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替身妈妈”尽孝:温馨谎言成就人间大爱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因癌症病逝向86岁外婆隐瞒真相
  今年47岁的程静出生在陕西咸阳市,兄妹中排行老三。在她的记忆中,母亲经常给远在四川老家的外婆写信,后来家里有了电话后,便经常打电话关心和问候老人。逢年过节或外婆生日时,也经常带着他们兄妹回老家隆昌县鸦石山村看望她。程静的二哥程思还是外婆一手带大,直到读书工作后才离开隆昌。
  程静后来得知,外婆何富玉30岁就守寡,母亲是她唯一的孩子,那时才2岁。她拒绝再结婚,也是害怕改嫁后男方对女儿不好。其间,外婆独自一人将母亲抚养成人,供她读书,吃了不少苦。卫校毕业后,母亲被分配到陕西工作,并在咸阳成了家,相继生育了他们四兄妹。
  母亲工作后,曾多次想把独居的外婆接到咸阳,但老人却不愿离开老家。程静知道,妈妈和外婆感情很深,也是老人唯一的精神依靠。然而2003年初,母亲程丛容突然被查出患有肺癌,还是晚期,当时她只有57岁。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弥留之际,她最牵挂的是远在四川老家的86岁老母亲。因为这么多年来,她是支撑老母亲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看见妈妈躺在病床上望着墙角,眼泪无声地流淌,程静知道,母亲是放心不下年迈的外婆。母女俩都觉得,老人很难承受住这个沉重的打击。于是,她们决定瞒着老人。妈妈开始一段一段地给外婆录音:“老娘,你要过生日喽,我身体不好回不去,你别怪我噢……”“老娘,天冷了,你记得加衣裳……”“老娘,阿妹要生孩子了,我回不去……”
  没有比自己明知道不久于人世,却要直面死亡更残忍的事了。录了几分钟,妈妈就急促地喘息起来。她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故作轻松,继续情深意切地叮嘱着母亲,语气中的不舍和无奈让程静几乎崩溃,她忍不住跑出病房号啕大哭。
  当年9月,程静的母亲病逝后,他们更担心外婆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所以只能隐瞒真相,能瞒多久是多久。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她必须要给外婆打电话报平安了,要知道,妈妈在世的时候几乎一星期就给老人打一次电话。
  后来外婆忍不住了,就往家里打电话,她每次都会问程静,“你妈去哪儿了?”有时还埋怨为啥不给她打电话。程静只能撒谎,有时说妈妈生病后身体还没恢复,有时说她去了外地的哥哥家。
  一次,程静因担心外婆,想和她聊聊天。老人家里没电话,只能打她邻居家的固定电话,然后邻居去叫外婆来接电话。那天,程静拨通电话,听着电话里外婆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她的眼泪就流了出来。她努力调整情绪说:“外婆,我妈刚才等你接电话的时候被朋友叫出去了,我给你讲电话……”几分钟的电话,程静紧张得出了一身的汗。放下电话,想着可怜的外婆,她情绪再次崩溃,涕泪长流。
  突发奇想征个“妈妈”报平安
  程静感觉确实瞒不住外婆后,越来越焦虑,心情抑郁得一度想追随妈妈而去,一了百了。她怀孕后,小生命的孕育给程静的生活带来一丝光明和希望。但是,每到给外婆打电话的时候,依旧压力山大。
  2004年4月初,程静和丈夫商量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找个替身“妈妈”,以她的名义给外婆打电话报平安、送问候,让老人重新有个精神依靠。接着,她通过当地一家报纸,发出了找个“替身母亲”的愿望。
  几天内,程静就接到50多人打来的电话,有关心的,也有应征的。可惜,她们的口音都和妈妈相差太大,和外婆一讲话就会露馅的。为此,程静非常焦虑和苦恼。


  直到几天后,一个名叫陈卫萍的女士打来电话,两人一聊,程静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55岁的“陈妈妈”,原来是西安一家工厂的职工。当时她被程静的孝心所感动,非常乐意帮忙。
  巧合的是,她老家和程静外婆家属同一地区,平时说话的语气和音色,与程静的妈妈也有七八分像。程静感觉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人!为了让陈妈妈跟外婆通话时扮演好“女儿”这个角色,程静当时写了长达十余页的家庭关系谱,以及各家庭成员的简历,以备陈卫萍用。“加上我妈留下的录音,我都给她,陈妈妈一点都没嫌麻烦,一字一句地认真听和看。”
