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气管导管进行心电监测和电除颤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拉丁方设计,观察16只家兔通过气管导管进行心电监测和电除颤效果。结果表明:该法电极安置可靠、安全、合理;20、40、60、80W · S除颤成功率分别为100%、64.29%、42.86%、0,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0.01);四种不同功率先后使用顺序及动物个体间差异对除颤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未见粘膜脱落,坏死等改变。表明通过气管导管进行心电监测和电除颤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期刊
应用盐酸丁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后,测定术毕、术后24小时和术后一周肝酶谱及血浆蛋白参数动态变化,并与利多卡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丁哌卡因组(丁组)ALB、CP、CHE与术前对照组比较术毕和术后24小时降低(P<0.01和P<0.05)。α-AT在术毕和术后24小时增高(P<0.05)。AKP和γ-GT分别在术毕和术后24小时增高(P<0.05和P<0.01)。术后一周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利多卡因组(利组
期刊
采用食管气囊测压技术研究不同的麻醉维持方法和不同的通气方式对肺顺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与安氟醚吸入复合全麻并机械通气时,对胸肺顺应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别;在普兽卡因静滴复合全麻下,自主呼吸时对肺顺应性的影响明显小于机械通气时,而机械通气时胸廓顺应性增加,总顺应性与肺顺应性变化一致。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实验犬15只,随机分为三组。观察深低温循环中断不同时限(A组30分钟,B组60分钟,C组80分钟)及复温复跳后血浆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LS)变化和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全组犬血浆EDLS在麻醉后即有所降低,转流前降至最低水平。C组在循环停止末期血浆EDLS显著增高,复温复跳后进一步升高,与pH、PO2有显著的负相关。C组犬心肌超微结构明显损害。实验提示,心肌能耐受急性缺血缺氧仍以60分钟
为了解利多卡因碱化对毒性的影响,30只Sprague-Dawley小鼠被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小鼠分别予以腹腔注射致死剂量(400mg/kg)的1%L-NaHCO3、1%L-NaOH和1%L-HCl。给药后所有动物均先后死亡,其中毒时间和死亡时间均被记录。结果显示,L-NaHC03和L-NaOH两种碱化药物导致小鼠中毒及死亡的时间均显著快于L-HCl(P<0.001);比较L-NaHC03和L-N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