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邀请我在端午节时去舟山看看:游海上佛国,看桅帆渔火;却不想他反被我一番劝说,继续和我浮海东游:逛东极四岛,享碧海蓝天。
东福:念去去烟波
沈家门渔港每天上午只有一班“东极轮”开往东极,节假日下午加开一班。轮船驶出沈家门渔港,停泊的渔船、静谧的群山、挺拔的跨海大桥渐行渐远;海浪开始翻滚、海水渐渐由黄变蓝,涛声、马达声、绕着轮船盘旋的海鸟的鸣叫声组成了三重奏,伴随着我们的船远航。
经过一个多小时航行后,东极终于出现在前方。站到甲板上远望:远处一块巨大的礁石如巨鳖浮在海上,不知名的水鸟绕着黑色的礁石飞翔。忽然就联想到了上古神话:天圆地方,世界四极,各有巨鳖驮陆地浮于海上。
家庭旅馆就在庙子湖岛海湾边石山的半山腰上,霸占了二楼临海的房间后,拉开窗帘,海风山色就洒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拖出躺椅放在阳台上,欲学曹操临碣石、观沧海,不想同行的美女发指令立马杀往东福山岛——据说房东有熟人有船,只要人数足够价格合理随时可以出发。
船舱的座位足够多,但是没有一人就座,大伙儿都在船顶上占据了有利地形,或摄影写真、或临海冥想、或对酒笙歌——一帮驴友比较好的继承并发扬了名士雅客们登高饮酒、横槊赋诗的传统。
东福山岛码头有两条路通往山顶,向左是山涧中直接云天的小径,向右是临海盘旋而上的马路。驴友们扎堆往小路上压,而我们选择了走马路看海景。
路左边,青石砌成的房屋突兀而立,层层叠叠如欧洲中世纪城堡;路右侧,海水扬起波涛越过礁石后在山崖上拍得粉碎,幻化出迷幻的水雾浸湿衣足。距海岛百米处的礁石上立着突兀的灯塔,几十艘各式渔船以灯塔为圆心呈扇形布局点缀在蓝宝石般的海面上。隐隐有悠扬的曲调入耳,是同行的美女妹妹哼起了《渔光曲》;我打开MP3,把声音调得最大,让《渔舟唱晚》的曲调和着海风涛声在灯塔渔船之间回旋悠扬……
返程时从山凹中的小路下山,不同于公路两边的山林野趣,小路边到处充斥着烟火气息:这是岛上渔民的聚居地,一条小溪从山顶涌下,冲刷出窄而深的沟壑,巨大的石板写意地铺在沟上,轻松地让溪水隐形,营造出“空山不见水,但闻溪流潺”的场景;山谷无草亦无树,有成群的鸡鸭在光溜溜的石板路上踱着方步;孤单的黄狗仰天而吠,低沉的声响在石巷中迂回;赤裸着上身的老者,静坐在石砌天桥上,悠闲地吐着烟圈——这里完全不同于南方幽雅的村庄,有陕北窑洞的厚重、西域边城的苍凉。
青浜岛:“里斯本丸”式营救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原本玩得乐不思蜀的我们变得归心似箭,船老大和我们约定下午四点返航,我们准时抵达码头,但却不见船踪。回望和我们同船抵达的驴友,他们已纷纷在岛上的平顶房上支好帐篷,没有走的意思。于是赶紧给船老大挂一电话,可电话没接,我的心立马凉了半截。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在岛上溜达。
码头西边有一块巨石从海平面突兀而起直抵半山腰。其上有三五钓友支起长竿海钓,任风吹浪打,犹自岿然不动,甚有“独钓寒江雪”的悠远意境;山岩半腰,有一美女在倚石独立、静吹长笛,长发与裙带齐飞,宛若女版黄药师驾临东海,玉箫吹响“碧海潮生曲”;我则躺在平滑的石面上凝望庙子湖岛方向,等待着船老大对我们进行终极营救,岩石经暴晒后过雨,坐上去如蒸桑拿,更使焦躁的情绪迸发;岩石上还晒满了不知名的海鱼,空气中洋溢着烤鱼片的腥香——阳光当火、大海扇风、岩石为炉,这烧烤忒气派!
