、多元参与”山东省现代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建设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创办国际订单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了产业链和教育链深度融合。
  关键词: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校企主体;多元参与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行地企校所’多元融合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150)
  作者简介:杜守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李玉芝,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工程测量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9)14-0025-05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在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行业部门、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围绕行业人才需求,组建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1]行业型职教集团,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优势,行业主管部门的参与有助于统筹、协调行业内的企业、行业组织资源,精准服务本行业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和创新型人才,建立产学研生态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职教集团化办学理念引领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借助自身水利行业优势,在行业主管部门和省教育厅主导下联合水利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同类院校组建成立了“行业引领、校企主体、多元融合”的山东省现代水利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山东水利职教集团),实施校企主体、多元参与的合作机制和育人机制,精准服务水利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型水利人才,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一、行业型职教集团的特点
  (一)专业为纽带,对接行业发展
  行业型职教集团突出特点是行业主导,以专业为纽带、以名牌学校为龙头、以开设同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为主体,联合同类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2]它立足于行业发展需要,组织集团内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把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与技术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研究行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案,并进行动态调整,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校企主体、多元参与,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
  行业型职教集团从组织形式上是由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多方组成,实施行业指导、学校与企业(及科研院所)双主体的合作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兼具主导、推动、协调、投资及规范等多重任务,引导多方资源向职业教育聚合。[3]企业及科研院所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与企业合作,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企业文化与教育文化融合,将集团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中,校园文化更具行(企)业的特色。(2)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依据企业岗位能力、知识、素质的变化要求,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3)生产与教学融合,集团企业产品生产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产品、项目为案例,车间、工程现场为教室,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4)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融合,扩大企业在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资格认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等方面的话语权,切实体现企业在集团办学中的主导地位。(5)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融合,集团内成员单位的品牌、声誉、成果、管理等软资源,人、才、物等硬资源,均能实现充分共享,优势互补。集团内的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多赢。[2]
  (三)服务精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行业型职教集团专注于本行业内的产业发展、生产进步、用人需求,以及行业内的理论和技术前沿,依托项目进行生产和技术服务,使服务精准、高效,助力行业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
  (四)资源整合度高,推动创新创业
  行业的发展信息、人才需要报告,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力资源、文化,职业院校的教学环境、知識、技术、师资、信息资源等多方行业专业资源聚合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行业背景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强大的物力和智力支持,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二、行业型职教集团体制机制的构建
  山东水利职教集团成员包括山东省内与现代水利产业相关的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62家,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任务,以水利工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纽带,是以平等和互惠互利为原则组成的产教联合体,校企合作办学与交流的平台。(见图1)
  (一)层次化的组织架构
  集团组织机构包括理事会、执行机构、分支机构三个层次,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组成,负责讨论通过或修改集团章程、选举和免去理事会成员、审议通过集团理事提出的方案、审议和决定集团的其他重大事项,以及监督执行机构和分支机构工作的职责。执行机构是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工作包括主持召开理事会、组织实施集团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向理事会报告年度工作、主持集团日常工作。分支机构根据集团职能划分,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等机构,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工作。三个层次的组织架构,明确了“责、权、利”的分配,明确各个组织的职能,实现了集团的结构化治理。(见图2)   (二)系统化的工作机制
  集团按照规范管理、提升效率、推进合作的原则,严格依据集团《章程》和事业发展,制定了《集团成员管理办法》《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实施办法》《沟通制度》等相关制度,并通过理事会对各工作部门及办公室开展工作目标考核,形成职责明确、独立运作、精准高效、自我发展的系统化工作体制,完善决策、执行、协商、投入、考核、监督等日常工作机制。《集团成员管理办法》明确了集团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进出集团的要求。《会议制度》落实集团化办学议事规则和沟通协调机制,规定理事大会的会议内容和常务理事会议职责。《资源共享实施办法》规定资源共享的内涵和项目。《沟通制度》确定了行业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在专业设置、资源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为职业教育投入方、管理方、举办方、服务对象提供交流对接的机会。听取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家长四方工作聯动机制。
  (三)行业引领、校企主体、多元参与的全方位运行机制(见图3)
  1.集团组织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对现代水利行业一线岗位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进行研究修订,并动态调整,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在集团内部组织专业教师、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才建立德技双馨的高端人才资源智能库,开展人才交流,定期组织学术和技术专题研讨、校企结对联系交流、合作研发、合作培训,推进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3.依托企业和学校优势资源,建立教学、学习、训练、生产、创新创业、研发于一体的“教训学训产创研”实验室,校企共同实现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产品开发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学报学刊等短缺资源的共享,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企业员工、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推动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建设。
  4.加强信息化建设,集聚、整合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专家资源,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和院校需求的远程教育平台,为集团内外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开展资源服务;举办学生就业推荐会,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实现产教资源信息共享。
  (四)项目化实现实体化组织运作和实质性的合作
  产权关系是实现职教集团多元合作共赢的有效纽带之一,山东水利职教集团通过实际项目,发挥集团办学的制度优势,将行业、企业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产权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主体地位,快速推进合作建设。这种以项目为载体,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促使集团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监督和制约。项目化活动的实施,使行业型职教集团摆脱教育行政主导属性,转向行政与市场双主导、双驱动,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供给侧、需求侧与利益对接。[4]
  三、集团产教融合的实践和成效
  (一)开展现代学徒制,实现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
