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当过知青的“美帝”女儿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tomb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秀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人生经历充满传奇性;她生于纽约,长于中国,“文革”期间被下放山西三年,流放新疆南部沙漠九年。她的父亲是美国外交官,母亲是中国人,1946年生于美国,两岁时被母亲送回中国,在中国经历了考大学“不宜录取”而到山西农村务农、后又转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岁月,直到1978年,才历尽艰辛回到美国。回美后,曾任教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姜霍普金斯国际关系研究院,讲授中国古典文学、现代中文等;她参与编写的语言教材,至今仍是美国十所著名大学及加拿大、瑞典等国政府所使用的教科书。她是美国人,也是半个中国人,用华文写作,迄今已出版了30多本著作。以下是她回忆插队时最难忘的一段生活。
  我和23位学生以及一位带队干部来到山西曲沃县林城公社林城大队,
  我们到了林城,住进了一个挺宽敞的三合院,这地方本来是大队的仓库。北房是女生宿舍,西房是男生宿舍。行李被褥各自安顿在木板床上,箱子放在床头,搁些饭碗之类的零碎东西,脸盆脚盆放在床下,这就是每个知青的那点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了。东房是灶间和仓库。开始的一些日子,大队派了一位贫农为我们掌厨。没多久,知青们轮流帮厨,就完全自力更生了。
  棉麦之乡,富裕是富裕,劳动却是非常苦重的。两季麦子一季棉花再加上玉米粟子各种杂粮,种与收早已不止是春秋两季、农忙时节起五更睡半夜是寻常事。单是棉花种植一项就有无数活计半点不能马虎。间苗整枝打叶杀虫除杂草还算好,摘棉花和拔花柴这两项最是要命。本来,知青们的工具都是放在仓库里。很快地,大家都明白了工具利落能够省不知多少力气的真理,铁锹、锄头、镰刀、花柴钳子都各自放在自家床头,好好看管,精心保养。我自己的铁锹镰刀都磨得飞快,夜深人静在月光下闪出刀光剑气。
  地里的活相当苦重,我的腰常常痛得好像是断成了两截。傍晚收工后,我带着两手血泡,坐在女社员家的炕头儿上,由着裹着小脚的大娘用一根在烛火上烧过的针穿透,挤出血水,再从一个小瓶子里挖出些油膏涂抹在伤处,我便觉得好多了。年轻的女子们还教我用一条家织布裹住手掌。伤好之后,手掌上留下厚厚的茧子,我干起活儿来就更利落了。
  1977年,我为了回到美国去,与北京市公安局外事科的工作人员有长时间的非常深入的对话。“你母亲起了关键的误导作用,她曾经向组织上反映,你需要认真的思想改造。”这位工作人员非常清晰地告诉了我这件13年前我完全不知情的往事。而且,1976年,我已经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椎裂,完全不适合重体力劳动。但是,那时候我已经在山西和新疆劳动了整整12年,老伤加新伤,注定了我将与剧烈的疼痛共度余生。
  来林城之前我连扣子都没有缝过,很快地,我学会了拆洗棉衣、缝缝补补,然后,我学会了做鞋。我请外婆将鞋底放在信纸背面画下来。1983年我从美国到驻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工作,回家看外婆,她老人家脚上居然还穿着我做的布鞋,很旧了,却还很跟脚。外婆笑眯眯地说:“新鞋没有旧鞋舒服。”那时候,我非常非常想念林城的女子们,满心都是感激。
  老实说,林城的人们待我是很厚道的,我的肤色、我的长相、我的复杂的背景都没有成为农民与我之间的隔阂。也就不到一年吧,大队梁书记看我毫无心机地无日无夜地苦干,再加上一口纯正的北京腔,就让我晚上在广播站给社员们念新闻。1965年推广汉语拼音,在农村展开扫盲运动,我两天之内便熟练了这一套拼音法,不但在“扫盲学习班”教课,还主动“送字上门”。妇女们家务繁重,晚上没法子出门念书,我就走进她们的家,坐在她们的炕头儿上,手把手地教她们。妇女们对识字这件事的渴望让我感动不已。
  在这个亲密的活动里,我又发现了农村女青年对毛衣的热爱。女知青领口袖口露出的鹅黄、粉紫、天蓝每每吸引着农家少女羡慕的目光,于是在送字上门的同时,我开始教她们织毛衣。没有多久,挑着担子走乡串户的货郎们都知道毛衣针有了市场,曲沃县和侯马市供销合作社的腈纶毛线也销售—空。农家女青年开始走进女知青的宿舍,多半是为了学习新的针法。这是真正的城乡交流,这种交流带来的和乐融融完全超越了阶级成分带来的隔阂,阶级斗争的风雨完全消失在缤纷的色彩之中。我想,那—段时间,女知青们的心里都充溢着短暂的快乐。
其他文献
时光流不走魅力。他们因戏相识相恋,结为伉俪,彼此扶持。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亲身演绎了比电影中、舞台上的故事还动人的爱情佳话……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平遗孀杜粹远  磨难出真情,思念绵长  □本报记者 彭立昭  我们这一代人认识著名电影艺术家、“22大”影星之一的张平,恐怕就是从他在电影《小兵张嘎》里扮演的老钟叔开始的。张平在银幕上塑造了40多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他在电影《钢铁战士》、《风暴
期刊
年过7旬的伊增朴老人多次被评为石景山区金顶街的优秀党员、公益标兵、身边榜样、社区文明之星……如今,他依然身体力行,写相声、小品、快板笔耕不辍。可他身世却很特殊,有为周总理和外宾讲解过“大寨”,他的声音被收音机电波带到全国各地;有和剧作家老舍多次的畅谈,有得到全国作协老前辈批改过的手稿……记者采访时,听他说起年轻时在全国农展馆做宣讲员的故事。  伊老给我翻出了很多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1965年春他