下午五点半,终于把船给等来了。船老大一个劲儿地向我们道歉,因为有驴友拼船,才比计划迟到一个半小时。但是我们已很感激,二战时在东福山岛有过举世震惊的“里斯本丸”号大营救:东极渔民冒死营救被日军击沉的“里斯本丸”号上的军民,没想到今天我们也体验了一把被营救的喜悦。
船开足马力往庙子湖方向赶,环东福的渔船也鸣响汽笛返航,西天落日余辉已散尽,而码头上十来只舢板一齐发动,钓友们纷纷在礁石丛中支起长竿海钓——渔岛的夜曲此刻奏响。
和船老大聊天时,他听说我们没去过有“海上布达拉”之称的青浜岛,于是临时决定更改航线,带我们到青浜岛一看。
船泊近青浜岛时,天已暗下来。从海上升起的雾气和从天空降临的黑暗把青浜岛缠了一遍又一遍,那依山而建的房屋密密匝匝、层叠而上,依稀有几盏灯火闪烁——青滨民居,不似布达拉般肃穆庄严,却有几分“天空之城”的迷幻浪漫。
青浜之美,只在隔海远观。
庙子湖:享碧海蓝天
当清凉的海风吹走一天的灼热后,庙子湖山脚下宽敞的走廓就成了露天的美食广场。全副武装的驴妹们卸去装备,变成了广场上花枝招展的风景。各式各样的海鲜被摆放在饭馆门前的塑料盒中。卷起袖口或者挽起裤脚亲自把海鲜捞起,放到大厨的桌案上,然后翘起二郎腿,甩开折扇,醉在海湾的空朦夜色中。
从点好菜到海鲜上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所谓秀色可餐,海湾的美景让我们忘记了腹中的饥饿:碧海之上舟船往来不绝,那是满载的渔船和整装待发的钓客;翡翠般的天空中有五彩斑点轻巧划动,那是不知名的海鸟和造型各异的纸鸢在自在飞翔;海风拂过脸畔,各式声响敲响鼓膜,调高双耳分辨率细细分辨,依稀听到悠长的汽笛、清新的吉他、爽朗的谈笑……
菜刚上桌,天空就下起了淅沥的小雨,于是几十把各式雨伞就在餐桌中间撑起。一转眼,海湾就成了蘑菇森林。海风轻拂,咸湿的海风夹杂着清新的雨水撒进碗中,化成了最天然的作料,让我们记住了东极海鲜别具一格的味道。
回到旅馆时,雨已停,天已黑。岛上是用柴油发电,因此居民们都很珍惜电能,轻易不开灯。依山而建的民宅,只有几盏灯火和星光交映闪烁。港口有一座灯塔,放射出耀眼的光华,在其光影之下,隐隐可见依山的民居鳞次栉比的景象。
搬出躺椅躺在阳台上,当清凉的海风拂过身体时,一天的疲倦就飞到了九霄云外。脚下平顶的居民楼上,二十来顶帐篷依次排开,那是驴友们休息的地方。而当地居民则纳凉、看电视、下象棋——你秀你的,我活我的,我们的生活有各自的方向。
烧烤、零食、水果在阳台上一字排开,我们以最舒服的姿态躺在躺椅上,挑了最喜欢的食物,谈论起最时兴的话题。山脚下房顶上的驴友们的party已散场,岛上居民的灯光完全熄灭,天地间只有远方灯塔闪烁的亮光和着脚下大海的涛声催我入眠。半夜,一场暴雨把我从梦中淋醒,于是极不情愿地退回房间,把门窗全打开,让房间的氛围和阳台同步调。盖了条薄毯以最快的速度再度入眠。小楼一夜听风雨,更有涛声入梦来。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为的是看到“祖国第一束阳光”。但是老天很不给面子,哈出雾气把整个岛屿罩得严严实实。但我们心有不甘,按原计划沿环山公路爬到山顶。这是一个自西向东狭长的海岛,山脊上狭窄的公路东西蔓延,宛如巨蟒光滑的脊背。海风吹得山顶的松树呜呜作响,细细分辨,松涛之中夹杂着浪声。一时竟有种错觉,仿佛自己正骑在小白龙的脊背上飞腾在东海上空。心中有三分惊喜七分恐惧:喜的是有腾云驾雾的感觉让自己感觉一飞冲天;恐的是这小白龙突然神龙摆尾会把我们葬送在东海的烟波中。
