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中,有个很特别的单词,叫samurai,这个单词,是专门用来称呼日本古代的一个特别的阶级,这个阶级便是日本历史中所独有的一个阶级——武士。我们对于古代的日本,其实了解甚少。除了历史书上大书特书的“遣唐使”之外,武士和忍者大抵是听得最多的一个日本历史词汇,其实忍者也是武士阶级中的一支。
  公元1世纪到4世纪,有大批避乱的中国人、朝鲜人,他们沿着不同的道路,或从山东半岛,或从朝鲜半岛,或从江浙沿岸,涌入到了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岛——日本。日本的历史书管这个时代为“渡来人时代”。这些渡来人皈依了日本的大和政权,也给大和政权带来了数不清的馈赠,像水稻、汉字、建筑、佛教等等。这些馈赠直接催生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和国家政权的正式形成。
  经济的腾飞,使得日本开始夜郎自大。公元663年,不自量力的大和国发兵援助被大唐围攻的朝鲜百济国,企图染指朝鲜半岛。大唐正式对大和宣战,在白江口一战中,尽歼日本大和舟师。这是日本大和第一次见识到了一个大陆帝国的威力。大和的天智天皇得知大和军队在白江口惨败之后,立马在沿海的九州修筑防御工事,增派军队,生怕大唐会渡海来袭。一时间,日本本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白江口之战,也使得日本人知道了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最强大的帝国。清醒过来的日本人马上派人来到大唐,愿意臣服大唐。并开始持续不断地派出遣唐使,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两百年间,近三十批遣唐使,给日本大和带回来了各种技术工人、各种建筑模型、各种理论书籍,那时的日本,就是个笼罩在海雾之中,山寨版的“唐帝国”。
  公元794年,日本的桓武天皇费尽心力,终于摆脱了强大的佛教寺院势力,将京师迁到平安京,从此又开启了日本近四百年的“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班田制度崩溃的时代,也是武士崛起的时代。所谓班田制度,便是土地国有,百姓不得私自买卖;农民在班田上耕种,绝大部分的粮食要上交国家,自己只能勉强度日。除了这些,农民还要交纳各种苛捐杂税以及为国家服各种劳役和兵役。所以说,班田制度下的日本农民,就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到了平安时代的晚期,大量的农民忍受不了如此的剥削,纷纷逃亡到山林海岛,这样造成大批的班田荒芜,班田制度已经开始接近于崩溃。
  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好山好水,那些逃难到一些穷山恶水的农民,虽不能耕种但也得吃饭。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做起了“很有前途的职业”——山贼和海盗。很快地,日本就先后出现了“东国马党”和“西国海贼”两大强盗集团。最有名的是大盗物部永氏。他部众数千,纵横日本十多年。朝廷始终拿他没办法,因为朝廷缺兵。原来的班田制度下,耕种的农民都是义务的兵,并且是免费的,朝廷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现在班田崩溃,农民逃亡,朝廷便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尴尬的地步。没有办法的朝廷便只能去找那些大地主、大庄园主、大豪门求助。这些大地主们无非是官僚的亲戚或后代,他们有田又有钱,生活乐无边。朝廷便让他们招募勇士,组成一支叫“健儿”的军队,去讨伐山贼和海盗。
  这些“健儿”即是未来日本武士的一个雏形,但毕竟只是一个雏形,他们仍是属于兵的范畴。健儿中的一些孔武有力者、有关系背景者、能征善战者便开始脱离健儿这个组织,成为朝廷的京武者,有些幸运儿还能从京武者爬升到泷口武者。泷口武者就很牛了,是专门给天皇陛下站岗放哨的。京武者和泷口武者便是后来的武士。在当时,他们统一被称为“侍”。所以,有款很流行的日本格斗游戏,名叫“侍魂”,其实便是“武士之魂”的意思。
  日本的国土狭小,而且资源贫乏,当天皇的皇子皇孙越来越多时,皇族是无法白白供养这么多闲人的。于是一些旁支的皇子皇孙和一些大臣的旁系子孙便只能外出到地方,自寻生路。这批下放的皇亲贵戚和侍者渐渐在地方上合流,最终形成了日本历史上一个蔚为大观的阶级——武士阶级。
  我们再来说一说日本武士的祖师爷——平将门。平将门在日本的历史上大大的有名,可以和我国的蚩尤相比。日本人称平将门为“最大的枭雄”和“日本古今最大的凶逆之人”。平将门这位仁兄便是当年皇子皇孙中下放的一批。他的爸爸平良将是关东地区镇守府将军,他的爷爷平高望是关东上总的长官,他们的家族便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坂东平氏”的武士集团。平将门自幼被送往朝廷充当人质,成年后回到关东继承父亲的位置。但他的伯父平国香却私吞了平将门爸爸遗留下来的很多土地。第一次,平将门选择了忍气吞声。但随即而来的是伯父们和岳父无休无止的侵犯。本性凶狠叛逆的平将门,终于爆发了。他领兵杀向岳父源护的三个儿子,在野本之战中,平将门全歼源家军队,杀死源护的三个儿子。然后残忍的平将门洗劫了岳父的领地,焚烧了五百多户居民的房屋。
  一不做二不休的平将门随后又领兵杀向伯父平良正的领地。平良正只身逃跑,来到平家硕果仅存的长老级人物平良兼家中,痛哭流涕,哭诉着平将门的无法无天和凶狠残暴。平良兼遂起兵讨伐族中叛逆平将门。但老朽的平良兼根本不是狡诈的平将门的对手,一战下来,全军覆没。他又只能跑到京都向朝廷哭诉了。
  朝廷遂发大兵征讨平将门,平将门领兵抵抗,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中,给了日本小说家和画家无限的话题。凶猛如修罗的平将门提起铁棍,和六名生死不离的影武者杀向朝廷大军。他们杀退了一波又一波的士兵,最后筋疲力尽被箭射死。
