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并购狂热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均胜集团”)开始资产重组、借壳上市之路,至2012年3月,均胜集团成功将旗下公司注入借壳辽源得亨(600699.SH)而登陆A股市场,证券简称改为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2011年盈利1.52亿元,至2017年累计盈利22.44亿元。其在2017年年报表示:公司力争在2018年实现全年营收超500億元,在继续向100亿美元营收目标努力的同时,进一步向提升经营质量、向价值创造迈进,巩固在全球汽车零配件行业的领导地位。
  成为仅次于奥托立夫、数百亿元营业收入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秘诀在哪里?
  买买买。

不停步的收购


  据称,为使得公司的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尽快完成均胜电子国内外的战略布局,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2012年,公司出手19.52亿元大并购。
  公司向控股股东均胜集团发行1.87亿股股份(发行价7.81元/股)购买德国普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德国普瑞控股”)75%的股权及德国普瑞有限公司(下称“德国普瑞”)5.1%的股权(其中德国普瑞控股持有德国普瑞94.9%的股权),代价14.60亿元;向外方股东支付现金德国普瑞控股25%的股权,代价4.92亿元。2012年,均胜电子完成对德国普瑞控股及其子公司德国普瑞的收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据披露,德国普瑞作为全球汽车电子部件一流的供应商,具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丰富的产业积淀。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业绩有所下降外,德国普瑞控股多年来经营稳定,其高财务杠杆的运营方式是与其经营模式相适应的。
  但2010年年末,德国普瑞控股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为-3.9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3.70%。
  德国瑞普控股盈利能力也一般。2010年、2011年营业收入33.35亿元、38.96亿元,净利润256.66万元、1.24亿元。
  2012年,德国普瑞控股营业收入37.66亿元及净利润6934.51万元,盈利几乎腰斩,由此可见其盈利能力究竟怎样。
  虽然德国普瑞控股此后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是否真的盈利还不好说。均胜电子披露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的总资产及营业收入,另外两项同样重要的指标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却没有披露,因此其盈利情况不得而知。
  不过,从2017年下半年均胜电子业绩恶化来看,德国普瑞控股的业绩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但均胜集团是最大赢家,它收购德国普瑞控股股权和德国普瑞股权的交易于2011年6月完成交割手续,交易价格12066.67万欧元,而卖给上市公司17892.43万欧元,扣除借款利息及中介费用,大股东还是小赚一把。不过,这点差价并不是均胜集团目标,均胜电子2018年6月20日收盘价25.98元,均胜集团持有的1.87亿股份浮盈34亿元,加上将近8000万元的分红,均胜集团狂赚35亿元。
  通过收购境外资产,然后低价获取A股上市公司股票,从股价暴涨中获取巨额财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2012年,公司完成对德国普瑞控股及其子公司德国普瑞的收购,后者并表,增加上市公司的业绩,帮助大股东完成业绩承诺。2012年,均胜电子营业收入飙升至53.58亿元,而净利润达到2.07亿元,比2011年增加约5000万元,但扣非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仅仅增加300多万元。
  在2011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做出如下盈利预测:2011年度,拟购买资产的净利润应达到1.51亿元;2012年度,应达到1.76亿元;2013年度,应达到1.93亿元。2011年至2013年,实际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1.78亿元、1.97亿元,精准完成业绩承诺。
  2012年扣除同一控制下合并带来净利润6934.51万元,均胜电子净利润只有1.37亿元,业绩承诺到底是怎样完成的?
  并购方面成绩斐然的均胜电子在2014年宣布了对QUIN公司的并购,并在2015年年初完成交割。接着对IMA进行并购,收购IMA的成本不高,只有1.20亿元,2014年7月31日至年末,贡献收入1.58亿元及净利润1282.51万元。
  2014年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总收7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6.0%;实现营业利润约3.5亿元,净利润3.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3%。