  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依托山东水利职教集团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学生(学徒)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水利工程专业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签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形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二)建设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提高了水利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依托水利工程专业,以日照市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联合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微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水利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建设水利技术传承创新中心,传承水利文化行业精神和水利技术,围绕智慧水利、生态水利,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建设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组织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开展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
  (三)创办国际订单班,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学校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水电十三局国际订单班”,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后赴阿尔及利亚、刚果(布)、摩洛哥等国家从事公路、建筑、光伏和水电等专业领域工作,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得到很好的反响与评价。
  (四)实施学分制改革,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和创新创业,学校成为山东省第一批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试点单位。对于水利类专业,学校与集团内合作企业建立学分互认制度,以灵活的选课为手段,以丰富多样的校内选修课程、校企合作开发的实践课程以及企业顶岗训练的实习课程为选课资源,搭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智能选课系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四、结论
  职业院校立足行业,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同类职业院校共同建立行业型职教集团,构建多元合作平台,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和全方位合作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就业创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力,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这是新时代新职教有效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从国家层面上建立相应法律,保证集团各方的合法权利和法律约束;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制度保障、政策鼓励、财政支持等路径,大力支持推广集团办学,通过减免税收、专项扶持吸引企业踊跃加入到产教融合育人队伍之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EB/OL].[2015-07-0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7/t20150723_195241.html.
  [2] 乔晓艳,罗红.论行业型职教集团深度融合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16(16):71-73,80.
  [3] 杜守建,李玉芝.“行地企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6):65-68.
  [4] 于长东,金满文,王启龙.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化运行: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以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13-16.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教科书科学理论并不算完善,即便整个教科书领域也是如此,总体而言存在“功能与目标”“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程序”等三个思维框架下的碎片化探索,这不利于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系统化积累。为了探求职业教育教科书的科学理论,应基于康德的范畴理论,建立教科书科学理论形式框架,汇总、归类已有教科书研究思维,并建构出更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科学理论。具体行动包括:基于范畴框架阐释教科书以
期刊
摘 要:长期的学习倦怠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呈现正态分布,其中,中度倦怠(分数45~65)检出率为64.13。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身心耗竭维度上得分最低(3.12),说明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主要反映为身心耗竭。参与式的授课方式对学习倦怠各维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倦怠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更好的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需要推动工作,每一位职教人离不开学习、反思和实践。《长话短说:2009—2019年的职教观察》一书,是作者对职业教育问题不断观察和思考的成果结晶,书中文字就像一双眼睛,带着我们一起观察职业教育,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谋划和推动工作的能力。在职教20条出台的背景下,在当前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尚存差距的现实下,通过这些文字,让我们深刻意
期刊
摘要 阐述了“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嵌入式”创新教育的内涵从嵌入学生全体、嵌入行业专业、嵌入校企合作及嵌入日常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构建了嵌入全员的“三段式”培养、嵌入专业的“三课堂”教学、嵌入校企的“三平台”实践、嵌入日常的“三体系”保障的高职院校“嵌入式”创新教育实践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
期刊
摘要.面对“新冠”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停课不停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校的共同追求。以浙江省海宁市三所中职学校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为调查样本,从居家在线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学习感受三个方面共18个调查点展开调查、统计与分析,了解中职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真实情况与真切感受,发现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中职学校制定完善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职学生;在线学习;“新冠”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是检验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政校企行”深度融合的桥梁。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政校企行”深度合作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搭建平台,稳固“政校企行”四方资本多元混合投入的长效合作机制;以赛引建,实现“政校企行”多方利益共享;以赛促改,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指导、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以赛引教,打造“校企协同”培育教师的新路径。  关键
期刊
摘要 鲁班工坊是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服务项目,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班墨”思想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鲁班工坊的创建对中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本土生长,形成民族特性;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彰显职业教育的共同价值,关照人类和谐共生。  关键词 鲁班工坊;职业教育;价值意蕴  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
期刊
摘 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研究和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从培养方案、培养机制和培养理念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校本实践。探索出“创设名企情境化教学切入现代学徒培养、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元主导现代学徒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双实现现代学徒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
摘要:广西沿江高职院校作为广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能够为广西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其服务地方的特点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发展协调一致。通过对广西沿江7市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分析其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广西高职院校要以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为导向,优化和创新传统专业;以区域重点规划为导向,促进专业对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市场现实需要为导向,调整和拓展专
期刊
摘要:“1+X”证书制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高度匹配的重要途径。利用GM(1,1)模型,通过分析江苏省53家新兴产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出新兴产业与创新人才匹配度数据及需求预测结果,提出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产业均衡发展、现有创新人才结构优化为提升新兴产业与创新人才匹配的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