坐在山顶的八角亭中远眺:港口中渔船已开足马力往外冲,奏响了“渔港晨曲”序章;码头上已人头攒动,寻访海外仙山的旅客开始兴尽返航。踏上“东极轮”回望海湾半山腰上层层叠叠面朝大海的石头房,突然想到《秋天的童话》中,发哥对钟楚红说,我的理想是开一家面朝大西洋的酒吧,等着我喜欢的姑娘。
心中期待,那是否会成为我重返东极岛的理由。
TIPS:
行:
1、至宁波后,坐汽车经轮渡到舟山本岛,舟山本岛分定海和沈家门,定海和沈家门都有公交车到达半升洞码头,票价2元,也可打的前往,最多十元搞定。
2、至东极的渡轮名为东极号,每天一班,早上8:15从半升洞码头出发,行程要3小时左右。节假日下午加开一班。轮船卧铺票55元,普通票50元。沿途风大浪高,晕船者要先备好晕船药。
3、庙子湖到青浜岛的渡轮每天一班,早上8:00出发,经青浜岛到东福山。如果人多可包船,一般300元即可包往返。
食:
1、东极的蔬菜水果都得靠渡轮从舟山本岛运送,所以价格较高,节假日因旅客多往往翻倍,可考虑在舟山出发时自行携带纯净水、零食、水果。
2、饭店里海鲜种类多,但价格贵得离谱。建议等渔民返航后在码头现买新鲜海鲜给餐馆加工。
住:
1、庙子湖岛上,有唯一的一家宾馆——东极宾馆,设施一般,价格稍贵。建议住家庭旅馆,枕山靠海,大概30元/人。
2、青浜岛和东福山,只有渔民旅店可住。带帐篷的驴友多把帐篷搭在渔民的平顶房顶,听涛声入梦也是不错的选择。
游:
庙子湖岛:财伯公雕像、看东极渔民画展厅;
青浜岛:看海上布达拉,小湾洞二战纪念区,参观里斯本号海难遗址;
东福山:看东极民居,在东海第一哨上看日出,感受祖国第一缕阳光,游象鼻山。
东福:念去去烟波
沈家门渔港每天上午只有一班“东极轮”开往东极,节假日下午加开一班。轮船驶出沈家门渔港,停泊的渔船、静谧的群山、挺拔的跨海大桥渐行渐远;海浪开始翻滚、海水渐渐由黄变蓝,涛声、马达声、绕着轮船盘旋的海鸟的鸣叫声组成了三重奏,伴随着我们的船远航。
经过一个多小时航行后,东极终于出现在前方。站到甲板上远望:远处一块巨大的礁石如巨鳖浮在海上,不知名的水鸟绕着黑色的礁石飞翔。忽然就联想到了上古神话:天圆地方,世界四极,各有巨鳖驮陆地浮于海上。
家庭旅馆就在庙子湖岛海湾边石山的半山腰上,霸占了二楼临海的房间后,拉开窗帘,海风山色就洒满了房间的每个角落。拖出躺椅放在阳台上,欲学曹操临碣石、观沧海,不想同行的美女发指令立马杀往东福山岛——据说房东有熟人有船,只要人数足够价格合理随时可以出发。
船舱的座位足够多,但是没有一人就座,大伙儿都在船顶上占据了有利地形,或摄影写真、或临海冥想、或对酒笙歌——一帮驴友比较好的继承并发扬了名士雅客们登高饮酒、横槊赋诗的传统。
东福山岛码头有两条路通往山顶,向左是山涧中直接云天的小径,向右是临海盘旋而上的马路。驴友们扎堆往小路上压,而我们选择了走马路看海景。
路左边,青石砌成的房屋突兀而立,层层叠叠如欧洲中世纪城堡;路右侧,海水扬起波涛越过礁石后在山崖上拍得粉碎,幻化出迷幻的水雾浸湿衣足。距海岛百米处的礁石上立着突兀的灯塔,几十艘各式渔船以灯塔为圆心呈扇形布局点缀在蓝宝石般的海面上。隐隐有悠扬的曲调入耳,是同行的美女妹妹哼起了《渔光曲》;我打开MP3,把声音调得最大,让《渔舟唱晚》的曲调和着海风涛声在灯塔渔船之间回旋悠扬……
