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e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的一部分,新课标也对散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但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本特性出发,散文教学最需完成的是其情感渗透目标。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渗透?本文将以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和张洁的《捡麦穗》为例,从情感的生发、情感的过程、情感的结果三个方面来简单地分析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问题。
  关键词:散文教学 情感生发 情感过程 情感结果
  散文是语文课本中不可回避的一大文体。如何将这一重要的文体所承载的语文情感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内心?这是散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新课标对散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看似涉及到散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实则可浓缩为最关键的一点:要与作者相识、与作品相合、与生活相连地进行情感渗透。这里將以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和张洁的《捡麦穗》为例,从情感的生發、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来简单地谈谈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问题。
  1.情感的生发
  所谓情感的生发即情感的开始。若将新读到的一篇散文通俗地比喻成新遇到的一位异性朋友,那么情感的生发便发生在初识阶段。初识散文这位新朋友,如何生发出情感呢?笔者认为这离不开读者“我”与“这一位”与“这一篇”的了解。
  1.1“我”与“这一位”
  “这一位”与“这一篇”的说法在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的《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多有阐述,“我”即读者,“这一位”即写这篇散文的作者。要生发情感,首先必须要对写这篇散文的作者有所了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比如学生要理解冰心在《我的家在哪里》中所流露出的对儿时家的眷恋之情,我们就必须知道冰心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而且需进一步了解儿时的冰心所生活的家的样子及氛围。在了解儿时的家的同时,为了更深入理解情感,学生最好对冰心的人生经历都能有所知道,这样才能“有话题”与作者展开对话。同样,我们要生发张洁在《捡麦穗》中传达的那种自己与老汉间纯洁的情感,我们就必须在接触到文本之前,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张洁小时候的经历。张洁为什么那么信任老汉?那么珍惜与老汉之间的情感?这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张洁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她没有父爱,且在当时“重男轻女”思想的笼罩下,张洁除了拥有来自母亲的爱,几乎没有任何人毫无保留地爱她。当一个人长期缺少多方面的爱时,一旦拥有就会尤其珍惜与怀念。所以说在正式进入文本之前,先了解写这篇文章的“这一位“,这是情感生发的第一步。
  1.2“我”与“这一篇”
  “这一篇”的范畴很广,这里我们要谈的“这一篇”仅涉及作者所写的这一篇散文的含义。“这一篇”要求师生仅立足文本,无关乎与这篇文章想联系的电影、图片或实物等。文本具有其它媒介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认作者所思所感”,所以我们最初拿到一篇散文,不应该在其身上附加太多而外的物体,而应该就文本本身来感悟。比如说学习《我的家在哪里》,许多教师在开始讲课时就将中剪子巷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学习《捡麦穗》时,就将烟荷包通过PPT展示出来,这样的做法当然有助于学生实物感知,但更拉远了作为读者的“我”与文本本身的距离,缩小了情感的生发空间。
  那么如何拉近“我”与“这一篇”的关系?笔者认为“读”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就如同与刚遇到的朋友要进一步沟通,必须多见面一样,散文必须多读。这种“读”最好抛开老师的范读或录音的听读,让学生自己反复读,因为“散文教学的关键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在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下,学生反复读到的,就是自己初步生发出的最为真实的情感。
  2.情感的过程
  如果说情感的生发是与一篇散文初识,那么情感的过程则是与这篇散文恋爱,因而情感的过程在整个情感渗透中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最难操控的。情感的过程如何进行开展,笔者认为一是要以联系生活的方式来品味文本细节;而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归到“内在的言说对象”上来。
  2.1品味细节
  要品味细节,就需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及设置的场景等。要真正融合到作者的内心,我们需要联系读者自己的生活经历。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散文大都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相较于教师已经有些距离,更何况是年龄更小的学生。所以抓住一个细节进行品味,必须联系到读者本身所处的年代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的手法进行情感渗透。
  例如在《我的家在哪里》一文中,洋车夫问我要去哪里,我回答我要回家,去中剪子巷后,洋车夫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我走”。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怎么用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品味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现在八九岁的年纪,站在大街上等出租车。出租车来了,你告诉司机你要去的地方,司机就过来抱你上车,安全的载你回家。这时,学生的疑惑出来了:司机会那么好心?他不会把“我”卖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感受出一个简单的“举”字承载的是车夫与作者之间的交往的信任,而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与真诚牵引着冰心怀念儿时的家。再又如《捡麦穗》中,陌生的老汉每次来到村庄,见到“我”总要塞给我几块灶糖。基于这样一个细节,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小时候在家门口玩耍,卖麦芽糖的陌生人经过递给自己几块糖,你会怎样做?很多学生会回答出“赶紧跑回家”、“掉头就走”等答案。为什么会出现与作者截然不同的表现?学生便会在疑问中寻找答案:我们被父母长辈疼爱着,不缺吃;同时也被告诫着,要有防备之心。而张洁小时候的世界里缺少关爱,缺乏物质。通过这样从读者自己角度出发的对比,学生更能够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2.2回归“内在的言说对象”
  “内在的言说对象”主要是指作者在文本中谈及的事物,以及在人或物中融入的情感。散文教学回归“内在的言说对象”就是指教师围绕文本展开,不要跑到文本以外。许多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环节,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最后却没有真正得到情感的渗透。这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跑到了文本外面。如下以《捡麦穗》为例的教学过程(简要摘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每年1~2月份,各地医院收治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比平时多3~4倍,死亡率也显著上升.专家提醒,在此全年最冷的时候,寒邪侵袭人体,极易导致 “心寒”,诱发心脏急危重症.因此,平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民群众的文化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  群众文化水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水平,只有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力量,而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业务素质、工作效能,直接关系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决定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和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精神境界、服务态度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全面深
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及育人理念得以变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帮助教师找到与学生携手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出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本
一、写作缘起rn现行的作文教学,由于没有专门的教材、缺失必要的课程资源,因而历来都被视为一块有待开垦的园地,园丁们只能自由耕耘.在这片园地里,尽管是“星星之火”未“燎
保密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办公室保密管理工作而言,既要对本单位领导和上级保密主管部门负责,又要承担下属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具体的保密工作和指导工作。内容繁多的保密工作要靠员工去具体实施,有关保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要靠员工去贯彻执行,各种保密技术、技能和方法要靠员工去掌握运用。纵观许多泄密案件,大都是由于人的直接原因泄密的,可见保密工作的基本保障取决于人的因素。由于办公室是泄密的重灾区,所以加强办公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