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慈善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仁爱之情。这种仁爱之情,能够优化社会环境。 一个人有了仁爱之情,就会自觉承担起对这个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乐意去助人济困,遇弱而相帮,遇危而相助。这种巨大的道德力量,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水平。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帮我、我帮你,那么人与人之间肯定是友善的,社会也一定是纯净的。倘若每个人都像一棵慈善之树,那么世界就会变成爱的森林,我们就会共同拥有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仁爱之情。这种仁爱之情,能够优化社会环境。
一个人有了仁爱之情,就会自觉承担起对这个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乐意去助人济困,遇弱而相帮,遇危而相助。这种巨大的道德力量,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水平。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帮我、我帮你,那么人与人之间肯定是友善的,社会也一定是纯净的。倘若每个人都像一棵慈善之树,那么世界就会变成爱的森林,我们就会共同拥有爱的绿荫。
慈善是一种心境,它源自天性,不需要经过任何雕琢。拥有一颗慈善的心,播灑慈善种子,也一定会收获爱的果实。
拥有一颗慈善的心,能援手帮助弱者或困境中的同伴,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然会涌起欣慰之感;拥有一颗慈善的心,坚信自己生存在世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生活的支柱,便会焕发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欣慰之感与精神力量,既是自我完善的催化剂,又是人类进步的营养素。(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罗源县霍口中学学生)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自2003年至今,我任北京市慈善协会会长业已四年多了,短短的四年时光对我来说值得回味、值得珍藏的记忆实在太多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满含感激之情的泪水,那些默默无闻却热衷慈善的爱心人士生动温和充满笑意的脸庞,那些随时间远去的光影,那些打动人心的经历,都将长久驻存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慈善是一个温暖人心打动人心的字眼,无论是社会知名人士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每每提到这个词,都能触动他们
募集善款是慈善机构的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到慈善项目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如何募集更多善款,特别是建立长效募捐机制是各级慈善组织不断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为了避免出现多头捐赠、层层捐赠的混乱局面,明确规定,除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每年全省只集中开展一次以“慈善救助双日捐”为主题的社会捐赠活动,有经济收入的个人捐赠2天收入,盈利的企业单位捐赠2天利润。该项目实施后,
伸出温暖的手,去触天边落日,去抚人间沧桑,去拢爱恨情缘;拥怀炽热的心,去吻蔚蓝天际,去感万物生灵,去助人情冷暖。才发现善是万物的先行牌,慈善伴随爱的骄阳,与我们不曾相离。 微慈善,便是日积月累的热心汇聚的蜿蜒江河。外婆家的门前小院,周围的街坊邻居,总透着微慈善的温暖。邻里居住的受苦受难一辈子的风霜老者总是热情馈赠,外婆家的晚饭常常伴着不缓不急的敲门声,有时是简单的鸡蛋煎饼,有时是绿色的蔬菜瓜果,
在我和我爱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父母一直教育我们如何辛勤地劳动、如何与他人分享我们的财富、如何愉快地为他人服务。当我和相爱的舍伍德结婚生子后,我们又将这些美德教给我们的孩子们。因此,常能在我家厨房看到一群年轻人忙着烤曲奇饼,然后把它们盛到盘子里,再拿去送给孤单、悲伤或是生病的人们。孩子们还会施展音乐才能,到养老院为老人们唱歌和演奏乐器。 我们一直渴望着,退休以后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为困难的需要帮
周末儿子要到时外边吃早点,于是我们便到位于我们街区很近的早点一条街,在这遇到了一件另我们母子至今谈起而挥之不去的一件事。 秋天的早晨已有些凉意,小街旁落满了还没来得及清扫的早已枯黄的树叶,风吹得树叶还在飘飘遥遥地落下,在树下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一个用棉被半裹着的小老头,干瘪的身子,蒜头似的脑袋,短粗的眉毛皱成了八字形,黑瘦的脸上挂满了痛苦的表情,肚子一抻一抻地发出痛苦的呻吟,随之又连连地找出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个以“慈善”命名的社会团体——吉林省慈善会成立以来,由中华慈善总会和地方慈善会组成的全国慈善会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二十年来,慈善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3年6月,全国慈善会数量增长到1966个;范围覆盖大陆地区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3219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制单位中有近2/3建立了慈善会,有些市县慈善会还把慈善网络延伸至乡镇、村组。这样一个庞大的慈善组织网
自从读了《慈善读本》,我的感受很深刻。我想大家应该都得到过爱吧!那你们知不知道爱是什么呢?那你们知道不知道在生命的成长中我们获得过多少爱呢?自从你出生后,不仅父母家人在爱你,而且全社会都在关心你,邻居、学校、医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你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他们都在做一件同样的事:让你们得到更多的爱!甚至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地球,一直敞开着自己的胸怀,为你提供不可缺少的水、空气和食物,以及人体
天津市第二届慈善理论研讨会于2013年1月24日举行,来自市内高校、研究机构、慈善组织、新闻媒体、企业界的数十位关心慈善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及志愿者参会。与会人员围绕“强化全民慈善意识、增强社会慈善活力”主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此次研讨会收到的47篇论文,涵盖了慈善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及相关问题,内容涉及广泛、视角切入多样、观点表述丰富。下面仅从十个方面,对上述论文进行综述。 一、慈善意识与慈
慈善是什么?慈善是一股甘泉,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慈善是一首舒缓的歌曲,使心情烦躁的人感受到生活的情趣;慈善是一阵凉爽的细雨,使内心焦急的人平息心中的那阵火。慈善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慈悲有爱的心,就离慈善更近一步,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 杨清河,他是超越集团董事局主席,以1.5亿元的捐赠额被评为2011年十大慈善家之一。他有一颗慈悲的心。他是个低调的慈善家,他说过:“慈善是我
近些年,谈到、想到、看到甘肃慈善,眼前便即刻会出现会长杜颖那张生动的笑脸:听到她爽快的、颇有亲和力的声音;看到她活跃的、依旧年轻、依旧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 我很难忘记2008年6月29日杜颖会长在四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专题会议上的那番讲话,她讲的是汶川地震中甘肃的灾情,讲的是甘肃慈善总会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她的介绍使大家看到了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我至今还清晰地记着她讲到的那三位捐款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