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7日,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现身旧金山。
“你们为什么收购YouTube?”
“因为我们喜欢他们。”施密特毫不迟疑地回答。
此前的10月9日,Google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消费者媒体公司YouTube。业界大惊。后者成立仅20个月,只有67名员工,且未实现盈利。
价值来自于YouTube的主营业务——视频传播与分享。这家年轻的网站允许人们把录像上载到网上,交换、欣赏和评论。不要怀疑这一模式的魅力,可用以佐证的数字是:仅仅在今年7月一个月,涌上YouTube的录像就有30亿个!每天的录像流量超过1亿个。YouTube甚至被认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新一代人的影视观赏和生活习惯,并日趋成为主流的媒体方式。
在中国,有不下百家公司的行动并不比YouTube迟多少。在过去的一年里,风险投资商投入中国网络视频的资金达上亿美元。
尝到视频魅力的不仅仅是新兴公司。世界杯期间,搜狐已经尝到了视频技术所带来的甜头。而新浪则将其“互动网络电视节目”放在了每晚黄昏的黄金时段。央视也成立了网络传播中心,绝不在新潮流中落下半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10年在线视频服务将创造17亿美元的收入,远远超过2005年的2.3亿美元。
被多方推崇并寄予厚重期望的网络视频,究竟能成就什么?
当用户参与生产
“即使这轮视频网站都死了,用户的消费行为肯定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多媒体时代会因为这些企业而真正地振兴。”
互联网知名人士方兴东丝毫不掩饰对网络视频热潮的肯定。“YouTube只花了一年半就进入全球流量最大网站前10名。创流量增长最快记录。而Google对其收购就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互联网走过图文传播,进入视音频时代。”
新时代的弄潮儿的确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竞争力。观众第一次拥有了随时挑选节目的主动权,而在视频基础上延伸而生的多种互动,更可带来多样的体验快感。不仅如此,诸多视频网站倾力打造的社区,还给不同的兴趣爱好群体提供了类似现实且超越现实的聚会沟通平台。
“这种用户参与和产生内容的趋势,是被网络视频首先抓住了。”乐视网络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嵩对《中外管理》说。事实上,这种“用户参与制造”的模式,正在被视为一场产业革命,将在更多的产业中爆发。不论是时下热炒的“体验经济”还是托夫勒提出的“产消合一”都指出:用户为生产者创造价值的产业趋势,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和追捧。
在刚刚结束的本刊“第1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嘉宾在谈及用户参与生产的话题时,兴奋地发现,这种趋势正在渗透到金融、快销、电信、传统制造,当然还包括互联网业的各行各业中。
不论是以用户自己上传内容为主营业务的网站,还是专为其他视频网络制作内容的网站,都充分体现了用户参与的特点和需求。更重要的是,用户为经营者创造了关键价值,而用户也乐此不疲。
“草根运动”背后的商机
跟电视相比,“网络视频完全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对《中外管理》说,“传播的趋势就是内容在随着终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现在终端已无处不在。”
曾经以群众传播为主的DV,随着视频服务的出现,增添了新的传播通道。这种“草根行为”事实上蕴涵着无限商机。
“所有的民间行为最终都是在金字塔上跑。只不过过去我们从中间做起,而把底部丢了。”尹鸿说,“BBS慢慢会有精华,出现核心帖,向金字塔上层攀升。包括信息传播在内的任何商品都有着如此的发展进程。正因为这样,才产生商业前途。”
这个过程并非只是在视频中出现。近两年颇为红火的“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电视节目,都是一场场“草根”到“精英”的选拔秀。尽管“草根商业”被普遍认为更适合网络经济,但不能忽略的是,传统行业并非被排斥于外。以“超女”为例,整个活动最大的赢家之一,是蒙牛的产品“酸酸乳”——有理由相信,即便网络视频业务至今还没有显著盈利,但其带来的商业机会值得期待。
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分析:中国网络广告市场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35%左右。而来自国外权威机构Dynamici Logic MarketNorms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未来5年内,视频广告将是互联网增长最快的广告形式,广告效果是传统互联网广告的5倍。