期刊
“文革”时学校停课了,我们那会几十五岁。1966年的国庆节过后,按照以往的惯例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下乡劳动,但是学校一点复课的动静都没有,我跟几个同学商量,咱们能不能去农村劳动,这样可以聚合人心,也是社会实践锻炼意志的机会。我把我的想法一说,他们都同意这种做法。说干就干,我找二班同学荆惠君,他家是农村的,哥哥还是生产队长,到他家一说,他哥哥说非常欢迎,正直秋收队里正缺劳动力。第二天我带着20多人的队伍
期刊
不到20岁到市政单位工作,一直到60岁退休,40年来我目睹了首都同日新月异的变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是在郊区修一条山路、架一座简易的桥。民革开放以后,一条条宽畅的路、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在城区、郊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北京变得更美了。身为市政人的我,一年365天和我的同事们始终奋战在沸腾的工地上,尽管工作又艰苦又劳累,但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为首都贡献,为百姓造福——值得!”。  当年,二、三环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张琳)日前,正在北京卫视红星剧场热播的41集温情励志大戏《老有所依》的主创人员来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大红门街道,与这里的热心观众就“养老问题”展开一系列互动交流,同时也为社区老人送上血压仪、足浴盆、按摩仪等“贴心健康大礼”。  《老有所依》是赵宝刚导演走访四十多家养老院,并结合父母和岳父母的真实故事创作出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聚焦“晚年”话题,讲述了年轻一代在父母老去时,该如何平衡年迈
期刊
11月19日,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因肝癌去世,而与北京电视台有过过节的郭德纲随后发布一条微博:“一去残冬晓日红,三杯泪酒奠苍穹。鸡肠曲曲今何在在?始信人间报应灵。”并附一张红双喜配图,引起各界激烈的讨论,谴责他“太缺德、不厚道”。当天,郭德纲删除了此条微博。  对公序良俗的大不敬  鲁迅先生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笔者化用一句:活着的人倘连死者都不放过,那就真真是白活了。谁连死者
期刊
近日,丹东、铁岭曹操后裔见面,商议修缮家族大谱,把全国9支曹操后裔紧密联系在一起。东汉末年,硝烟弥漫,曹操以其过人的才智、胸怀,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日前,作为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后人的两个分支,丹东、铁岭曹操后裔在《辽沈晚报》见面,同宗血脉的亲人从此不再陌生。曹魏先祖、《红楼梦》、修缮家族大谱……两家人一见面便有聊不完的话题,由于地域、文化等不同,多数时候,两家人的观点存在着差异。“我们都
期刊
母亲经常和我们讲发生在她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她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她讲的一个“老戏谜”的故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那时候,母亲还小,村里有—个从外地逃荒来的人,我们这里管这种人叫“跑盲流”的。因为他是外地户,自然没有他的土地,他只好在村里的煤窑上出苦力。他每天吃的几乎都是窝头就成莱,再加一碗汤,一年到头不见细粮,就更别说荤腥了。他爱抽烟,自己又买不起,只好弄些劣质的旱烟卷着抽。赶
期刊
“坐骑”永存土耳其  从中国到土耳其,驾驶摩托车沿公路旅行30747公里,这是“90后”川妹子练明乔23岁时的一次壮举。今年7月3日从成都出发,青春的车轮一路碾过蒙古、俄罗斯、芬兰、挪威、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荷兰、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希腊,最后到达土耳其——在这里,陪伴她跋涉艰辛旅程的那辆摩托车已被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拉赫米·库奇汽车博物馆永久收藏。“半年前说‘我要去’是承诺,半
期刊
作为清扬品牌主题曲《闪耀》的音乐监制,台湾金牌音乐人姚谦日前专程赶到上海为“清扬音乐纪元”的启动仪式助威。作为乐坛的资深制作人,姚谦对音乐一直都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在潮流多变、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音乐人更应该专注自我,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不会被他人的光芒所掩盖。他说:“就像是《闪耀》这首歌中所表达的含义,未来就。在眼前,我们要勇敢接受各种挑战,去赢得无懈可击的精彩。”  在《闪耀》之前,杨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