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针对我校各非电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作者的教学经历,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非电专业 电子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非电类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今后学习各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校光电学院等的非电类专业均在不同深度和层次上开设了该专业必修课。由于各专业新课程的不断增加,致使非电专业电子技术的教学学时比五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所用教材内容非常丰富,适用学时为目前教学学时的二倍以上。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与学时有限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对任课老师的重要挑战。本文结合作者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希望与同行们交流。
  1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安排
  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课程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为教材,依据课程组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我们将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包括根据各非电类的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及重新安排教材各章节的讲授顺序。
  根据各专业需要培养人才类型不同,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及了解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理论教学中模拟电子技术的第三章是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对于电类专业学来说,知道“管为路用”,主要会用这种元件即可。而对于半导体的基础知识,PN结的结构和形成及几种特殊二极管的特性等只要求学生了解。但对非电专业学生如理学院的微电子学及物理电子学等专业的学生,还要重点介绍PN结的形成原理及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对光电学院各专业学生,还要重点介绍几种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非电专业学生将对这一知识点继续深入学习,甚至放大至一门课程来专门学习,从知识体系的完整形成这一点来看,这部分知识要令学生理解并掌握。
  教材将运算放大器提至第二章,目的是作为本课程的第一个有源器件先引入,使学生对电子电路的最基本的功能及概念,如负反馈、放大、比较器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经过课程组多年教学,发现这种安排顺序是有利有弊的。利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第一章绪论涉及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弊是学生没有接触过“虚短”、“虚断”及反馈等概念,对于分析运算电路只能有个较初浅的认识,运放内部各部分都是什么电路,各有什么作用都没学过,教学效果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放至第八章功率放大电路之后讲授,即是在学生学完差动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之后,也学完反馈放大电路,可以加强学生对理想运放外特性和分析方法的理解,可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讲述结合习题讲解,组织学生自学并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形式。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作为鼓励,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了印象,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堂布置一定量的习题及思考问题,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
  (2)在讲课过程中体现课程的工程实践性,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电子技术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为将来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讲述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专业的典型工程应用,适当介绍一些新技术及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发散思维,并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布置一些基础设计性题目,让学生从应用角度考虑问题,既使学生更熟练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3)针对课程特点,掌握电子技术的工程分析方法。由于学时有限,需要简化复杂公式的数学推导,直接给出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适当删减细节问题的定量计算,本课程的很多章节更注重对放大电路的定性分析,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本课程要掌握的一种工程分析方法。
  (4)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减少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而且多媒体教學生动直观,一些公式的推导可清晰地表达出来。例如PN结的形成和放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等的教学内容,让教师在黑板手绘是非常不方便的,而用PPT中的动画效果即可形象地表达出这样的教学内容。将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更是可起到互相辅助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是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什么内容和如何考,关系到是否能对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有一个准确的评价。目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考试为主,期末试卷占总成绩的60%,对应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占20%,还有平时成绩占20%,这种理论考试占大部分的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下工夫,死记硬背。即不利于掌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力求做到量化考核指标,科学评定成绩,增加考核的合理性。为此,我们将考核方法和计分标准做了调整,将期末试卷的比重占到总成绩的40%,实验和平时成绩比重不变,另20%用学生上交的一篇小论文来评定分数。这篇小论文是非电专业学生结合电子技术的一些知识点所设计的与各自专业相关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或是小系统。以此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及能否有能力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种4:2:2:2的评分体制,可以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使学生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有个较早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即使非电类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也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因此,加强非电类专业大学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课程组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再用于教学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清枝等.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天中学刊,2011(4).
  [3] 杨基海等.理科非电类专业《电子电路基础》教材的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0(6).
  [4] 严彬,王勇.非电类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的思考[J].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2(19).
其他文献
本文以福建东北部沙埕港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和化学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地貌与动力条件,探讨了沙埕港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据此指出沙埕港泥沙来源的双向性。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手术患者在手术全程中实施防控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有效防止MDRO感染,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方
本文根据特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物理模拟、渗流力学、数值计算等方法对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方法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验证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Ti-46.5Al-2.5V-1.0Cr-0.3Ni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采用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研究了其在1000~1200℃和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