返程时从山凹中的小路下山,不同于公路两边的山林野趣,小路边到处充斥着烟火气息:这是岛上渔民的聚居地,一条小溪从山顶涌下,冲刷出窄而深的沟壑,巨大的石板写意地铺在沟上,轻松地让溪水隐形,营造出“空山不见水,但闻溪流潺”的场景;山谷无草亦无树,有成群的鸡鸭在光溜溜的石板路上踱着方步;孤单的黄狗仰天而吠,低沉的声响在石巷中迂回;赤裸着上身的老者,静坐在石砌天桥上,悠闲地吐着烟圈——这里完全不同于南方幽雅的村庄,有陕北窑洞的厚重、西域边城的苍凉。
青浜岛:“里斯本丸”式营救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原本玩得乐不思蜀的我们变得归心似箭,船老大和我们约定下午四点返航,我们准时抵达码头,但却不见船踪。回望和我们同船抵达的驴友,他们已纷纷在岛上的平顶房上支好帐篷,没有走的意思。于是赶紧给船老大挂一电话,可电话没接,我的心立马凉了半截。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在岛上溜达。
码头西边有一块巨石从海平面突兀而起直抵半山腰。其上有三五钓友支起长竿海钓,任风吹浪打,犹自岿然不动,甚有“独钓寒江雪”的悠远意境;山岩半腰,有一美女在倚石独立、静吹长笛,长发与裙带齐飞,宛若女版黄药师驾临东海,玉箫吹响“碧海潮生曲”;我则躺在平滑的石面上凝望庙子湖岛方向,等待着船老大对我们进行终极营救,岩石经暴晒后过雨,坐上去如蒸桑拿,更使焦躁的情绪迸发;岩石上还晒满了不知名的海鱼,空气中洋溢着烤鱼片的腥香——阳光当火、大海扇风、岩石为炉,这烧烤忒气派!
下午五点半,终于把船给等来了。船老大一个劲儿地向我们道歉,因为有驴友拼船,才比计划迟到一个半小时。但是我们已很感激,二战时在东福山岛有过举世震惊的“里斯本丸”号大营救:东极渔民冒死营救被日军击沉的“里斯本丸”号上的军民,没想到今天我们也体验了一把被营救的喜悦。
船开足马力往庙子湖方向赶,环东福的渔船也鸣响汽笛返航,西天落日余辉已散尽,而码头上十来只舢板一齐发动,钓友们纷纷在礁石丛中支起长竿海钓——渔岛的夜曲此刻奏响。
和船老大聊天时,他听说我们没去过有“海上布达拉”之称的青浜岛,于是临时决定更改航线,带我们到青浜岛一看。
船泊近青浜岛时,天已暗下来。从海上升起的雾气和从天空降临的黑暗把青浜岛缠了一遍又一遍,那依山而建的房屋密密匝匝、层叠而上,依稀有几盏灯火闪烁——青滨民居,不似布达拉般肃穆庄严,却有几分“天空之城”的迷幻浪漫。
青浜之美,只在隔海远观。
庙子湖:享碧海蓝天
当清凉的海风吹走一天的灼热后,庙子湖山脚下宽敞的走廓就成了露天的美食广场。全副武装的驴妹们卸去装备,变成了广场上花枝招展的风景。各式各样的海鲜被摆放在饭馆门前的塑料盒中。卷起袖口或者挽起裤脚亲自把海鲜捞起,放到大厨的桌案上,然后翘起二郎腿,甩开折扇,醉在海湾的空朦夜色中。
从点好菜到海鲜上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所谓秀色可餐,海湾的美景让我们忘记了腹中的饥饿:碧海之上舟船往来不绝,那是满载的渔船和整装待发的钓客;翡翠般的天空中有五彩斑点轻巧划动,那是不知名的海鸟和造型各异的纸鸢在自在飞翔;海风拂过脸畔,各式声响敲响鼓膜,调高双耳分辨率细细分辨,依稀听到悠长的汽笛、清新的吉他、爽朗的谈笑……
菜刚上桌,天空就下起了淅沥的小雨,于是几十把各式雨伞就在餐桌中间撑起。一转眼,海湾就成了蘑菇森林。海风轻拂,咸湿的海风夹杂着清新的雨水撒进碗中,化成了最天然的作料,让我们记住了东极海鲜别具一格的味道。