而对诸多处于视频产业上下游的企业来说,机会也许就在眼前。比如:高清晰的电脑显示器、便携式的DV等,随着网络视频的爆发,都将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流媒体手机更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未来手机肯定是视频的一个主要的终端。一些手机厂商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好好做,是个很好的机会。企业的公关、营销也都可以尝试视频这种推广方式,能和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更好。此外,宽带带宽的需求大了后,也肯定会推动网站对带宽加大投入,小区的宽带也肯定越来越通畅。”方兴东说。
而且事实上,视频技术应用和影响之广泛已绝不仅限于“网络电视”、“视频短片”。就在今年,美国大型网上交易平台ebay和亚马逊,都在其C2C(用户对用户交易)业务中提供视频服务——买卖双方能在网上面对面交流;飞利浦公司最新的热卖商品之一,是一种婴儿看护视频器——通过网络摄像头,妈妈可以随时监视到孩子的动态……视频电话、网络会议,这些已经不再陌生的视频应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种创业模式下的多种生存
不可否认的是,视频网站尽管现在已有很多有益的尝试,却还远称不上成功的商业化。
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成本压力,以及用户体验的高昂代价等等,都是这一新生事物面前的挑战。多数评论认为:在未来一两年之内,视频分享领域少量能够提供优秀用户体验的网站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成为宽带互联网时代的主流门户。而大量服务模式雷同、用户体验差的视频分享网站,则将面临被淘汰的败局。
“在互联网中,视频网站的很大特点就是成本高。尽管WEB2.0的最大优点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视频却恰恰无法低成本,从这点上是反2.0的。”方兴东指出。虽然较之传统网站,视频网站的人员、推广成本相对小得多,但宽带的压力将始终是考验之一。
最关键的可能还不在于此。
与网络博客的低门槛不同,拍摄以及上传视频对参与者无疑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网民的素质或许将成为网络视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网民数量可达到总人口的80%~90%之多,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0%,其中能参与到网络视频中的比例就更少。也因此,目前真正用户原创的视频并不多。
这使目前的网络视频内容一时之间很难呈现多元化,多以无厘头为主。相当一批视频网站还都是技术导向型,从媒体影响力到内容影响力,都缺乏足够脱颖而出的能力。
但是也正因为此,视频网站呈现出一种区别于前几轮互联网热潮的特点:一种商业模式下,多种生存方式。在本次采访中,《中外管理》接触到了4种不尽相同的视频经营模式,可以肯定的是,由视频热潮衍生出的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还绝不仅限于此。
在追求共性(用户参与生产)与寻找差异(更合乎互联网业的盈利模式)之间,视频网站们不停地思索着自我定位。如果视频热潮能给我们在改变互联网业发展之外带来什么思考的话,它在寻求共性与差异化上的创新是值得留意的。
虽然现在国内网络视频还处于小众化阶段,但是,兴起于传统互联网之后的视频网站,至少可以从前辈身上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也许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尚需时日,但可以肯定的是,“互动时代”的革命之火已经点起来了。
最可预见的是: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也会让视频技术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杨 光
“你们为什么收购YouTube?”
“因为我们喜欢他们。”施密特毫不迟疑地回答。
此前的10月9日,Google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消费者媒体公司YouTube。业界大惊。后者成立仅20个月,只有67名员工,且未实现盈利。
价值来自于YouTube的主营业务——视频传播与分享。这家年轻的网站允许人们把录像上载到网上,交换、欣赏和评论。不要怀疑这一模式的魅力,可用以佐证的数字是:仅仅在今年7月一个月,涌上YouTube的录像就有30亿个!每天的录像流量超过1亿个。YouTube甚至被认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新一代人的影视观赏和生活习惯,并日趋成为主流的媒体方式。
在中国,有不下百家公司的行动并不比YouTube迟多少。在过去的一年里,风险投资商投入中国网络视频的资金达上亿美元。
尝到视频魅力的不仅仅是新兴公司。世界杯期间,搜狐已经尝到了视频技术所带来的甜头。而新浪则将其“互动网络电视节目”放在了每晚黄昏的黄金时段。央视也成立了网络传播中心,绝不在新潮流中落下半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10年在线视频服务将创造17亿美元的收入,远远超过2005年的2.3亿美元。
被多方推崇并寄予厚重期望的网络视频,究竟能成就什么?
