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实践

来源 :新课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y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实践起点,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一脉相承,教师在劳动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简述了在劳动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课程的有效措施,简要介绍了以传统节日、传统工艺、传统美食为载体的劳动教学实践,以有效提升劳动课程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探索建立跨区域管辖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各地法院在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管辖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制度存在与外部机关衔接存在困难、审判模式缺乏统一性及增加当事人参与诉讼成本等问题。建立与跨区域管辖法院所在区域适当分离的跨区域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以实现跨区域司法管辖制度间的有效衔接,将"三审合一"作为统一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模式,充分利
会议
近年来高中历史新教材在使用中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炒冷饭”、考试评价难等现实问题,而2017版新课标特别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建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高考命题也充分发挥以考促教作用,注重考察学生在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大时空的视角看历史。在此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迫在眉睫。为解决现有教学困境,提升一线教师教学能力,打造素养课堂、高效课堂、智
学位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环节,其中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方法选择是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出发,分析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针对教师普遍反映的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结合近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的单元教学方法,提出以内容整合为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说明。相关研究和教
学位
报纸
<正>《伴性遗传》是历届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课,但解题时因涉及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结合,综合性较强,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引导,帮助其总结规律和适合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设计了《伴性遗传中"特殊家庭"的若干应用》一节课,希望对广大同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必修二教科书第36页,有一个色盲家系的遗传图
期刊
并购重组是经济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社会资源优化整合的需要,因此无论是标的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都有责任积极面对这件事,将并购重组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问题和税务问题处理妥当,不给并购重组留下财务隐患。本文首先分析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会计及税务问题。之后重点研究不同类型并购重组过程中处理会计问题和税务问题的策略。最后,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分析,总结了几点能够提升会计及税务问题处理效率的方法,希望
期刊
“双减”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对影子教育的全盘否定,影子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能够被学校教育吸取的合理成分,“影子课程”建设的某些经验就在其中。本研究从定量刻画和定性诠释两个角度,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N市“XS国学”培训机构和“H学校”为调研场域,以教师、学生、家长群体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旨在通过考察“影子课程”与学校课程各自的优劣之处,对“影子课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
学位
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诉求。小学英语教材中以不同形式融入了一系列文化元素,但是受篇幅限制,所能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有限,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适处增加文化信息,丰富传统文化知识;适切深挖关键文本,揭示传统文化内涵;适时创设学习情境,树立优秀文化自信。
期刊
大数据时代,算法及算法权力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在自动化行政中算法决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算法行政的引入使得政府的办事效率稳步上升,减轻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身上的重担,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算法行政也存在其弊端,例如得到算法结果的算法程序不透明(“黑箱效应”)、可能会侵害到相对人的个人隐私以及有可能会带来未知的风险,而目前没有相关的完善法律来规制这种风险。因此,算法行政虽然智能高效,拥有诸多好处,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现代化,确保农村能够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当下如何充分利用乡村自有资源,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成为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重点在于驱动内生发展,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是促进农村内生发展的主要力量。当下大众对乡村艺术设计的错误认识诸多,很多地方对于乡村艺术设计不够重视。在分析乡村和艺术设计融合优势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从环境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