  2004年4月20日,准备了20多天的陈卫萍,终于在程静陪同下准备和老人通话。这时,两人再次研究了外婆说话的声调和语气。程静说:“我妈妈说话语速比较慢,爱停顿,喜欢用‘哦、啊’等语气词。”
  接着,陈妈妈终于拨通了老人的电话:“老娘,你身体咋个样?我想你喽!”第一次,外婆对陈卫萍的声音有点陌生。还在电话那头问是谁啊,陈卫萍赶忙说“我是丛容啊”,外婆还不太相信。程静只好说电话里人的声音会失真,外婆半信半疑,直到后来渐渐熟悉,便再也没有起疑过。
  程静想得很周到。刚开始这个“冒牌母亲”打电话时,她每次都要提醒陈卫萍,接不上话时就用“啥子”“哪个儿”等来打马虎眼,实在不行,她就紧急出面圆场。“外婆,我妈最近嗓子不好,我和你说说话……”
  就这样,和外婆打过几次电话之后,陈卫萍慢慢就轻车熟路了,和老人家聊得越来越开心,对那个没有血缘的家也越来越熟悉。她偶尔还撒个娇,这时外婆会咯咯咯开心地笑。打电话没有什么固定频率,基本上一两个月都会打一次。
  有一次,外婆等電话等的时间长了,央求陈卫萍:“丛容,我可想你了,多给我打电话,让我听听你的声音。”陈卫萍的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此后,她不再等着程静请她帮忙,隔三差五地就主动打电话。哪个亲戚快要生孩子了,谁家快娶媳妇了……这“娘儿俩”一聊起家长里短来就是半个小时。
  何富玉老人的生日是农历3月12日,每年换新挂历,陈卫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天对应的公历日子标出来,“妈妈”的生日咋能忘?还有逢年过节,她这个“女儿”肯定也要问候。
  尽管准备得面面俱到,但唯一的亲闺女常年不回来探望,还是让老人几番起疑。其间,为隐瞒真相,程静可谓想尽了办法,比如妈妈身体不舒服、出现紧急状况等理由几乎都被用遍了。


  有一年,老人特别思念女儿,因为程静也一直承诺说过年会一起回。最后只好给老人带了一张没用的火车票说:“外婆你看,票都买好了,我妈的病临时犯了,是真的回不来!”老人特别心疼自己的女儿,还问外孙女说:“你们都回来了,妈妈有人照顾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外婆才算放了心。
  一次陈卫萍和老人聊天时,外婆在电话里埋怨说:“你这个做女儿的没良心,几年都不回来看老娘。”听着老人的埋怨,她心酸不已,却只得继续骗老人家说:“老娘,不是我不回去看你,以前一直瞒着你,其实我得了心脏病。一坐长途车就胸闷气短,心脏实在受不了。”外婆听后吓了一跳,不仅憋在心里的气立马消了,还反过来安慰“女儿”说:“哎呀,我木得事,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回来了。”听见这句话,陈卫萍心里充满了愧疚。但这次谎言后,老人对女儿有心脏病深信不疑,之后好多年再也没怪罪过她。
  2007年,外婆已90岁高龄,因担心老人一个人住发生意外,无法及时照料,程静想把她接到咸阳和自己一起生活,但外婆死活不同意,她说自己在城市里住不惯。无奈,程静兄妹4人只好将外婆送进了当地养老院,但这没影响陈卫萍和老人的通话。最初,老人告诉她说并不愿意住养老院,“女儿”开导她说,大城市现在就兴老人住养老院,有专人照料,还有老人聊天。后来老人慢慢习惯了,还夸养老院饭菜荤素搭配得好。
  温馨“骗局”成就人间大爱感人故事即将搬上银幕
  其间,陈卫萍曾在老人95岁和100岁生日前,说过自己一定回去看望她,虽然最后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但起码老人能有个盼头。
  陈卫萍记得老人95岁那年,她在电话里说:“老娘,你100岁生日时,我一定回去看你。就是爬我也要爬回去。”老人特别开心,还说“不晓得能不能活到100岁”,陈卫萍说肯定能。老人听了,在电话那头大笑起来。
  2017年,程静等几个孙子辈的,给老人操办了百岁寿宴。陈卫萍也一同前往,她以程静母亲好朋友的身份为老人庆生。那天外婆穿着一身红衣服很喜庆,亲戚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因为女儿答应她这个生日一定会回来,她很高兴,还拿起话筒讲了话,说:“社员同志们,你们都吃好喝好啊!”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也许是现场太嘈杂,当时老人并没有特别注意陈卫萍,不过她还是抱着老人,抱了好久。
