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繁荣下的微观代价

来源 :中国物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经济增长。2006年的中国经济延续了这一增长势头,上半年GDP增长达到10.9%的高速度。从企业获利情况来看,能源及资源类企业、银行、电信、电力、钢铁、有色金融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获利能力。中国近一两年的宏观经济,似乎已达到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境界。
  一般而言,在一个良性的经济体系中,宏观经济的繁荣与微观企业的兴盛相伴而行。套用一句中国老话,“大河涨水小河满”,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能够显示宏观经济的繁荣。然而,如果我们观察近几年的企业经营情况,则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形,小企业正处于快速的萎缩状态。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中国的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起步,到1999年左右到达高峰,之后则江河日下。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净减少30.1万户,下降7.9%。这些是登记在案的个体工商户数据,没有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的消亡,速度可能比这还快。从1999年之后至今,个体工商户的大面积消亡,显示国内的企业发展生态正在变化,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不易。
  哪些企业获得了大发展呢?中国企业联合会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共计141405亿元。相当于同年GDP的77.6%;84家企业利润占500强利润总额的85%,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开采及生产业,以及银行业和黑色冶金业,高盈利主要取决于垄断、市场需求强劲和价格上涨因素。这三个行业的高盈利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垄断有很强的关系。这其中,国有经济保持“老大”地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349家,占总数的69.80%;资产总计占全部500强资产总量的94.95%;利润占87.99%。私营企业有87家,比上年略有增加,但所占比重仅为17.40%;资产总量仅占500强资产总额的1.73%;利润仅占6.51%。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大树底下不长草,是严厉的政府管制限制了无数襁褓中的小企业。这倒不是说国企和外资有意扼杀中国产业,而是在严厉的政府管制条件下,前者和政府是一体的,后者更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市场门槛费。
  当权力越来越多挤压草根阶层的上升空间的时候,无数企业受到限制,经济活力也慢慢消失,财富越来越往政府、国企及外企集中,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非常低效。
其他文献
2001年在文莱召开的第5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1)会议上,双方根据联合专家组的建议,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以开展更密切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按照当时的设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大市场,成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随着2005年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
期刊
信用    新华远东调低青岛海尔  新华远东中国评级(“新华远东”)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或“该公司”,SHA600690)的本地货币主体信用等级由A+调降至A-,评级展望仍为稳定。  此次降级反映出新华远东仍不看好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并对海尔的中短期利润获取能力感到担忧。新华远东认为,供应过量、国内需求增长停滞、原材料上涨,以及利润转向销售渠道仍然是困扰中国家电生产商的主要问题。海尔作
期刊
海运发展瓶颈    根据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态势,结合中国海运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中国海运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港航经济及相关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港航企业运作最基本的步骤就是使得货物从生产产家手中通过有关的港口码头到达消费者手中,期间涉及相关的企业有:运输服务业、货代业和船代业、金融保险业、码头仓储业、电信服务业及集装箱、船舶制造业等。中国港航企业在整个物流运作过
期刊
深圳曾以“深圳速度”而闻名海内外。今天,深圳港将再创历史奇迹,书写中国物流的传奇。  “深圳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它拥有中国发展最快的深水港——中国惟一能进行海陆空联运的机场、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很适合发展物流业,深圳是中国现代物流业的起点之一。”这是美国物流协会的专家马斯·福瑞斯给深圳的定位,足可见“深圳物流”的品牌效应。  当初,深圳依靠其一空两港,毗邻香港的优势,使国内、国际、城市物流汇集于此
期刊
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既要紧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又要学习世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构建具有地区优势和特色的物流体系。  随着安徽省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作为继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在储运技术革新与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情况下,对安徽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省物流业在经历了物流发展初期的艰难探索和尝试之后,其规模已初见端
期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卡销量出现了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    2005表现    老品牌“跌跌不休”,新品牌逆市走强。2003年上半年以前,国内重卡产品基本上是处于“实用型”阶段,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则步入“舒适型”阶段,进入2005年以后,国内重卡产品则明显进入了“品质型”阶段。从2005年的数据来
期刊
针对中国出版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业看,要选择构建社会化物流系统,一方面可促进出版发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社会总成本,降低物流费用。  面对出版物发行渠道的多元化,与其松散的流通组织,远未形成行业中整体的规模经济效益,支撑出版物运营和终端销售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分散的采购状况。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单体出版物经营组织的管理成本;笔者试图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构建服务于出版物发行与终端销
期刊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电力物资采购规模也日益扩大。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公正、高效地实施采购,是每个电力企业追求的目的。在IT理念的驱动下,电力企业采购批量越来越小、采购周期越来越短,而对采购价值要求却越来越高,企业不仅要降低采购单价,而且更应考虑低采购过程中的缺货损失、运输、库存等隐性成本,减少供应商合同不履行的风险。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供应评价体系,选择优秀的物
期刊
随着生鲜经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鲜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态势逐步显现,超市生鲜卖场背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大,如何从经营战略上控制生鲜总量成本,强化生鲜产品的后续开发能力,开展跨地区采购和配送支持等问题等,建立一个与连锁企业自身发展紧密配合的生鲜加工配送系统,已经成为连锁超市规模化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战略问题之一。但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投资决策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对待:    业态与规模   
期刊
与2003年颁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26条相比,此次公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完善了许多,用了6章61条的篇幅对并购涉及到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除首章总则和末章附则外,主要包括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基本制度、审批与登记程序、跨境换股规定、反垄断审查等内容。  《规定》第一章总则中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存在的两种情况——股权并购或资产并购,并提出了并购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