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抑制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实用防盲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经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假说集中与多元醇通路的异常、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堆积、蛋白激酶C及氨基己糖途径有关。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作为统一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分子,与DR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密不可分,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可成为DR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3日至2007年3月27日,作者在印度马杜赖Aravind眼科医院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白内障手术培训:从一个在国内仅做过10余例超声乳化手术的眼科医生过度到能独立完成囊外手术
<正>一、现状和问题盲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盲治盲工作,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的首要致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8例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情况,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恢复正常眼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
探讨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受限制的特殊人群,应用散瞳、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热敷等局部治疗方法,对43例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的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