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找到具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发现的30例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标本,对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其进行总结及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引起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标本采集原因;(2)患者自身原因;(3)标本检验原因;(4)标本送检原因。结论: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注意每个环节,提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检验中出现的误差。
  【关键词】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327-01
  血液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是否能够规范。正确的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是确保临床分析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的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但是,相关研究指出,医院中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出现的误差率高达35%,而且这一数值还在不断的升高[1]。为了有效提升血液检验标准的质量,降低误差出现的几率,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发现的30例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标本,对其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发现的30例血液检验中出现误差的标本,其中4例因稀释导致标准量不准,5例较小,5例较大,4例标本凝血,5例标本受到污染,7例为其它情况;通过对患者的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选的30例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统计,根据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降低误差出现的几率,提升血液检测的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所选的30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得出存在误差的血液检测标准主要是以下四点原因造成的:(1)标本采集原因;(2)患者自身原因;(3)标本检验原因;(4)标本送检原因。
  3 讨论
  3.1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对所选的30例血液检测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血液检测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患者自身原因。因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患者不了解采血前的注意事项,医务人员也没做到宣传义务,使得患者自身原因影响了血液检验的结果;(2)标本采集原因。在对血液进行采集是,医务人员不细心、不重视标本的采集,没有认真对待血液检验准确性对患者临床诊断的重要程度,因而常常出现患者姓名与采集标本不符的现象,使得标本送检时信息与标本存在差异现象[2]。此外,在对血液采集过程中,因医务人员能力有限,不了解采血的基本知识,导致采集部位不对使得化验结果存在误差。医务人员在应用抗凝管时运用了错误的手法,在采集血液前准备不充分,对采血部位不熟悉,也没有顾忌相关的注意事项,没有按照规范操作采血,这些都会引起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3)标本送检原因。标本在送检途中出现明显的震荡,导致溶血出现;或者无法及时检验时,没有将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都会导致凝血现象[3];(4)标本检验原因。血液标本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或者没有凝固即开始检验,都会导致血液浓度出现改变,无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3.2 保证血液检测标本精确性的有效措施
  加强培训医务人员,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升其思想重视程度,使其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之后对工作人员普及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心理学分析以及血液检验相关知识等基本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的回答,有效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独自熟练完成各项操作技能[4]。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血液检验质量监督制度,做到每个步骤都有人监督,从根本上提升标本检验的质量,降低误差出现的几率。在对患者采血时,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項,例如采血前要空腹,由于食物中的成分会导致血液改变,无法真实的反应机体的情况,而且抽血前最好不要饮浓茶、咖啡及饮酒,以免对血液浓度出现影响。空腹是指清晨没有进餐,但是可以少量饮水,多在上午采集血液,采血前不可过多活动,大量运动后很严重影响化验结果,在采血前最好规避。在采血前不可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维生素、避孕药以及消炎药,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要保持心情平静,假如患者心情有较大波动,医务人员要给予安抚。这些常识性东西要想患者解释清楚,将其患者检测出现误差的几率。进行采血时,医务人员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如需多次采血对比的患者,要标注好采集的时间。抽血时最好选择平卧体位,因作为会影响血钾、血氯的水平,脉压带要松紧合适,控制好时间,以免影响结果的精确度。采集后的标本要注意保护,以免有空气混入标本内,导致标本检测结果出现变化。
  综上所述,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注意每个环节,提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的重视度,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血液检验中出现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4(09):410-412
  [2]韩文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6(03):641-642
  [3]陈湘艳,段惠丽,熊艳.5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北方药学.2012,40(02):87-88
  [4]金涛,唐喜军,田文芳.78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20):102-103
  作者简介:李成卓(1984-)性别:女,籍贯:浙江省台州市,工作单位:仙居白塔中心卫生院,学历:大专,职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生物化学检验.
其他文献
生产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是缓解矿山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曾于1960年一度闭坑的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在新的找矿思路指导下,在矿山深边部及外围地区发现了多处大中型金矿床。生
【摘 要】 目的 对针刺联合刮痧在腰肌劳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按就诊前后顺序,将82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针刺+刮痧治疗,后者予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7.6%)比对照组患者(75.6%)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肌劳损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刮痧治疗,疗效甚佳,值得大力推行。  【关键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且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变迁的每一个时代中,都出现过文人墨客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文学思潮。然而现当代的文学思潮过于依赖历史,僵化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了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有实际的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各个学院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越来越重视,钳工实训是机电专业学生实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
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各类企业竟相应用的一种计算方法,这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培养既精通会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改革我国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成为当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面对社会剧变,思想文化界亦呈现出相互争鸣、相互融合的局面。全面回顾、反思2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有利于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
以某铅锌矿床为例,对从天然电磁场实测数据中提取的不同激电参数及其地质效果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当前条件下,利用先进的电法仪器,在矿体(矿化段)上可以观测到天然场激电效应.
从工作实际出发,物化探所受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委托研制开发了阵列混场源电磁法系统.该系统将人工场源和天然场源电磁法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由浅到深精细探测地下地质体
针对人为干扰大,地质任务要求高的特点,采用理论计算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电性源瞬变电磁测深方法在煤田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湘西北黑色岩系中的镍、钼多矿种矿层为例,探讨了如何合理综合利用本地镍、钼金属资源,尤其是金、铂、钯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磷等非金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