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5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组为参照组、实验组,参照组开展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实验组开展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6.55 %显著高于参照组79.31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45 %低于参照组20.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切口愈合,有积极临床价值。
  【关键词】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一次性手术成功;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040-02
  上消化道息肉为临床常见消化科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为确保患者生命健康,避免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为内镜下电凝电切术,而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应用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中,术野更清晰,安全性更高[1-3]。本次研究则通过对比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探究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应用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5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确诊为上消化道息肉;②息肉直径在2.5 cm内,息肉个数小于20个;③对于本次研究内容,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脏器病变;④存在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或新陈代谢异常。
  遵循随机原则将纳入本次研究的5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分组为参照组、实验组。参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54±3.49)岁,息肉直径1.0~2.4 cm,直径均值为(1.76±1.13)cm,其中炎症性息肉患者13例、增生性息肉患者8例、腺瘤性息肉患者8例;实验组2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3~58岁,年龄均值为(38.41±3.45)岁,息肉直径1.1~2.3 cm,平均直径(1.78±1.11)cm,其中炎症性息肉患者15例、增生性息肉患者8例、腺瘤性息肉患者6例。两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开展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即采用奥林巴斯内径台车仪器,配套选择电刀、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等,调整电凝指数2~4档,调整电切指数2.5~4档。取患者体位为左侧卧位,给予患者咪唑安定0.01 mg/kg、芬太尼1 ug/kg、丙泊酚1 mg/kg药物静脉推注以行麻醉处理。将无菌纱布浸润于0.9%氯化钠溶液中并覆盖于电极板上,于内镜下观察患者息肉情况,如位置、大小、性状等,并根据息肉具体情况选择电刀尖电灼、圈套器切除方式开展。切除结束后以圈套器取出息肉并取出内镜。行息肉切除过程中,要求尽可能维持息肉干燥,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出血、溃疡等情况。
  实验组开展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即采用 OLYMPUS CLV-260无痛胃肠镜仪器,电凝指数、电切指数设置与参照组相同。麻醉方式与参照组相同,在置入胃镜前需确认患者息肉大小、位置等具体情况,将息肉表明粘液吸净后将息肉充分暴露。电切圈套器经胃镜活检管道置入患者胃肠腔,于胃镜直视下对息肉行圈套处理,避免过度拉扯息肉根部以防出血。待息肉呈紫色时启动高频电源,电凝后行电切处理,间断通电。电切处理后观察是否出现溃疡、出血等情况,以圈套器取出息肉,并将胃镜退出。
  1.3评价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2个月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成功情况。若患者息肉基地凝固变白,且病灶完全消失则视为一次性手术成功。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常见并发症有感染、腹痛、穿孔等。
  1.4数据处理 采取SPSS20.0对本次研究有效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形式表示,采用c2检验行组间数据比较;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作数据对比。P<0.05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6.55 %(28/29)显著高于参照组79.31 %(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0616,P=0.0439<0.05)。
  2.3两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并发症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息肉是指于上消化道粘膜出现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于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且临床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疾病与年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疾病早期无明显疾病症状,而随疾病发展,易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情况,甚至导致癌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4-6]。   临床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多采取常规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有一定的疗效。但因患者机体胃肠蠕动快易导致患者出现穿孔、出血等情况,且一定程度会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机体负担。相比之下,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療可有效避免以上问题,该术式属微创手术,于无痛胃镜下开展手术治疗有效减慢机体胃肠道蠕动,且手术视野更为清晰、稳定,提高疗效同时确保临床安全性[7-9]。本次研究结果数据即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6.55 %显著高于参照组79.31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45 %低于参照组20.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知,无痛胃镜可准确定位息肉位置并确定息肉大小,为提高一次性切除成功率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无痛胃镜电凝电切借助电流产热,通过加热、蒸发息肉组织的水分,有效减少消化道分泌物的产生,并降低蛋白活性,对切除息肉促进作用,而电凝可达到彻底、快速止血功效,对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有显著效果[10-11]。而王慧、张恩、王勇等人的研究《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分析》[12]结果表明,开展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观察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治疗时间(4.72±1.50)min短于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9.05±2.00)mL,并发症发生率9.38 %低于对照组21.88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与本文结果相似,有可参照性。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开展基于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促切口愈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伏继波.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22): 80-81.
  [2] 狄萌.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24): 103, 159.
  [3] 刘文芳.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4): 39-40.
  [4] 王波.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3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1): 27.
  [5] 程思根, 李畅民.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 34-35.
  [6] 桂道军.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探讨[J]. 中外医疗, 2016, 35(22): 105-107.
  [7] 黄薇, 王丽, 池祥波, 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饮食保健, 2019, 6(7): 240-241.
  [8] 李文东.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7): 43-44.
  [9] 李岩. 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4): 35-36.
  [10] 张强. 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22): 18-19.
  [11] 贾傲. 消化道息肉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6): 53-54.
  [12] 王慧, 张恩, 王勇, 等.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10): 89-89, 1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討清远市清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清远市清城区的学龄前儿童,共计552例,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体格测量、体格检查以及问卷调查三部分。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各年龄阶段的身高、体重为标准,分析当前清远市清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在552例儿童中,低体重发生率为2.36%(13/552),生长发育迟缓率为3.44%(19/552)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討纳布啡预处理对成年女性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成年女性患者10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9~60岁,BMI 18~25 kg/m2,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N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纳布啡5mg,C组患者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后嘱两组患者取左侧
【摘要】目的:分析在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于产妇出血症状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入院进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对患者术中出血问题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使用卵巢动脉结扎法进行干预,对产妇临床症状干预效果与出血量数据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表明,在干预效果方面,研究组有效率高于
【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参与研究,以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加以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观察相比较,對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效果。方法:本文观察病例筛选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选取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将最终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且肺功能指标以及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盐酸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选择本院6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盐酸哌罗匹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康复疗效(NOSIE)、精神分裂症症状(PANSS)、阴性症状量表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改善及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9月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临床资料,将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片治疗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将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成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鼻塞、鼻痒、喷嚏、鼻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