  朝廷对平将门是怨恨无比,但日本历朝历代的武士们却视平将门为保护神,每次出征前都会朝他的雕像膜拜。对于武士而言,平将门独具的魅力究竟何在?拥有着一支千锤百炼忠诚无双的军队,为保护自己的封地不惜与任何人一战,甚至逆天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物,怎么不让武士们所折服?何况对自己的祖师爷,又有谁不爱戴?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射手的世界海阔天空,他们性格开朗,思想活跃,注重文化修养,同时又不忘放眼世界。人在现实生活,但思想常常飞向遥远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敏捷的思想跳跃着,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又在那,使人觉得近在眼前,又仿佛远在天边;既志同道合,又仿佛格格不入……  送走了金色的秋天,又将迎来冬天的寒意,射手们已迫不及待地要出征到他们所渴望的广阔天地里驰骋。这一座出生的人,一般对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外出
期刊
晓意知道自己是嫉妒同桌叶法拉的。她拿着美国亲戚寄来的迪斯尼毛绒玩具,穿着专卖店里的品牌篷篷裙,每天有专车接送上下学,这些都不算,叶法拉还学习好,她的英语比英语老师说得都标准,她每次考试轻轻松松考前三名。人有好运气可以,但怎么能所有的好运气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呢?  安晓意想不通。班里的女孩也都想不通。  付锦绣说:“安晓意,你别理你同桌,你看她得瑟的,不就是为西部旱区捐款吗,家里有钱多捐点有什么了不
期刊
小毛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正在学校整理东西。  马上就要放两个月的暑假,办公室抽屉里的杂物,有一些要留,有一些要扔掉。  “我已经到学校门口了,你快点出来吧。”  “好的,马上马上!”  到校门口时,看到他正站在一辆白色的LEXUS前,朝着我笑。    小毛是我八年前教的学生,当时的他念初三。高中毕业后去了英国曼彻斯特留学,一个星期以前刚从英国回来。  “先去你家看看,再请你吃饭,然后一起去看个小节
期刊
【励志】     成长是越来越好的自己。  我现在很努力地纠正自己一些错误的习惯,比如跷二郎腿,比如走路含胸,比如吃饭挑食,我相信我能变得更漂亮更有气质,我相信我是一个让人愉快的人。  长大真的不好吗,其实我不觉得。很多时候我想到未来要一个人打理很多事,会有无数繁琐的细节等着折磨我,就觉得害怕。  但想想,认清这个世界才能更好地爱她。现在说这些好像还太远太空,不过到时候真的面对这些,一定也会怕人把
期刊
电影《寻找梦幻岛》中的主人公名叫詹姆斯·巴利,是伦敦有名的一位作家,并且有一个善于交际的妻子。平日里,他喜欢去附近的肯辛顿公园创作、遛狗、看看报纸等。因为昨晚的新剧首映令人大失所望,所以他决定去公园找些灵感,带着报纸、他的狗和他挫败的心。是的,当你的作品被喻为“一团垃圾”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是致命的。不过,还好巴利先生仍怀有单纯与乐观。他的写作世界坚不可摧。  巴利先生往长凳上一坐,翻开了报纸。  
期刊
青春这个词,似乎太耀眼,总是那么容易被提及。然而青春究竟是什么,却没有标准答案。许多年前,那个叫郭敬明的人曾给过它一种定义,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如同一语道破天机,这道饱含成长滋味的伤于是开始大行其道。  简单的比喻,生生把青春割成两半。然而我们相信,这与个人崇拜无关,与无病呻吟无关,真正割开伤口的刀锋,不是某个人、某句话,而是时间。我们在青春岁月里打马而过,学会长大,明媚或者忧伤,不都是时间给
期刊
电容是现代电子电路的四大组成元素之一。作为一种基础电子元器,电容是节能灯、电视机、收音机、音箱、电脑等的组成部分。电路板上都有电容勤劳的身影。不过电容做事很低调,只从事幕后工作。消费者一般看不见它们。  一般只在物理课程中出现的电容元件,其实还不能称之为电容。它是以两片金属箔做电极,电极上连接着引脚,介质为涤纶或聚苯乙烯。这种结构称为素子。当它穿上化学盔甲之后,它才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电容。  那为什
期刊
“乖儿子(如果是闺女,千万别跟妈计较),你好!我是你娘,你亲娘,你风华绝代的亲娘……”曾经,以此为开头的一封80后女孩写给未来儿子的信风靡网络。而如果你有机会接触中学生的博客,或者有机会翻开他们的日记本,就会发现类似令人捧腹大笑或者“无言以对”的书信并不少见。他们为“未来的未来”写信或者写日记,或许是纯粹好玩,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儿私人乐趣,也或许是借此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对现实的“抗议”,
期刊
2010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不过据记者了解,曾因“互掐”而引得舆论哗然的北大、清华至今仍有笔账没有算清。众所周知,每年高考后最热闹的大戏便是北大跟清华的“状元之争”。而今年大概是两大名校都入戏太深,以至于抽身困难。  争议源于各省“状元”纷纷落袋之后,北大率先向媒体发布了“喜讯”:全国各省份文理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仅隔一天,清华招办也向全国各大媒
期刊
看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一定觉得这也问得太没水平了。不敢给老师取外号,那还算什么学生?事情的确如此,在学校里,没被学生取外号的老师几乎绝迹了。而且深究起来,老师所获得的外号,通常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深意”,一种是因为太恨,一种是因为太爱。  不过我们今天并不想就事论事说“外号”,而是想聊聊与“老师”有关的作文话题。在仍旧摆脱不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假设要你在作文里写一位老师,你会把老师写成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