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林燕眼见着苏婉把一瓶赤霞珠顺溜地喝了个底朝天。
   怎么没了?苏婉瓶底朝天地把酒瓶子里最后一滴赤红的液体滗进高脚杯里,有点意犹未尽地说。
   林燕看得出苏婉已经喝高了。她眼神发飘,说话已经开始反复,动作也不那么稳当了。但她不想阻止她,她知道,一年里,她也就这么一次放纵的机会。
   又他妈立夏了!苏婉晃了晃酒杯,头也跟着晃悠着说。
   对。立夏了,马上可以去游泳了。林燕故意把话题往岔道上引。
   徐杰走了12年了。12年,你還记得吗?苏婉猛地一仰头,喝光了高脚杯里仅剩的那半杯酒后,把酒杯往桌上一掼,眼神咄咄逼人地盯着林燕问。
   记得,记得。你还要吃点什么?林燕低下头,拿过菜单,刚翻到甜点页上,苏婉“啪”地把菜单往桌上一按。
   林燕不得不抬头,对视着苏婉的眼睛。
   你们到底睡了没有?苏婉抓着林燕的手腕问。林燕手腕上的一串南红手珠怕了苏婉似的,往上一跃,露出了林燕手腕上那个刺目的伤疤。
   没有。林燕面无表情地与苏婉对视着,轻轻地抽出手,把手珠往下甩了甩说,那天我们都喝多了。徐杰说,要我留下来陪他一起等你。他说你一定会回来的,因为那天是立夏节。你们在一起两年了,你什么节都要和他一起过的。
   是的,我回来了,回来看见你躺在徐杰的床上。苏婉说完,呜呜地捂着脸哭了。
   你看到的只是我一个人吧?林燕像个耐心给学生纠错的好老师,慢声细语地对苏婉说。
   可是,我怎么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苏婉歇斯底里道。每一年的立夏,她都会这么歇斯底里。
   林燕不作声了,她点了根摩尔烟,静静地抽。一根烟抽完,苏婉就会抹抹眼泪抬起头从她手里接过一根烟。每一年都这样,机械地重复着。
   果然,林燕把烟蒂摁灭的时候,苏婉抬起了头。林燕递烟过去,她却没有接。
   我怀孕了。苏婉说。
   恭喜!林燕赶忙用手扇扇烟雾,问,多久了?
   刚查出来。苏婉用纸巾揩过脸后,根本看不出哭的痕迹。
   那你还喝酒?林燕突然紧张道。
   没事,反正我也会做了它。苏婉淡然一笑,平静地像说做头发、做指甲似的。
   你也不小了,不要再折腾了。林燕又做回了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折腾?苏婉把散到脸颊上的头发用双手往后一拢,然后侧过脸凑着咖啡厅的镜面墙仔细端详起自己来。
   我从来就没有折腾过,我也想像你一样,找个男人,结婚,生子,过幸福甜蜜的小日子,就算不幸福甜蜜,安稳,我只要安稳总行了吧?可我他妈就从来没有遇见过我想要的男人!苏婉收回自审的目光,幽幽地望着林燕说。
   林燕的手机响了,接听之前,她对苏婉做了一个“嘘”的动作。
   铛铛乖吗?妈妈现在和小婉阿姨在一起,让爸爸给你讲小王子的故事,你先睡好吗?林燕又变成了慈母,嗲嗲地对电话说着儿童腔。
   铛铛晚上习惯听我讲故事才睡。挂了电话,林燕嘴角的慈母笑容还没有散去,她对苏婉解释道。
   好妈妈,好老婆,好朋友,好员工,好学生,好女儿……你是什么都好,从小你就什么都好,处处占先,装一辈子好,您不累吗?苏婉双臂伏在桌上,下巴抵在手面上,翻着眼睛挑衅地望着林燕说。
   林燕笑笑,起身转到苏婉身边坐下来,她伸出一只手去揽苏婉的肩,另一只手反握着手机,她望着手机屏幕,把头往苏婉的肩头上靠了靠,两个人就像双头连体人一般拍了张合影。
   林燕把手机摆在桌上,说,看看吧,谁好看?谁蛇精脸杏核眼?苏婉,你总计较什么好不好的,你能看见别人的生活吗?你以为的好就是真的好吗?我还羡慕你长得漂亮,从上初中就有人给你写情书,追你的人可以从这儿排到北门外呢。不要妄自菲薄好不好!