回到旅馆时,雨已停,天已黑。岛上是用柴油发电,因此居民们都很珍惜电能,轻易不开灯。依山而建的民宅,只有几盏灯火和星光交映闪烁。港口有一座灯塔,放射出耀眼的光华,在其光影之下,隐隐可见依山的民居鳞次栉比的景象。
搬出躺椅躺在阳台上,当清凉的海风拂过身体时,一天的疲倦就飞到了九霄云外。脚下平顶的居民楼上,二十来顶帐篷依次排开,那是驴友们休息的地方。而当地居民则纳凉、看电视、下象棋——你秀你的,我活我的,我们的生活有各自的方向。
烧烤、零食、水果在阳台上一字排开,我们以最舒服的姿态躺在躺椅上,挑了最喜欢的食物,谈论起最时兴的话题。山脚下房顶上的驴友们的party已散场,岛上居民的灯光完全熄灭,天地间只有远方灯塔闪烁的亮光和着脚下大海的涛声催我入眠。半夜,一场暴雨把我从梦中淋醒,于是极不情愿地退回房间,把门窗全打开,让房间的氛围和阳台同步调。盖了条薄毯以最快的速度再度入眠。小楼一夜听风雨,更有涛声入梦来。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为的是看到“祖国第一束阳光”。但是老天很不给面子,哈出雾气把整个岛屿罩得严严实实。但我们心有不甘,按原计划沿环山公路爬到山顶。这是一个自西向东狭长的海岛,山脊上狭窄的公路东西蔓延,宛如巨蟒光滑的脊背。海风吹得山顶的松树呜呜作响,细细分辨,松涛之中夹杂着浪声。一时竟有种错觉,仿佛自己正骑在小白龙的脊背上飞腾在东海上空。心中有三分惊喜七分恐惧:喜的是有腾云驾雾的感觉让自己感觉一飞冲天;恐的是这小白龙突然神龙摆尾会把我们葬送在东海的烟波中。
坐在山顶的八角亭中远眺:港口中渔船已开足马力往外冲,奏响了“渔港晨曲”序章;码头上已人头攒动,寻访海外仙山的旅客开始兴尽返航。踏上“东极轮”回望海湾半山腰上层层叠叠面朝大海的石头房,突然想到《秋天的童话》中,发哥对钟楚红说,我的理想是开一家面朝大西洋的酒吧,等着我喜欢的姑娘。
心中期待,那是否会成为我重返东极岛的理由。
TIPS:
行:
1、至宁波后,坐汽车经轮渡到舟山本岛,舟山本岛分定海和沈家门,定海和沈家门都有公交车到达半升洞码头,票价2元,也可打的前往,最多十元搞定。
2、至东极的渡轮名为东极号,每天一班,早上8:15从半升洞码头出发,行程要3小时左右。节假日下午加开一班。轮船卧铺票55元,普通票50元。沿途风大浪高,晕船者要先备好晕船药。
3、庙子湖到青浜岛的渡轮每天一班,早上8:00出发,经青浜岛到东福山。如果人多可包船,一般300元即可包往返。
食:
1、东极的蔬菜水果都得靠渡轮从舟山本岛运送,所以价格较高,节假日因旅客多往往翻倍,可考虑在舟山出发时自行携带纯净水、零食、水果。
2、饭店里海鲜种类多,但价格贵得离谱。建议等渔民返航后在码头现买新鲜海鲜给餐馆加工。
住:
1、庙子湖岛上,有唯一的一家宾馆——东极宾馆,设施一般,价格稍贵。建议住家庭旅馆,枕山靠海,大概30元/人。
2、青浜岛和东福山,只有渔民旅店可住。带帐篷的驴友多把帐篷搭在渔民的平顶房顶,听涛声入梦也是不错的选择。
游:
庙子湖岛:财伯公雕像、看东极渔民画展厅;
青浜岛:看海上布达拉,小湾洞二战纪念区,参观里斯本号海难遗址;
东福山:看东极民居,在东海第一哨上看日出,感受祖国第一缕阳光,游象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