  因为陈卫萍的母亲已经去世,这些年她冒充“女儿”给老人打电话,彼此之间感情越来越深。其实在她心里,早已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妈!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两个月后的2017年5月,外婆竟无疾而终。泪眼蒙眬中,程静想起小时候,每年妈妈都会带她和哥哥坐着颠簸的绿皮火车再倒长途汽车,经过18个小时到达外婆的家。那么辛苦的旅程,她却不觉得累,因为外婆那么慈祥豁达,总是牵着她的小手沿着蜿蜒山路去挖野菜。老人会用野花编成缤纷的花环戴在她的头上,让她感觉自己好像是山林中的小精灵……那么爱她的外婆,她再也看不到了。
  陈卫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老人弥留之际再通一次话。当时她和老公、儿子等正在云南旅行,那几天没顾上和“妈妈”联系,没想到再打电话时,老人已经走了。电话两头先是沉默,逐渐变成了陈卫萍的哽咽、抽泣。
  令人惊叹的是,一直到老人去世,这一“善意的谎言”也未被揭穿。而陈卫萍这个“女儿”坚持电话问候“母亲”,已经整整坚持了13年。
  外婆走了,连接程静和陈卫萍的纽带断了,但是,多年来他们两家早已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了。程静儿子上初中的时候,举家迁至西安。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程静背负了这么多年的压力减轻了,心情也随之开朗。陈卫萍喜欢打羽毛球,常约着程静一块儿打,两人逐渐成了羽毛球业余高手。程静的哥哥知道陈卫萍喜欢旅游,便时常邀请程静、陈卫萍两家一块儿去游山玩水。
  2019年11月,程静和陈卫萍应邀参加了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节目,讲述了这段动人的故事。节目中,程静抱着陈卫萍泣不成声:“陈姐,谢谢您13年来的付出,让我替妈尽孝,让外婆有了精神依靠,能高高兴兴活过了百岁!”
  程静说,她没想到这个谎言能坚持这么多年。“人常讲,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圆,我实在想象不出,这些年为瞒住外婆,不知陈妈妈费了多少心血。”陈卫萍觉得,她只是做了一件值得做的事。最让陈妈妈感到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丈夫和儿子都支持她当“电话女儿”,家人说她虽然说了谎,但是在行善,是个大好人!这段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让千万观众为之感动流泪,有的甚至泣不成声……
  2020年5月2日,是外婆何富玉去世3周年的日子,程静和陈卫萍两家人,又跋涉千里来到四川,在老人坟前进行了祭奠。
  此后,这个大义感天的“13年善意谎言”在网上出现,在网友中引起不小的震动。7月,国内一位著名导演表示,准备将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搬上银幕。目前编剧正在对有关人员进行采访中,如果一切顺利,2021年底将与全国观众见面。
其他文献
一份突然的辞职公告在雷士产生“震荡”,也引来外界各种猜测,以及媒体不同版本吴长江的报道。是对赌失败?是“内部斗争”?还是遭遇资本大鳄逼宫?疑局还未揭开……  不论真相如何,对企业来说,肯定是造成了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伤害。事件发生在雷士照明蓬勃发展的当口。自2003年至2008年,雷士照明保持高于行业3~4倍的速度增长。2010年成功赴港上市,成为中国LED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掌舵人吴长江被视为中
期刊
“父母财产都给了两个儿子,现在养老却叫女儿也分担!”“父母把财产都给了小儿子,身强体壮时帮他们家干活,现在年老多病了却要轮流住进子女家,由大家一起养老,不公平!”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财产分配与赡养问题引发家庭矛盾的现象,时有耳闻。那么,父母财产的分配与子女赡养义务之间有对应关系吗?遇到子女推诿赡养问题,老人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  【案例】  10多年后小儿媳不认可“口头协议”  70多岁
期刊
为了更好地体现发生艺术节的“跨界”精神,本届艺术节邀请诗人谭畅、艺术家郭青担任原创跨界舞剧《先生》的编剧,以“先生”作为故事载体,溯源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衰与变更,转折与发展;由实验音乐人姚春旸、朱芳琼、李铁桥、寒鹰、梁奕源进行现场即兴配乐;并与外籍视觉艺术设计师具花若、舞美设计师具爽谟合作,把视觉色彩定调在蓝色上,为观众呈现上一场国际时尚的视听盛宴。  “先生”其实无所谓那是什么,文字、主题、标签什