业绩逆转有方


  2015年是均胜蓄势待发的一年,年初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均胜智能车联有限公司,收购了车音网10%的股权和北京安惠汽配超过8%的股权,和宁波产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合资成立了“宁波产城均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等。2015年1月,最终完成对QUIN公司75%股权的并购,耗资5.06亿元,后者在2015年贡献营业收入9亿元及净利润4289.83万元。
  为了满足收购资金的需求。2015年8月均胜电子以21.18元/股实施定增,募集资金近11亿元。2015年12月24日,公司及公司子公司长春均胜与宁波胜菲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获得投资收益5378.41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继续加大,资本化金额持续飙升。研发投入从2014年的3.57亿元飙升至2015年的5.31亿元,资本化金额从2014年的4718.03万元暴增至2015年的15296.83万元,研发投资资本化的比重从13.21%飙升至28.81%,如果保持2014年资本化比例,2015年净利润会减少大概7000万元。
  经过多方面的运作,2015年,均胜电子业绩依然保持增长的美好形象。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83亿元,同比增长约14.21%;净利润约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7%。但扣除收购QUIN带来的营业收入,201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1.46%,几乎没有增长;扣除收购QUIN带来的净利润、处置资产带来的投资收益、激进研发投入资本化增加金额,均胜电子的净利润下降越四成。并购、处置子公司、激进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是2015年均胜电子将本来下降的利润强扭成增长。

继续76亿元大并购


  2016年,均胜电子上演借壳以来的最大的并购大戏。据公司称,在安全、智能、环保三大主题下,结合均胜电子现有资源和优势,通过收购KSS和TS进行技术提升和全球资源的优化整合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2016年4月29日,均胜电子分别以现金14.40亿元、1.02亿元收购TechniSat Digital GmbH 100%股权、EVANA Automation 100%股权;6月2日,以现金60.91亿元收购KSS Holdings Inc. 100%股权,这三项交易合计耗资76.33亿元,带来商誉68.39亿元。三家公司在2016年贡献营业收入97亿元,贡献净利润5.30亿元。
  对于均胜电子而言,并购完成后,商誉高达74.68亿元,占资产总额两成,占净资产五成多,是2016年净利润的16倍,一旦商誉稍微有所减值,估计均胜电子就要面临巨亏的重大风险。
  但大并购并没有带来业绩的飞跃。均胜电子在2016年年报表示,公司原有业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实现对KSS与PCC业务并表,但因并购项目支付了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合并公允价值溢价分摊约0.62亿元,对利润有一定影响,在克服上述影响因素后,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仍同比增长约13.46%。
  扣除相关费用后,三家公司实际上还是带来净利润1.58亿元。如扣除三家公司的贡献,均胜电子2016年盈利只有2.96亿元,比2015年下降26%。
  另外,研发投入资本化飙升也增加巨额利润。
  2016年研发投入11.60亿元,资本化金额暴增至4.58亿元,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飙升至39.47%,再创历史新高。如果保持2015年的资本化比例,均胜电子2016年净利润会下降近两成,如果保持2014年资本化比例,净利润会下降超过六成。暴增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是均胜电子维持业绩增长美好形象的法宝。
  如果扣除三家公司带来的净增利润及研发投资资本化飙升的影响,均胜电子基本上是在亏损边缘徘徊了。

