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使我们沉默谦卑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imu1984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蒋勋的文集有五册了。这些年,他以文章、画作,深入浅出引领人们走进美的殿堂。当下这本《此时众生》是一系列该类著作中的一部。50篇散文,每篇千把字,从“小满”到“立夏”,写作时间贯穿一年。体裁多随笔,取其随意、自然之趣。作者随手记下所见所想,流畅自然,美学理念贯穿其中,美术常识的普及亦时时有。
  他写退潮:很细很细,像蚕在夜晚吃食桑叶的声音。水慢慢在沙里渗透,像是沙漏里流逝的时间,点点滴滴,娟娟细细。
  他写鹭鸶的降落:雪白的张开的翅膀,浮在空气里,飘飘摇摇,好像微风里无心落下的一片白色花瓣,在空中犹疑摇摆,不知道要到哪里降落。
  写飞絮:果然有行人停住,抬头仰望,举起手掌去承接。种子也仿佛听人召唤,温驯如鸟,带着螺旋桨翼的翅膀,静静旋转,降落在行人的手掌上。
  这样的句子总让人想到,哦,他是一个诗人,笔下才有这样诗意的表达。其次,他才是个美学家,善于见微知著,化腐朽为神奇。
  关于美,他这样解释:“全力以赴的专注,使生命凝肃成一种美,一种雕塑的美。”读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到那些著名的建筑——罗马角斗场、巴特农神庙、凯旋门、万里长城、龙门石窟里静穆端然的佛像?或者起跑线前凝神的运动员,母亲递送到婴儿嘴边的蛋羹,甚至只是一个钉鞋师傅笃定的敲打?
  他说:“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動于衷,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这样的句子有美学的解释,也是智者的发现。
  关于“众生”这个概念,在这文集中不仅是指“众多的生命”。在蒋勋另一本书《美的沉思》中,提到北魏壁画时,有这样一段话:“‘舍身救鸽’‘投身饲虎’,北朝的壁画,描写了又痛厉怖惧又崇高庄严的生命情态。人不再只是放在人的世界里讨论,而是放在‘生物的’‘动物的’世界来讨论。这里哀悯的人生,不再是汉代在儒家人情之常中的人生,而是与虎、鹰、鸽、鹿并列,等同看待的‘众生’。儒家的人伦世界被扩大了,人被放置在所有的生命中来重新考察。”
  这段话,我想,可以帮我们领悟在蒋勋笔下“众生”的含义。一片叶子,一道波纹,不仅仅是肤浅的表象。作者通过它,通过这道桥梁,带领读者前行到彼岸,去体会最困暗的底层,去追念那惨烈华丽的光焰。
  生活中,多重角色集于一身,文字却平和冲淡,是很让人在纡徐中,读出生动与从容的。蒋勋多写窗外景象,如《秋水》,如《回声》,如《品味》,如《布衣》,由眼前之景写起,再展开,或者追思,或者联想,以日记体形式,亲切自然,所要阐述的观念更容易入心。文字典雅,书首尾都有他的画作,风格如同文字,呈现淡雅之美。
  他写满山红叶,“但是,也让自己领悟: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色彩与光的变化,我们是在一弹指顷,看到了千千万万生死变灰,刹那间我们听到了洪荒以来自己每一次重来与离去的哭声。”这里,景致已经不单单是景致,也是前世今生。
  每天,众生邂逅,或擦肩而过,或有了更深入的交集。无论结局如何,因有了美,便多了前行的理由。如蒋勋所说,“通过‘美’,我们再一次诞生,也再一次死亡”,生死明灭间,充满丰富意趣。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2002年老屋拆迁后,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个小家庭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从祖宅飞了出来,撒向南京的不同角落。82岁的奶奶由儿子们安排,买了一楼两居室的小套独自生活。虽然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已独自生活了多年,但那时祖宅还在,儿孙们就住在身边。如今,奶奶开始了真正的独居生活。  那是一个老旧小区,紧邻秦淮河,外围环境好,却没有物业,也没有多年的邻居,我们多少有些担心奶奶到这个新环境能否适应。  不久后的春节
期刊
从此,她的世界只有他  多年后,席琳·迪翁还清楚地记得与雷尼·安杰利的初见。  那天,母亲带着12岁的她应约来见著名音乐人雷尼。办公室的门打开了,成堆的奖杯和明星唱片映入眼帘,一个穿着棕色西装的中年男人站在窗边,他有点忧郁。尽管空气里弥漫着清新和好闻的气味,可这个第一次来到蒙特利尔的魁北克姑娘还是感到“一股巨大的担忧涌上了心头”。  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巨星,妈妈寄给雷尼的唱带,他听过了吗?他会喜欢
期刊
2016年8月3日,天津北辰区发生一起血案:弟媳将嫂子从五楼阳台残忍推下,导致对方当场身亡。而引发此悲剧的,是一句谎言,一笔虚拟存款。但背后拷问的,却是人性与孝道……  公公编织临终谎言  2013年9月,家住天津北辰区的陈炳仁肺部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预言只能活一个月。比陈炳仁更悲痛的是老伴韩巧云,老两口相濡以沫四十二年,即将阴阳两隔。韩巧云看着形销骨立的老伴,喃喃自语:“你走了,我怎么办?”  
