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7f117f11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下社会越来越缺少创新性人才,学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担负这个重要的责任,应当要求教师不仅在实际教学中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中阶段,诸多教学科目中,初中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导致数学课堂依旧止步于理论教学。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确保这股动力永不停歇,学校方面应当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发掘学生潜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通过各种具备逻辑关系的公式以及充满魅力的数学思想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下文结合教学实例,分为三点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出探讨。
  1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疑而思,思而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先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只有学生对一些问题有所质疑,才会深入思考与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会出现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但是,单一的问题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景,通过情景化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以“相交线”这一課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等性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两条相交直线的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呈现问题:两条相交直线构成四个角,这四个角有什么相似之处?四个角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在学生没有学习相关概念时,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会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思考脉络,猜想如何对四个角进行关系的确定。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阐述自身想法,并将学生的猜想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对相关猜想进行推理与验证,在推理与验证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发现自身的猜想存在一定的逻辑错误,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实现思维之间的碰撞。在不断论证与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并且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观点,由此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很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实践动手操作,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学会很多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理论知识质疑与分析、探究,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总结与归纳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取最优方法,实现学生思维的扩散,学生创新思维得以锻炼。
  例如:以“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为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过程的探索,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从而对方程组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养牛场,原本养有4只母牛和8只小牛,每天需要饲养牛的饲料为675千克,养牛场老板为扩大经营规模,又购进2只母牛和6只小牛,这时每天需要饲料989千克,饲养员老李估计平均每只母牛约需饲料15-20千克,每只小牛需要饲料8-13千克,你能否通过计算验证饲养员的估计?在呈现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试着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次尝试之后,学生会感觉十分困难,这时教师再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让学生试着解决该问题。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妙处,并会深度探究二元一次方程思想,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3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其具备无限可能性,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思想之后,面对相似的问题,解答起来就会游刃有余。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以“不等式”这一课教学为例,涉及到比大小这一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一个不等式,让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大小的比较。在学生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再传授学生求差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实现不等式大小的比较。随后,再为学生呈现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练习求差法,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奥妙,在解决相似问题时拓展思路,并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合理联想与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4总结
  总而言之,具备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立足的重要基础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发散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云鹤.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魅力中国,2021(5):234-235.
  [2]马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J].魅力中国,2021(5):236.
其他文献
◆摘 要:著名喜剧女演员贾玲执导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截至2021年2月21日,成为中国影史第六部票房破40亿元的电影。此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应归功于编剧和导演,更是因为它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又不断打破既有视野,对其进行重构。此外,该影片在多处设置了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激发观众(读者)去体会,想象,思考,填补。本文试站在读者批评理论视角下,从四个方面分析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 
期刊
◆摘 要:聚焦于笑颜审美,本文站在微观个人视角提出“始于真,趋于善”的美能够真正予人真切的美感体验这一观点;同时认为,孩童的笑颜最能贴合这一审美标准。分别从个体间的情感互动、集体情感共通与人性之善的流露三方面阐释贴合原因、审美生发过程以及具体审美感受;结合个人下乡教育经历与真实审美体验,展现关于孩童笑颜的审美层次以及真善美融合下的审美力量。  ◆关键词:笑;审美感受;情感共通;真善美  笑,是人类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是长塘镇本土的民俗地域文化,是我们语文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源泉。如何将芭蕉香火舞龙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起来,我认为可从四方面着手: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意义;立足课堂,民俗文化渗透;拓宽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滑动摩擦力”这一节为探讨点,巧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联系和区别,构建摩擦力的创新实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生成一节生动、活泼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对比;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创新实验  《探究滑动摩擦力》是沪粤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第六章第四节。教材内容包含了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缺少了静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摩擦
期刊
◆摘 要:时代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游戏化教学综合了游戏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具有教育性和游戏性两个特性,因此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实现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用  通过游戏化教学来激
期刊
◆摘 要:在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同样社会当中,互联网的应用已占到了各个领域。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并学习应用互联网手段,是我国未来初中教育的必然,身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运用多元化教学,教导学生学习更多关于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与历史背景,不能让孩子盲目以为互联网只能够进行网络游戏。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红死魔的面具》以富有艺术特色的语言手法大量进行了对色彩的描述。其中色彩的象征有丰富的象征内涵,也可与人生阶段交互解读。将其与莎士比亚的影响结合分析,可进一步发掘色彩背后的隐喻。  ◆关键词:爱伦·坡; 《红死魔的面具》; 色彩象征;短篇  1引言  埃德加·爱伦·坡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先驱以及侦探小说之父,而《红死魔的面具》被认为是他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毫无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视频逐渐被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容纳了语文教材的内容,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化。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微视频教学手段,利用微视频呈现语文教材的内容,使学生从微视频中观看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逐渐对语文知识学习充满了兴趣,自主投入到知识探索当中。  一、微视频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基本内涵及重要作用  (一)微视频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基本内涵  微视频本身便能带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愈加紧张,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发展,使得许多学生惧怕就业或对就业方向不知所措。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初衷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就业问题,可目前就业指导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就业指导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探求两者结合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  新时
期刊
◆摘 要:将互联网这一便捷的工具引入到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中,会使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更加丰富,学生们自主选择的空间将会更大,也将更有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学生们借助互联网进行英语交流将会更便捷,也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优化,小学英语作业形式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途径。优质的课后作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