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理轻文”现象的发展趋势及教育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的中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而“重理轻文”现象是诸多问题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其他教育问题都与这种文理失衡现象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教育现象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很难适应全方位的发展。本文就“重理轻文”现象形成的原因,美国文理不分科的好处,高考文理不分科改革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重理轻文  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19-01
  一、重理轻文现象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推崇儒家思想的国家,重伦理道德,轻科技与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正是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存在“重文轻理”的现象。后来西方用洋枪大炮侵略中国以后,也来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实用主义思想,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也让中国人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洋务派开办新式学堂,重科学、重实用。“重文轻理”现象慢慢发生了变化。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进一步加强理科人才的培养。1931年国民会议通过《确立教育设施趋向案》,提出“大学教育以注重自然科学及实用科学为原则”,通过加强理科削弱文科而达到事实上的文理均衡。我国高等教育真正开始走上重理轻文的道路,始于新中国建立之后。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家急需实用性理工类人才,很重视理科,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1952 年至 195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工程和科学学科受宠,而人文社会科学因其“资产阶级性质”遭到冷落。改革开放后,重理轻文的势头仍然有增无减。由于人们对计划经济的思想根深蒂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考定终身”,考个好大学,分配好工作,在当时掌握一门技术被看作是“铁饭碗”的保证。到目前为止,“重理轻文”现象依然存在,中国的理工科学校多,专业多,招生数量又大,而文科学校少,招生数也少。大学对理工科学生的经费投入对比文科而言是多一些,所以对于一些家庭环境困难,又想依靠奖学金,经费维持生活的学生,必然在报考专业的时候有所考虑,有导向的去选择理工科。大部分学生在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还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据2013年度《中国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2012届高校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在前50位的专业中,有41个为理科专业;2012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中有39个为理科专业。而2012届薪资较低的前10位的专业中,全部都是文科专业。因此很多家长会在孩子读高一的时候,就灌输一种思想,读文科不仅辛苦3年,大学以后毕业找工作也苦难,因此想读文科的这种想法早早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二、美国文理不分科的好处
   根据世界前500名大学排名,我们知道世界上前20名的优秀大学,美国占了80%左右,所以世界各种教育体系中,美国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这也体现了美国文理不分科的好处。美国的教育不分文理科,甚至有些专业博士招生也不要求专业对口,正是这种文理融合让美国产生一大批创新人才,包括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他将完美的工艺与技术融合在一起,把简单的手机变成一件件艺术品。美国没有高考,只有测试学生一般能力的SAT考试。这种考试只考察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三种能力往往就是要文理科思维相结合。反观中国,很多理科生不懂文史哲,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文科生基本上不懂理化生,像这样的畸形人才走上社会,会有多大贡献呢?学校引导学生选择理科,是一己私利的表现,即追求升学率,要眼前利益,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究其原因是现行的高考制度造成的。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核心素养,这种现象明显与核心素养价值观背道而驰。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有多少是合格的呢?笔者认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最基本的就是先取消文理分科,让我们的教育能够均衡发展,而不是一条腿走路。
  三、高考文理不分科改革
   目前,國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重理轻文现象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到2017年全面推进,争取在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即高考不分文理科。2014年启动的全国性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的上海和浙江在2017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该年高考,浙江、上海两地的考试科目将采用“3+3”模式。除语数英3个主要科目外,其他3门选考科目,上海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外语(课程)考试均为一年两考。两地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并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四、文理不分科新改革存在的问题
  文科不分科新改革以后,这种“3+3”模式是不是就最符合中国国情,最完美的呢?任何新改革都会有弊端,从目前实施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浪费严重。学生选科不总是凭兴趣爱好来选的,大多数学生是按学科的难易度来进行选科。由于文科中的政治相对较难,因此选择历史和地理的同学增多;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这样的选择情况造成原本的历史、地理、生物老师奇缺,而原本的物理、化学老师偏多,教师资源浪费严重。从长远看,将来大学报考物理、化学专业的人数减少,会使得相关专业人才短缺,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会远远落后于其他科技强国。因此有人笑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家。
  2.分层走班收效不佳。新高考制度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所以分层走班是每个学校的必然选择。从实施情况看:走班制很难有固定的课表,而且来自于不同班级的学生因合格考或等级考暂时汇集在一起,学生人数多,没方法兼顾所有学生每一科的水平差异,只能按照已有的老师和开设的班级数量来分班,因此教与学的效果都不理想。中国式走班和外国学生走班,因数量不同,效果也不同。
  3.英语考2次不合理。本来部分省市已经拟出台政策取消高考英语考试,现在变成英语考2次,而且总分150分,使得英语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学生不得不重视。
  4.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各个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负担更重。部分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会落后,周末还报补习班,使得学生休息时间更少。
  五、结语
  虽然部分地区已经进行文理不分科改革,但是“重理轻文”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树立“文理并重”的教学理念。首先从教师开始,教师做好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学生。(2)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任何改革的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改革的推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即生长”,希望通过改革,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海涛,景安磊.新高考改革助推教育升级[J].教育研究,2015,8:91~97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全面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组织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时,必须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及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在组织科学教育过程中克服解决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教育观念和幼儿个体差异等问题,从而推动幼儿科学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实践  【中图
期刊
【摘要】备课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分析学情后而制定的一系列课前活动。布鲁姆曾指出:教育成为一门艺术的前提是所有有可能出现在课堂中的结果都能被授课者提前预料到。由此可见,备学生才是一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教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基于课堂实施中是否合理的划分了教育目标,而这种合理的划分就取决于备课的完整度。海外汉语课堂中,学生情况相比国内情况会更为敏感和特别,其中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因此備学生的必要
期刊
【摘要】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数有很多,例如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数据来源采用了遵义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1)班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分析,最后总结出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据统计 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本项研究选择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的部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从档案管理规定、学生对个人档案内容的了解程度和学生档案与个人职业生涯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目前民办高职在校生对学生档案的了解情况,以此促进学生档案材料的良性积累。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生档案 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45-02  提高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大数据的发展,还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尤其是成人教育事业。为了更好地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关于新媒体时代利用大数据促进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大数据 成人教育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253-02  一
期刊
【摘要】每个学科教学总是会存在这样一部分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低下,处于“游离状态”:不看课堂导学,不听老师讲解,不完成课堂任务,不提交课堂作业,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潜能生”。下面将从信息技术的一节课去了解“潜能生”,从而探寻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潜能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发展幼儿园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幼儿尽快融入社会。体育运动在幼儿心理健康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体育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二者的充分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基于此,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当前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定位以及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竞争实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电子商务专业 教学实践  【中图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校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国际处网站是面向国际学生的窗口,该网站内容详实,编排合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本文对阿尔伯塔大学国际处网站的内容、编排及信息整合进行了简要梳理,以期为中国高校门户网站的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网站 服务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9
期刊
【摘要】职业素养教育關乎学生就业问题。学生职业素养不仅表现内在的观念素质,而且还会具体表现在其日常处事行为当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建筑类学生应具备知识基础和结构都不相同。基于就业本位观念,建筑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需高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上作努力,进而提高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 建筑类学生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