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盆腔炎包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比给予盆腔炎包块患者分分别进行腹腔镜治疗、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这一时期内,选取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区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50例盆腔炎包块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将50例盆腔炎包块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分别命名为研究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开腹手术),各25例。结果 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研究组明显更少(P<0.05)。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研究组数据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盆腔炎包块患者采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等相关的围术期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盆腔炎包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89-01
  盆腔炎包块是在临床中经常遇见的一种妇科常见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出血、下腹疼痛、发热等,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予以抗炎药物处理。而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在缺乏恰当治疗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不孕不育[1]。传统的治疗此疾病的方法为开腹手术,但该种术式创伤大、出血量多、并发症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而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其能够有效规避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就对两种术式在盆腔炎包块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时期内,选取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区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50例盆腔炎包块患者,患者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宫颈痛、下腹压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患者年龄26-48岁,平均(31.6±4.3)岁。按照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纳入患者25例。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25例盆腔炎包块患者全部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对其进行治疗。
  1.2.2研究组
  25例盆腔炎包块患者全部采用腹腔镜手术对其进行治疗。手术前,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盆腔粘连以及具体的粘连情况,切除无生育要求患者的患侧输卵管,同时清理其他盆腔脓肿病灶。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输卵管造口术进行治疗。手术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对腹腔、盆腔进行有效的冲洗,保证清洗彻底。同时还应用甲硝唑对患者的腹盆腔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后,在患者腹腔内部置入一条引流管,并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对全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研究所得包括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前者的表示方法为±s,行t检验,后者的表示方法为%,行x2检验,统计学差异存在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为(20.7±4.3)ml,对照组为(39.8±4.1)ml,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治疗前的腰酸、腹痛等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的腰酸、腹痛等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3两组盆腔炎包块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0例,对照组并发症4例,对照组明显更高(16.00%),P<0.05。
  3讨论
  盆腔炎包块是由盆腔炎引起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对于炎性包块的处理还存在较大争议,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药物治疗,但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此种方法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出血量多,术后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腹腔镜手术在盆腔炎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包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盆腔炎性包块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顯著,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晓玲.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对比[J].母婴世界,2019(016):33-34.
  [2]韦明.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盆腔炎性包块中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7):925-927.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区妇幼保健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66例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联合稳心颗粒,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效果明显,要重视。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腹膜外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对象均为笔者单位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共计26例,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划分2组,常规组(行常规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13例,观察组(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腹膜外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13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指标均低于常规组,手术耗时长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通络扶正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文总共纳入34例观察对象,全部都是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甲组(常规西医治疗,n=17)与乙组(通络扶正汤+常规西医治疗,n=17)。对比分析两组的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在Fugl-Meyer评分、血清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胸科手术麻醉中实施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有64例,于2019年3月-2021年3月将收治的胸外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单腔支气管单肺通气和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管,对比分析一次插管成功率和导管到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和导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实施双腔单肺通气,能够提高胸外科麻醉效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治疗中联合应用氨氯地平(AM)、阿托伐他汀钙(ACT)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6例高血压合并CHD分为单一用药组(氨氯地平治疗)与联合用药组(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单一用药组76.32%,血压水平与血脂水平低于单一用药组,且P<0.05;结论 AM与ACT联合应用在高血压合并CHD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在降血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兔后肢骨折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及与肺栓塞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肢骨折后肺栓塞模型,采购40只新西兰兔,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其栓塞1、3、7天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变化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各组兔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栓塞后第7d血清指标IL-1β表达水平低于栓塞第1d、第3d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导致子宫穿孔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4例子官穿孔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4例患者,宫内节育器导致子穿孔的2例,负压人工流产导致子官穿孔的共2例;经过针对性处理,4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治疗结果高于预期。结论:医务人员要完全掌握患者病史的基础上,凭借高超的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通过给与激素替代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本院就诊并进行系统治疗的围绝经期妇女90例,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分组方法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激素替代疗法)45例、对照组(常规疗法)45例。统计并对比患者的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的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可知,两组治疗后的激素数据有明显改善,并且激素替代治疗的观察组FSH、LH、E2等激素相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近两年收治的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用药的过程中不给予任何的干预措施,另外的55例患者为干预组,在用药期间给予药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的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促红素对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影响的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透伴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计算机分组方式分组,35例观察1组予以小剂量促红素治疗,35例观察2组予以大剂量促红素治疗;依据Hct治疗划分A组33例,B组37例。结果:观察2组患者DBP、SBP、Hb、MAP指标参数高于观察1组(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