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有效性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时,如果能够善于运用提问优势,善于发问,则能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敢于发现、善于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升语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而且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考能力也大有助益。文章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 提问现状 有效性
  构建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率。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优势,善于发问,不断调动学生多感官,启发学生敢于发现、善于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升语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而且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考能力也大有裨益。以下,我就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效率。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在传统语文教学思维和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不善于使用提问这一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的方式,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很少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提问活动。其主要表现是:一是提问方式过于粗放,往往教师讲到哪想到哪,对提问问题“信手拈来”。这种漫不经心的提问方式通常收效较低;二是提问问题缺乏有效性。提问是一门启发思维的艺术,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助于将复杂、繁琐、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动且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然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部分教师未能有效抓到文本教学的核心,所提问题“不痛不痒”,且其中涉及的思维度较低,在题目中就已经将问题的答案正面或者反面地说出来,留给学生回答的几乎都是“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错”等问题。这样的提问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但实效差,其实质是以教师板书和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的另一种补充;三是提问未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实际上,无论是教师提问的方式过于粗放,还是提问的问题缺乏有效性,都不能将提问的优势落实。加之,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提问总是教师问得多,学生答得少或者不答。此类现象若得不到教师的重视,积极反思自身并做出调整,那么其所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把握的重点
  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诸多问题看,其实质是教师未能精准把握课堂提问的重点,舍本逐末,以偏概全,由此导致提问实效不高。
  (一)问题的新颖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最基本的驱动力是兴趣。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提问时,要有效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层面入手,进行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兴趣,就必须使所设置的问题新颖、独特。因此,教师在提问中,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并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最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思考与语言的同步运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问题的有效性
  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和内容,都将导致问题的有效性丧失。教师在设计和编排问题时,不能以自己为主,而需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设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比如所提问的问题就可以以学生日常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解答有困难的困惑,又或是一些存在争议性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各种问题的创设和变式,最终实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体现教师课堂创造性的“有效度”。
  (三)问题的开放性
  此外,初中语文提问的整个过程应体现开放性特点,只有设置开放性问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教师在提问和分析问题时,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变封闭的教学空间为开放,既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此外,在对问题本身进行设置时,应当不局限于语文学科教材本身,积极从其他学科内容或是课外知识中提取有效的“发问点”,促进学生思维更加全方位地发展。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教师层面
  在提问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将问题落实到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从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出发设计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学生层面
  学生是提问的主要对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性则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提问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变原先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以学生提问问题的方式作为参考进行问题设计,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和特点,强化提问效果。
  (三)问题层面
  问题是提问活动的主线,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教师在提问活动中,要重视问题本身,所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积极发挥问题的讨论性和探究性特点,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抓住教师、学生、问题这三个关键因素,把握好提问重点,运用有效的策略进行提问,最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其他文献
2012年全国“两会”确定了7.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年来GDP首次下降。在调结构、控物价的总体思路之下,菜篮子、房地产、收入分配等民生热点成为“两会”的焦点。在汇聚了国是民
提出采用应用层内容识别技术,围绕深度报文检测技术,在对业务进行内容感知识别和优先级划分的基础上,结合通信网业务模型分析方法,实现对光网络波长等资源细粒度有效分配,使
对于现在的生活,张西房和老伴都特别知足。“俩人每个月收入近3000元,单位还给我们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过年过节都有过节费,去年光降温费我们一个人就领了400块钱呢。
摘 要: 古典诗歌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然而中学生对诗词鉴赏大多停留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无法拓展到课外优秀诗词,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往往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古诗词的赏读整理出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为中学生真正读懂诗词、品读诗词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 初中
铜镜,又称青铜镜,是青铜器中很小的一个门类。在远古时期,人们用水照面容,当铜器发明以后,人们便用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
摘 要: 作者在新课改的实践基础上就“教师的有效性教学行为”提出看法,包括宏观策略、具体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  关键词: 教学行为 宏观策略 具体实施 注意问题  语文学习是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质疑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性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老师在其中起到宏观掌控的作用。  一、宏观策略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
摘 要: 随着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语文教育着重关注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及长远发展,同时关注作为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因子,实现教师自我生命价值。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理念中借鉴教学智慧,获得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进而改善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非生态现状。  关键词: 生态化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一、引言  语文教学和学生精神与生命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初中语文教学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传承知
3月5日,郓城县郭屯镇邵集村祠堂前,锣鼓喧天,郓城抬阁正在进行精彩的演出:阁上的儿童身着戏服,手持扇子,翩翩起舞;抬架的人一前一后,踩着鼓点,小步颤行,后面跟着长长的观看队伍,不时发出
Authorware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它是基于流程进行创作的软件,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等为一体.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为使作品更生动常常会导入Gif动画和Flash动画以及导
摘 要: 教学评价作为学科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若常用的激励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导向、更正、激励等功能。如果能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合理地使用,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就一定会给教学一个又一个惊喜。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尝试合理运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小组评价等各种评价机制,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