   不要跟我拽文,我不懂!我就知道自从我认识你,我就一直是你的跟屁虫,我一直都活在你阴影里。苏婉冷冷盯着林燕说。
   林燕坐回了自己原来的位子,把手机装进包里。又从包里掏出一个小东西,放在掌心上,擎到苏婉面前。喏,这是15岁那年你在我家给我编的小金鱼,我一直随身带了这些年。林燕的掌心里,躺着一只灰扑扑的小金鱼。
   苏婉“嗤”地笑了一声,把小金鱼从林燕手里拿过来,凑着光仔细端详着。这只用皮筋编制的小金鱼,已被磨出了破绽,有好几处露出了皮筋的断头,那些断头扎在手心里,毛刺刺的,搔出了一些潜入时光的记忆。
  二
   苏婉原不叫苏婉,叫苏小小。15岁了,才不过1米45的个子。林燕还记得,那天,她妈放学回家时领进一个怯生生的黄毛小丫头,对正在房间看《简·爱》的她说,快,燕子,我给你领回一个小姐姐,赶紧把你好吃好玩的拿出来招待吧。
   林燕对当老师的妈妈带个陌生孩子回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妈妈经常把班上中午不回家的学生“挟持”回家吃饭。林燕妈是个中学语文老师,任差班班主任,班上常有因背不会书、做不出题而被留校责罚的学生。她每天放学后都会去自己班上转一圈,只要班上有滞留的学生,她就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领回家,让他们洗干净手脸,吃上一顿热乎饭。
   林燕打量着眼前这个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女孩,为妈妈还说她是自己的小姐姐而感到诧异。女孩扎着一根老鼠尾巴似的小细辫儿,一身看不出颜色的衣裤,似乎上身原本是件白色的的确良小褂儿,但此刻已经被涂抹得像画布一样斑驳了。下身穿着一条黑不黑、灰不灰的灯芯绒裤子,不能说是长裤,因为它只遮到女孩的小腿肚上。
   过了很多年后,市面上流行七分裤、九分裤的时候,林燕还想到过第一次见到苏婉时,她穿了这么一条可算作是“七分”的裤子。真是前卫啊。
   苏婉可不就是个前卫的女子嘛。她留着漂成了“奶奶灰”的男式寸板发,典型的蛇精脸上,涂着荧光闪闪的眼影,一双翻翘如蝶翅的长睫毛下扑闪出一泓秋水样的眼眸。苏婉今天倒是没有穿七分裤,一条低腰的阔腿牛仔裤迤逦到了高跟鞋外的地面上,她上身穿了一件涂鸦色的短T恤,勾勒出她盈盈可握的一把小腰。她说自己怀孕了,可真是看不出。
其他文献
笑容已经稳妥,麦芒从麦穗上抽出  金色的光芒  大地的数字影院,万物闪耀  沖锋在前的总是一群咯咯欢笑的孩子  迎面走来的是一个怀孕的女人  露水从花瓣垂下昨晚细碎的浪花  每天更迭的剧目和剧情  因你的到来,成为我的意义  万物因你,染上了所有迷恋的色泽  在每一次心跳的洋流  在灯光熄灭,时光飞逝的沼泽  万物因你而闪耀,此时万物是你  我因此张开双臂,成为  一朵想飞的花,一个奔跑的孩子  
心中埋着一个小秘密  小山包一样。朦胧的月光  暗河的水声,一刻不停。一旦我说出  就变得轻松如一朵花,一片羽,一缕月光  圆月啊,我不隐瞒你  此時,我脸红了,珍藏心底多年的那个字  终于说出口了  阳光来吧,春雨来吧,再不开花  春天又过了
1996年的夏天,我不满六岁,已经在村办育红班上了两年。   那年,爹所在的水泥厂效益下滑严重,半年没发出工资。娘每天絮絮叨叨数算着外欠的债务。有一天,娘托邻村一个亲戚给在北镇油田工作的大舅捎话,问能不能帮娘在北镇找个营生做做。收到大舅来信的那天,我倚着娘坐在马扎上,靠着床沿儿,听比我大两岁的哥哥磕磕绊绊地念着大舅的来信。   大舅说五妹妹(娘在家排行老五)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妹妹日子过得艰难
