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_gej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妊娠结局。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纳入文献经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RCT,共计19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活产率明显升高(P<0.05),流产率、妊娠
其他文献
目的:对预防中致吐风险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标准二联止吐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19年采用标准二联止吐方案预防中致吐风险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决策树模型,对使用昂丹司琼8 mg+地塞米松5 mg(A组)、格拉司琼3 mg+地塞米松5 mg(B组)、托烷司琼5 mg+地塞米松5 mg(C组)和帕洛诺司琼0.25 mg+地塞米松5 mg(D组)四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及成本参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住院病历316份,预防有效率D组最高(94.20%),A组最低(81.5
1例学龄期男童因“反复感染3年余”于2020年3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为“免疫缺陷病、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治疗至入院第10周,患儿眼部病变较前加重,房水中巨细胞病毒载量明显升高,医师考虑眼部感染复发。临床药师分析后建议在更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静脉滴注的基础上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经积极治疗后,患儿视力改善,房水中病毒载量下降,病情好转。临床药师参与儿童免疫缺陷、CMVR复发情况下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制定,与医生、护士、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充分发挥了药师在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作用。
乳腺癌根治术是针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的一种外科治疗手段,亦是乳腺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借助手术能将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病灶周围5 cm的皮肤、乳腺周围乳房组织、胸大肌及淋巴结等整块切除。心理护理学属于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等,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心理护理能接触患者对于疾病的不良负性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正确及时的适应新的角色、环境,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既往研究表明[1],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康复,亦可贯穿于对患者实施的整体
随着肝脏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肝移植手术的应用也愈加普遍,但其术后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糖升高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切口感染、肝脏负担过重,进而影响治疗[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常规护理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心率、血糖等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患者机体的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但护理层面比较单一,患者常在术后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疗效[2]。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为临床常见病症,多是由于鞘状突未闭合,致使腹腔内肠管通过鞘状突进至阴囊或腹股沟所致,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腹胀、剧烈疼痛、频繁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嵌顿,极易造成肠管坏死,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临床针对腹股沟疝患者主要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手术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创伤,术后易致使多种并发症发生,影响预后。研究发现,予以腹股沟疝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利于术后康复[3]。双环节协同护理模式属新型护理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间沟通,协同制定并落实干预
国际上日间手术最早由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oll提出,通常指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24 h内完成。我国结合国内诊疗模式、医保政策等相关因素,日间手术的住院时间调整为不超过48 h[1]。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十分适合采用精简的日间手术模式[2]。我科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门诊筛选2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制定输尿管结石患者日间诊疗流程
1例患有房扑和冠心病并怀疑肺栓塞的患者需进行抗栓治疗,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况,结合患者基础疾病,为其制定抗栓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临床药师建议及时调整抗栓方案,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意见,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血小板、凝血等指标,此后患者血小板逐渐回升、肾功能改善、病情逐渐稳定。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与医生积极配合,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实现了患者的个体化给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分析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以我院进行allo-HSCT并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为基础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
1例32岁女性患者,因“反复思考、犹豫不决、发呆、多疑7年余,复发伴加重6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强迫性神经症。入院后给予利培酮(1 mg,bid,po)治疗,第24天患者出现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药师分析评估治疗方案,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为使用阿立哌唑片(5 mg,qn)替代利培酮,降低利培酮剂量直至停药。第35天,患者出现四肢不自主震颤,临床药师着重对阿立哌唑引起震颤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监护,同时建议医生给予苯海索对症治疗,并加强患者教育。第47天,患者四肢震颤症状消失,病情
1例79岁男性患者,因尿路上皮癌、肺转移癌于2020年1月19日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疗程9个月。2020年4月患者躯干四肢陆续出现散在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对症治疗后皮疹仍反复消退及出现。约20 d前皮疹逐渐加重,蔓延至全身,广泛水肿性红斑、水疱及血疱,大疱松弛、糜烂,伴瘙痒和明显疼痛。入院后查皮肤病理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根据诺氏药品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分为9分,考虑此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是由帕博利珠单抗所致。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 d后皮疹开始好转,10 d后水疱全部吸收干瘪,无新发水疱,全身糜烂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