期刊
孩子的古筝出了问题,我打电话给琴行,让他们派人过来调一下。琴行答应了,我就到楼下等,两小时过去了不见人来。再打电话,琴行说:“你这人咋这样着急呢,不是在路上吗?”我忍不住发怒了,失态了,都忘了旁边小槐树下,收废品的老牛在干活。  眼镜有啤酒瓶底厚的老牛,黑马脸,瘦高个,看人眼睛眯着。他一边捆纸壳,一边龇着牙笑,“一般忽悠人的都说在路上,其实还在家。”我和老牛不见外,他收到有点价值的旧书,都会直接送
期刊
借钱遭轻视,翻身后狂炫耀  杨丽出生于天津大邱庄一个农民家庭,2005年,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与同班同学、男友邓福回到天津找工作。邓福和杨丽同龄,也是天津人。杨丽应聘到一家酒店做接待员,邓福进入一家房地产中介做销售。经过四年打拼,两人攒了十多万元,决定买套二手房当婚房。  2009年3月的一天,邓福发现有套房子性价比很高,120平方米的三居室,装修高档还送全套家具家电。房主急于卖房,价
期刊
当在校大学生吴风及一干务工者遭刑拘时,还闹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抓。  办案民警告诉他们:明知服务的场所存在卖淫活动,仍然为其经营提供便利,已涉嫌触犯协助组织卖淫罪。他们如梦方醒:无知让自己糊里糊涂地犯了罪。  吴风今年19岁,家在杭州农村,因父母长期患病,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吴风考上了上海的重点大学,在当地可算凤毛麟角,乡亲们自发捐助,让他如愿跨入大学。  2016年1月,放寒假回乡,吴风念及家里困难
期刊
互扮富二代  2014年10月,北京某皮革贸易公司翻译范少斌临时客串司机,送副总孟泽去与女友高雪约会。时年27岁的范少斌是山东人,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2013年6月,范少斌硕士毕业后来到北京做翻译,月薪4000元。到了目的地,范少斌透过车窗,瞥见了银杏树下亭亭玉立的高雪。从孟泽那里,范少斌早已了解到高雪显赫的家庭背景:高家父母都是浙江建材行业大老板,资产过亿。范少斌不由多看了高雪几眼,对孟泽的羡
期刊
人们印象中的诗人,往往是浪漫有情调或是个性突出、神采飞扬的人,但王小妮不同,她的诗如同她的人:朴素纯粹,从容有耐力。  她的丈夫徐敬亚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而纵观她写作的这数十年,都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如同记录一般地写作。诗人的倾听姿态一直延续到她的教师生涯,在海南教课的八年,她写了两本《上课记》,关注的是每一个平凡的学生、每一件细微的小事。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是关注那些慢而小的隐秘事物,她
期刊
在30年的护理岗位上,她以赤诚的情怀和无言的行动,努力实现“服务病人、满意病人、感动病人”的誓言。她,就是南医大二附院妇儿科护士长兼产科护士长褚志平。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近五年来,褚志平的手机号码通过不同渠道向社会公布,每周一次的妇保所与卫生所课堂、114118台、QQ群、网络论坛等。褚志平的手机每隔一会就会响起,大多是孕妇的咨询,她在电话中一一耐心指导。这样的电话,每天有七
期刊
台湾纪录片主创者、旅行作家与摄影师彭怡平,当年在台大历史系读书时,就疑惑:为什么“历史”的英文是“history(his story,他的故事)”,而非“her story(她的故事)”?  之后的游历让这疑问越来越尖锐。她开始用镜头记录一个个“她的故事”,立志为痛苦着、纠结着、追寻着、幸福着的女性勾勒人生群像。  一开始,镜头就在诉说自由灵魂  看到彭怡平摄影作品的人,第一印象就是“她不仅仅在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