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是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与无罪推定原则、人权保障理念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设计"之一。现行《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适用条件中"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理解与认定问题,是正确把握取保候审制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取保候审适用率的重要因素。从立法层面来看,"社会危险性"标准的认定存在局限性。实证研究表明,"社会危险性"的司法认定是一个系统分析、综合考量的认证过程,有一定的逻辑法则可循。在现行取保候审制度的框架下,利用风险评估理论和统计学方法,构建"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机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