当用户参与生产
“即使这轮视频网站都死了,用户的消费行为肯定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多媒体时代会因为这些企业而真正地振兴。”
互联网知名人士方兴东丝毫不掩饰对网络视频热潮的肯定。“YouTube只花了一年半就进入全球流量最大网站前10名。创流量增长最快记录。而Google对其收购就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互联网走过图文传播,进入视音频时代。”
新时代的弄潮儿的确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竞争力。观众第一次拥有了随时挑选节目的主动权,而在视频基础上延伸而生的多种互动,更可带来多样的体验快感。不仅如此,诸多视频网站倾力打造的社区,还给不同的兴趣爱好群体提供了类似现实且超越现实的聚会沟通平台。
“这种用户参与和产生内容的趋势,是被网络视频首先抓住了。”乐视网络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嵩对《中外管理》说。事实上,这种“用户参与制造”的模式,正在被视为一场产业革命,将在更多的产业中爆发。不论是时下热炒的“体验经济”还是托夫勒提出的“产消合一”都指出:用户为生产者创造价值的产业趋势,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和追捧。
在刚刚结束的本刊“第1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嘉宾在谈及用户参与生产的话题时,兴奋地发现,这种趋势正在渗透到金融、快销、电信、传统制造,当然还包括互联网业的各行各业中。
不论是以用户自己上传内容为主营业务的网站,还是专为其他视频网络制作内容的网站,都充分体现了用户参与的特点和需求。更重要的是,用户为经营者创造了关键价值,而用户也乐此不疲。
“草根运动”背后的商机
跟电视相比,“网络视频完全改变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对《中外管理》说,“传播的趋势就是内容在随着终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现在终端已无处不在。”
曾经以群众传播为主的DV,随着视频服务的出现,增添了新的传播通道。这种“草根行为”事实上蕴涵着无限商机。
“所有的民间行为最终都是在金字塔上跑。只不过过去我们从中间做起,而把底部丢了。”尹鸿说,“BBS慢慢会有精华,出现核心帖,向金字塔上层攀升。包括信息传播在内的任何商品都有着如此的发展进程。正因为这样,才产生商业前途。”
这个过程并非只是在视频中出现。近两年颇为红火的“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电视节目,都是一场场“草根”到“精英”的选拔秀。尽管“草根商业”被普遍认为更适合网络经济,但不能忽略的是,传统行业并非被排斥于外。以“超女”为例,整个活动最大的赢家之一,是蒙牛的产品“酸酸乳”——有理由相信,即便网络视频业务至今还没有显著盈利,但其带来的商业机会值得期待。
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分析:中国网络广告市场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35%左右。而来自国外权威机构Dynamici Logic MarketNorms的研究结果则显示:未来5年内,视频广告将是互联网增长最快的广告形式,广告效果是传统互联网广告的5倍。
而对诸多处于视频产业上下游的企业来说,机会也许就在眼前。比如:高清晰的电脑显示器、便携式的DV等,随着网络视频的爆发,都将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流媒体手机更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未来手机肯定是视频的一个主要的终端。一些手机厂商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好好做,是个很好的机会。企业的公关、营销也都可以尝试视频这种推广方式,能和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更好。此外,宽带带宽的需求大了后,也肯定会推动网站对带宽加大投入,小区的宽带也肯定越来越通畅。”方兴东说。
而且事实上,视频技术应用和影响之广泛已绝不仅限于“网络电视”、“视频短片”。就在今年,美国大型网上交易平台ebay和亚马逊,都在其C2C(用户对用户交易)业务中提供视频服务——买卖双方能在网上面对面交流;飞利浦公司最新的热卖商品之一,是一种婴儿看护视频器——通过网络摄像头,妈妈可以随时监视到孩子的动态……视频电话、网络会议,这些已经不再陌生的视频应用,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种创业模式下的多种生存
不可否认的是,视频网站尽管现在已有很多有益的尝试,却还远称不上成功的商业化。
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成本压力,以及用户体验的高昂代价等等,都是这一新生事物面前的挑战。多数评论认为:在未来一两年之内,视频分享领域少量能够提供优秀用户体验的网站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成为宽带互联网时代的主流门户。而大量服务模式雷同、用户体验差的视频分享网站,则将面临被淘汰的败局。
“在互联网中,视频网站的很大特点就是成本高。尽管WEB2.0的最大优点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视频却恰恰无法低成本,从这点上是反2.0的。”方兴东指出。虽然较之传统网站,视频网站的人员、推广成本相对小得多,但宽带的压力将始终是考验之一。
最关键的可能还不在于此。
与网络博客的低门槛不同,拍摄以及上传视频对参与者无疑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网民的素质或许将成为网络视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网民数量可达到总人口的80%~90%之多,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0%,其中能参与到网络视频中的比例就更少。也因此,目前真正用户原创的视频并不多。
这使目前的网络视频内容一时之间很难呈现多元化,多以无厘头为主。相当一批视频网站还都是技术导向型,从媒体影响力到内容影响力,都缺乏足够脱颖而出的能力。
但是也正因为此,视频网站呈现出一种区别于前几轮互联网热潮的特点:一种商业模式下,多种生存方式。在本次采访中,《中外管理》接触到了4种不尽相同的视频经营模式,可以肯定的是,由视频热潮衍生出的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还绝不仅限于此。
在追求共性(用户参与生产)与寻找差异(更合乎互联网业的盈利模式)之间,视频网站们不停地思索着自我定位。如果视频热潮能给我们在改变互联网业发展之外带来什么思考的话,它在寻求共性与差异化上的创新是值得留意的。
虽然现在国内网络视频还处于小众化阶段,但是,兴起于传统互联网之后的视频网站,至少可以从前辈身上得到许多有益的借鉴。也许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尚需时日,但可以肯定的是,“互动时代”的革命之火已经点起来了。
最可预见的是: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也会让视频技术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