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盆腔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肠炎预防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盆腔放疗中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80例盆腔肿瘤放疗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患者均根据放疗规范行术后辅助放疗;治疗组每次放疗后半小时内静脉滴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不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及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分级情况。

结果

急性放射性肠炎出现的时间:治疗组:第2周有6例占15.0%,第3周有29例占72.5%;对照组:第2周有25例占62.5%,第3周有11例占2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5、15.998,均P<0.001),治疗组多数患者(72.5%)在第3周开始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而对照组多数患者(62.5%)在第2周就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治疗组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肠炎分级情况:治疗组:发生1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有31例占77.5%,发生2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有7例占17.5%;对照组:发生1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有8例占20.%;发生2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有29例占7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6、24.139,均P<0.001),治疗组多数患者(77.5%)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肠炎,而对照组多数患者(72.5%)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肠炎,治疗组多数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

结论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使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推迟,并能够减轻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ALB)含量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外选择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HbA1c含量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低值组(HbA1c<7%)、中值组(7.1%≤HbA1c≤10%)和高值组(HbA1c>10.1%)。测定各组HbA1c、u-ALB含量,并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HbA1
目的:探讨CRP快速测定在早产儿疾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用Quik Read CRP分析仪测定CRP值,同时测定WBC值,并对早产儿进行CRP连续监测。结果:感染性疾病早产儿CRP值显著高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住院期间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疾病应对方式的现状,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应对方式量表对150例甲状腺癌术后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有效问卷144例,有效回收率96%。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平均得分为(55.85±16.08)分,应对方式的平均得分为(47.65±4.24)分,处于中等偏下
目的在普外科室建立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对其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通过2012-2013年间未实施三级质控模式与2013-2014年间在该院普外科室建立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相对比,设定护理质量监控护士、质量监控组长以及质量监控护士长三个级别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对比分析在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前后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士考核结果情况。结果质量监控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4.02±2.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胎儿肾盂积水的超声声像特点,探讨肾盂积水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妊娠16~42周发现胎儿肾脏肾盂扩张前后径(APD)≥5 mm者进行超声动态观察,对胎儿肾盂
目的:利用传统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技术,为妊娠高血压疾病临床早期发现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初次孕检孕妇311例,常规尿检后进行蛋白成分电泳分析并予以追踪;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高危产妇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妇产科就诊,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高危产妇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程度以及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
目的:总结LEEP刀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重度糜烂的疗效。方法:采用LEEP刀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200例宫颈重度糜烂患者进行治疗并跟踪观察。结果:LEEP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