再过十天,男人就出狱了。为了这一天,梦瑶等了整整十年。十年,女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她也已三十五岁,由于劳累,看起来至少四十多岁了。   十年前,男人因为挪用公款,被判了十一年。   男人挪用了四百多万,钱却一分没拿回家,全部亏进了股市。不仅如此,还把借朋友的十多万亏光了。   在男人服刑的日子里,梦瑶一直在想,男人那么做,真的仅仅是为了让她和女儿过上好日子吗?   好日子的标准是什么?以前
曾任山东省文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省作协副主席的郭澄清先生去世已经28年了。可在我和许多了解理解他的亲友弟子心中,他并没有远去,而是像天上的星辰一样,始终闪烁着明亮的眼睛,关切地望着我们。  一  说起来,在我走上文学道路遇到第一位真正的著名作家,就是郭澄清先生。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还是德州齿轮厂一名不到20岁的青年徒工,酷爱读书作文,开始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诗文。1975年夏天,震撼山东乃至全
老王上高中和大学时喜欢打乒乓球,水平不低,参加工作之后一直没有放下,这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随着职务不断提升,他走到哪儿,就把这个爱好带到哪儿,身边总是有一批乒乓球爱好者。  老王当县委书记时,省里一位领导来县里检查工作,领导也喜欢打乒乓球,酒足饭饱之后,提出和老王比试比试。陪同的市委书记悄悄提醒老王,悠着点,不能赢了领导,但也不能输得太难看,关键时刻,到高潮处,输他个三分两分的,就可以了,这样刺
老友来电,春茶出来了,要给我寄一点。收到的茶叶冲泡之后,清香呢喃,我却突然想到了东紫同学的小说《春茶》。   一叶一芽是春茶中的上品,也是一位陷入婚外情的女人的爱情信物。那位曾经用“万条闪电罩住她”的他,却又亲自把她信奉的爱情击碎。他淡淡一句“假的,寄回去吧”,是拒绝爱情、斩断情缘,还是虚情假意、全身而退。东紫实则道出的是爱情在世间呈现的方式,虽有千万种,但绝不会有简单的恒久。在生活的泥淖中,爱
对于17岁之前的温亚军来说,他的生命空间仅限于那个叫四原的小村子及周边。17岁的他参军入伍,来到了遥远的新疆,并一待就是16年。人生孤寂中他选择了文学,因此与最初当兵为了学开车的梦想已相去十万八千里。经过漫漫人生孤旅的艱辛攀爬,命运在不懈的努力中得以改变。最终,他走进了北京。而数十年来一直不变的,是对文学的坚定信念。如果说故土给予了他敦厚淳朴的底色与永不褪色的人文情怀的话,新疆则给予他生命的冷峻、
队长即生产队长。生产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农村生产劳动、经济分配的集体单元。  队长石福身高不到一米六,但身板结实有劲儿,爱剃个平头, 精明能干。未当队长时,他是一个快乐的青年,爱唱革命歌曲,爱打牌,爱骑单车去公社礼堂看电影、去永和墟看戏,还会拉二胡。俗话说“千日二胡百日箫”,他小学都没读完,何时学得这一技艺大家不得而知,文化室里常见他很投入地拉。队里有个采茶戏小剧团,他是不可
一   大约十六七年前,我曾写过一系列的青年作家论。这批作家的年龄都没过四十,恰是年富力强、风头正劲的时候。我也刚刚三十出头,大概还有点生猛轻狂的样子,往往只顾快意纵笔,写出的论总免不了剑走偏锋,结果就可能打碎了一些需要小心应对的玻璃心。现在想来当年下笔立论定是少不了唐突浅疏,可也未必不值得顾念,至少,那时的率直犀利是要终生莫失莫忘的。所以,时光尽管飞逝,做评论的好像并未早早油腻,写小说的更也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