业绩下滑开始


  2017年上半年,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均呈现增长势头。半年报披露,本期各业务板块运营良好。2017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266.06亿元,增长43.41%,但净利润不再增长,下降12.75%,扣非净利润则亏损4521万元。
  上半年爆发性增长的均胜电子在下半年为何突然崩盘?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3.21亿元,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少了兩亿多元,净利润4.08亿元,扣非净利润1.10亿元,比起第二季度少了一半。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1.94亿元,亏损4.9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24亿元。
  2017年年报对第四季度巨亏的原因进行了解释:美国政府税改对净利润一次性影响约0.65亿元;高田资产收购项目专门发生的一次性中介服务费用约1.11亿元;四季度,KSS因新产品的量产爬坡毛利率相对较低,同时为新产品量产发生额外的费用和支出合计影响约2.45亿元;墨西哥工厂的整合造成的一次性影响约1.27亿元;KSS其他减值准备和存货核销约0.47亿元;研发支出使同比管理费用增加较大。
  原因不少,真实情况是怎样?
  均胜电子通过新设立的美国全资子公司 Knight Merger Inc合并美国公司 KSS Holdings, Inc.(下称“KSS”)。KSS在2015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9亿元,净利润2.25亿元。截至2015年年末,KSS的资产负债率为90.57%。盈利能力一般,负债率高企,评估增值率却高达1248.01%。
  在重组公告中,均胜电子表示,KSS具有较高的营收规模,具备持续健康经营的能力。而在2015年之前,KSS是盈利困难户。审计报告显示,2014年,KSS营业收入82.64亿元,亏损5295.30万元,截至2014年年末,未分配利润-9459.68万元。那么,KSS在2015年又是如何走出亏损深渊的呢?。
  KSS在2015年销售费用6352.83万元,同比仅增加了6万元。管理费用同比减少6000多万元,其中研发支出减少4451.58万元,折旧与摊销减少1.27亿元,锐减七成,这在2015年固定资产原值增加超过4亿元及无形资产增加5000多万元的情况下。2015年年末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增加了约8亿元,存货增加2.4亿元,但资产减值损失从2014年的3003.13万元锐减至899.58万元。另外,2015年年末突然增加了研发支出9891万元,相当于增加了近亿利润。
  在费用大幅减少的情况,其他流动负债显示的大部分费用却在大幅增加。
  最奇怪的是应付普通股股利。2014年年初未分配利润2.92亿元,2014年亏损5295.30万元,普通股分配股利3.23亿元,远远超过可分配利润,导致2014年年末未分配利润为-9459.68万元。2014年年末应付股利为零,而2015年末应付股利高达1.18亿元。另外,KSS债务缠身,截至2015年年末,KSS资产负债率超过90%,负债总额增加了16.56亿元,扣除应付股利,负债总额增加超过15亿元。2014年、2015年,利息支出均超过2亿元,在这样的情况,普通股股东却热衷分红,实在奇怪。
  而均胜电子的研发投入高达19.8亿元,比重继续飙升。2014-2017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分别为13.21%、28.81%、39.47%、47.85%,按照这样的趋势,均胜电子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例在2018年将突破50%大关?
  均胜电子并购的步伐无法停下。2017年11月,公司子公司Joyson KSS Auto Safety S.A.与高田及其各区域子公司完成资产购买系列协议的签署。到2018年4月,完成对购买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的交割事宜。最终实际支付的对价为15.88亿美元。   至今,从借壳开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金额高达200多亿元,按照每次并购时的披露,这些收购资产每年应该可以给均胜电子带来超过10亿元的利润。然后,几年下来,均胜电子找了一大堆理由解释业绩恶化。
  而均胜电子已经债台高筑,2017年年末负债总额215.62亿元,有息负债超过百亿,2017年一年的财务费用高达5.09亿元。
  而均胜集团却稳赚不赔,从借壳至今,短短几年,除了套现获取超过20多亿元的现金外,持股股票市值近百亿。

