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探讨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致病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STPs).方法在前期工作已证实HCV核心蛋白激活NF-κB介导的细胞内STPs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对核心蛋白活化NF-κB的机制和作用位点进行了测定.用0.4μg pCXN2-core与pNF-κB共转染Hela细胞3h后分别加入5mmolIKKβ的抑制剂乙酰水杨酸和25μmol消炎痛(作为对照)各0.5ml,继续转染33h,测定荧光素酶比活性,以此检测乙酰水杨酸对NF-κB介导的STPs的抑制作用.以pCXN2 core转染Cos-7细胞36h,
其他文献
患者,男,30岁,间歇性尿黄伴皮肤搔痒、乏力半年,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于2002年10月30日入院.查体:精神好,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丙型肝炎病毒 (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及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一、HCV的发现最早记述的“血清性肝炎”是 1885年在德国造船厂工人中的爆发流行 ,他们因注射污染了
期刊
1 材料与方法1.1 病料、细胞、实验猪、抗体血清等 11份来自猪场发病死亡猪的病料,分别采自发病猪的心、肝、脾、肺、肾、扁桃体、淋巴结;Marc-145细胞由本所鉴定、保存和提供;PR
爆速是衡量炸药爆轰的主要性能之一,其可以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测出来.获得炸药的爆速就可以估算出该炸药的其它爆轰参数,从而更合理的使用不同种类的炸药.文中着重介绍取样装药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树突状细胞(DC)在人体免疫系统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根据其细胞表面标志不同,可将DC分为DC1和DC2亚群[2].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DC亚群变化及
目的以病例-对照研究方式探讨人类DNA修复基因XRCC1-39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感染者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关系.方法72例HCC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根据地缘、性别、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初产母猪感染PPV后,可引起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等,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给养猪
受工作面出水及夏季降雨影响,胜利露天矿6#煤底板形成一个大容量水仓,严重制约着6#煤生产、内排土场正常跟进及北部采用陡帮开采。内排土场东北部帮根下渗水较严重,将会增大水仓
1997年 ,标准α干扰素 (IFN α) 3MU ,3/周 ,疗程4 8周被推荐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此疗法治疗 4 8周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率 (SVR)仅 12 %~ 16 % ;在特定的人群 ,如非洲美国
期刊
动物体内存在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结合淋巴组织是黏膜免疫应答的组织基础。机体的淋巴组织50%以上存在于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