期刊
我在学校里一直呆到了32岁,十年的教师职业,我突然厌倦了,我想有更广阔的空间。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我毅然辞去了教师职务,开始投简历四处求职的生涯。我大学时代喜欢写作,就先给报社投了简历,这个城市里的所有报社都投了简历,有两家报社给我回音,一家是妇女报,一家是经济信息报。面试的时候,第一家招聘单位告诉我,尽管我的专业对口,但是我没有行业经验,而他们需要的是直接上手做事情的人。第二家告诉我,他们是采编
期刊
公司不少有效率的职员纷纷离职后,我才发现是一些中层管理经理因为忌才和压迫造成员工出走。后来,也知道其中有人耍手段,滥用公司钱财;但是我由于事务繁多,没有求证,只在会议中听经理们的表面报告就做决定,同时这也是我给予他们太大权力所致。  我因为比较信任自己的亲友,所以让他们进入公司,不料他们却是让员工反感离去的主因,但是我又不好辞退他们。  老板永远是最后知道坏消息的人,当要处理时,往往已经闹得不可开
期刊
采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很舒服”“欲罢还休”……采耳,俗称“掏耳朵”,是七十二行中的一技,素有“民间三大舒服之一”的美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小琼提醒,享受采耳的同时,也要提防采耳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正常情况不需要采耳  采耳师常借助挖耳勺、鸡毛棒等工具为人们掏耳朵,每次服务时间为45分钟至1小时。丁小琼指出,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采耳,也不提倡大家自行采耳。因为
期刊
村民张某给养殖场割鱼草时掉进水库淹死了;村民艾某从果园场栽种树苗回家时被汽车撞倒,当场身亡;村民彭某在果业基地喷洒除草农药时,中毒身亡……细数两年来发生在村里的安全事故,没有一件不令人痛心疾首。  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在产业发展上给予引导和资金扶持,提供技术服务,吸引了一批在外创业能人回乡办实业,发展家乡经济。他们利用农
期刊
现今,在不少用人单位的招工条件中,有一條关于年龄的硬性规定:不能超过35岁。35岁,按说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之时,却被许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理解者有之,认为高龄人士可塑性不强,如果太晚进入,工作年限没有多长就会面临退休等问题。质疑者也有之,认为一个人35岁以后正是心智成熟、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以年龄为限可能会错失许多优秀人才。  从职场来看,35岁现象其实是一种就业困局。究其根源,可能与庞大的就业人
期刊
总能听到一些酸溜溜的话:别满嘴精致生活,有钱谁不想?追求高品质,还不得有好家底撑腰?没钱,还穷讲究什么小情趣?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精致”被错认为是用最奢侈、顶级的东西,过高高在上、疏离人间烟火的日子吧。反倒是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更接近“精致生活”的本意。他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精致”从来
期刊
王莫愁系北京某教育公司员工,任职人力资源经理,月薪18000元,年底有13薪。  公司《员工纪律制度》载明:严重违纪者,公司将解除劳动关系,无需赔偿。严重违纪情形:……伪造病事假单据、提供假休假证明、假发票、编造学历或工作经历、隐瞒犯罪事实。  《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制度》载明:公司对不诚信行为零容忍,任何提供虚假资料、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经历、学历、虚假病假条、虚假报销)的行为都属于严重违纪,一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