回购、增持、减持轮番上演


  2018年5月,均胜电子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预案公告》,本次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18亿元,不超过22亿元。截至6月20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1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17%,支付的资金总金额为2.94亿元。
  而公司控股股东均胜集团也“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增持了公司3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5%,增持金额约845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均胜集团持有公司33.56%的股份,累计质押股份数为2.64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比例为82.70%,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7.76%。
  并购过多、消化不良的均胜电子业绩已经难以支撑其市场表现,过去半年均胜电子股价已经下跌了四成多。
  而均胜集团此前已经开始了转让、减持。2014年12月,均胜集团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所持有的均胜电子1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52%)转让给王剑峰。2015年4月,均胜集团通过交易所系统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31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8%。并拟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减持股份不超过7000万股(含本次已减持股份)。所得资金将用于偿还银行并购贷款和向公司提供优惠利率的贷款用于支持公司后续的海外并购。
  此后,均胜集团向公司提供多少优惠利率的贷款用于支持公司后续的海外并购?2015年年報显示,均胜集团并没有给均胜电子提供资金。2016年、2017年依然如此。说好的资金支持呢?
  精准套现不久,股市大跌,监管部门严格控制大股东的疯狂套现。均胜集团的后续减持计划落空。形势所需,均胜集团和王剑峰等开始增持公司股份。但与之前的减持相比,速度明显放缓。2015年4月27日至5月4日,短短几天套现22亿元,而完成增持4.5亿元的目标却需要一千多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其他文献
微博在互联网中越来越有影响力,微博营销在现代企业营销创新中的价值也逐步展现.本文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整理,根据业界提出的微博整合营销理论-PRAC法则,针对其中的四个核
从闪崩到千股跌停,股权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频现危局。  时隔两年,A股市场再现千股跌停。6月19日是端午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当日收盘,沪指跌破3000点,再创2017年以来的新低,终盘跌3.78%,深成指跌5.31%;创业板指大跌5.76%,创近3年以来新低。个股跌幅更是惨烈,沪深两市1600只个股跌幅超9%,跌停个股近1000只。  收盘后,与质押相关的公告如雪片般飞来,上市公司股东质押的股份纷纷出
期刊
彩电企业的苦日子正在散去,一季报的数据清晰反映了彩电厂商和上游面板企业正在发生的改变。  2017年彩电行业低迷,全行业遭遇了10年来的首次销量负增长。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面板厂商集体涨价又使成本端受到考验,在上下游的夹击下,彩电行业迎来了行业的“至暗时刻”。  随着2018年的到来,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上游液晶面板价格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开始跌跌不休,而随着2018年世界杯的到来,电视机的销
期刊
华通能源的主营业务包括城市天然气供应及管网设备的建设,业务结构相对简单。在正常情况下,如此简单的业务结构,该公司的财务数据核算和处理也相对简单、清晰,但华通能源的招股书申报稿中却存在着明显的财务矛盾,非常值得关注。  华通能源分别于2017年7月和2018年5月发布过两版招股书申报稿,其中存在很大差异。在前一版申报稿中,用户安装业务的材料采购主要包括安装用钢管、IC卡燃气表等,其中2016年钢管的
期刊
主业欠佳的金字火腿(002515.SZ)从2016年开始,通过“先收购PE机构,然后PE高管入主上市公司”的方式,成功实现PE机构与上市公司的深度联姻。这家PE机构的全称是中钰资本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钰资本”),全程由资本高手禹勃精心策划。  上市公司在收购中钰资本时支付了极高的溢价,包括禹勃在内的交易对手凭借此次交易套现巨额真金白银。然而,标的资产业绩承诺却严重不达标,相关方时至今
期刊
<正>互联网的力量赋能传统行业后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本文结合蛋壳公寓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对网络协同及数据智能对房屋租赁行业带来的革新进行了深入分析。租赁市场已成为房
5月31日,兴源环境(300266.SZ)发布收购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杭州绿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绿农环境”)100%股权,交易标的作价12亿元。  依靠不间断的外延并购,过去四年间,兴源环境实现了业绩的几何级增长,公司市值规模也随之膨胀,四年累计增幅最高超过10倍。  然而,“点石成金”的并购神话背后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出,2015年起,兴源环境经营活动现金流始终为
期刊
企业执行力是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技术方法等手段将企业决策转化为企业
十几年前,临时拉闸限电的情况不少,很多公司会在电脑的旁边摆着一个小白盒子,叫做UPS(不间断电源)。当供电部门断电的时候,UPS会作为备用电源持续供电一段时间,足够进行关机操作。  有一家做UPS电源的厂家,早在十年前就做到了4.4亿元的年销售额,并且在2010年上市成功,它就是科华恒盛(002335.SZ)。不过,现在城市的供电系统已经非常稳定,小型UPS没有了用武之地,科华恒盛的产品去了哪里?
期刊
根据贝恩2017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165万亿元,2014-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其中,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58万人,2014-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元,一共持有可投资资产49万亿元;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5万人的省市共9个;全国22个省市高净值人数超过2万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