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B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高血糖使组织愈合不良,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增大手术风险。因此,必须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大肠癌才能奏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做好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2011-2012年共收治29例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9例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66-80岁。平均73岁。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程6-18年,平均8年,入院时血糖6.8-19.7mmol/L,平均9.4 mmol/L,手术前血糖平均7.1 mmol/L。升結肠癌1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26例。行右半结肠癌切除1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直肠癌根治术18例,单纯乙状结肠造瘘1例。全部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
  1.2结果 29例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病率28%,其中吻合口瘘2例(7%),肺部感染2例(7%),造口周围脓肿1例(3%),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疾病本身的刺激,手术的畏惧以及对预后的担心,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令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关心患者,耐心解释开导。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安排接受相同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病情,使患者了解病情,做好思想准备,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监测血糖 术前常规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向患者讲解检测血糖对手术的重要性。如血糖控制不佳,则于术前1周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或用胰岛素泵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8-9mmol/L为宜,血糖高于13.3mmol/L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2].
  2.3 饮食护理 术前积极与医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可根据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合理进行饮食中糖、蛋白质、脂肪的分配比例,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与配合,术前三天改为半流饮食,术前一天给流质饮食。术前晚10pm禁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电解质,总之既要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
  2.4 肠道准备 术前3天口服苯酰甲硝唑0.4g每日2次。无梗阻者术前一天下午4pm口服恒康正清溶液2000ml行肠道准备,可避免灌肠压力致肿瘤转移,减轻患者痛苦,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5 造口定位 术前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肠造口虽是救命的措施,但因对身体、精神都是一个创伤,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护士要反复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或腹胀引起的不适,排便方式的改变,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应及时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成功,做各种操作时尽量轻柔,关心安慰病人使其逐渐接受造口的事实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通过示范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更换造口袋,做好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进行饮食指导,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希望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让其维持正常的生活。
  3.2 各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时挤压,防止扭曲、打折、堵塞、脱落等。保持胃管通畅。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预防肺部感染: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并配合雾化吸入化痰药,促使呼吸道痰液及时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经调整抗生素,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后感染得到控制。②防止切口感染: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严格按无菌要求换药、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严密监测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③积极控制血糖:术后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相当重要,4~6h检测血糖、尿糖1次,如患者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乏力或病人烦躁不安、呼吸深大、面颊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本组有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均为胰岛素输入过快导致,经减慢液体滴速,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缓解。无1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3.4 营养支持护理 (1)禁食期间,每日静脉补充葡萄糖150g,胰岛素和糖的比例为1:4,并注意补充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等。(2)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一般术后3-4天患者肛门排气又没有腹胀的感觉就可以进少量流食,如:米汤等但量不宜过多。以后可逐渐向普食过渡,切忌术后暴饮暴食或者进食过多的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引起肠梗阻。
  3.6 造口的护理 观察造口肠粘膜的血液循环,肠造口有无出血及坏死。造口可在术后2-3天开放,造口开放初期粪便稀,次数多,对皮肤有刺激,必须用温水洗净,用氧化锌软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术后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忌食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腹泻。正确使用肛袋,出院后造瘘口1至2周扩张1次,持续2-3个月。
  老年大肠癌伴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依据糖尿病患者饮食及用药的特殊性,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的护理,造口的护理,血糖控制等,有效避免了术后部位的感染,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孝仁.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6):427
  [2] 董莹.糖尿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处理[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2):176。
其他文献
【摘 要】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口腔科感染管理是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作一综述。  【关键词】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7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30-02  【ABSTRACT】The course of
普及营养与膳食的知识,引导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对保障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既是教学亦是科普;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观察与护理。方法:采用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护理方法对50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较快,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结论:强化基础护理与责任制护理方法可促进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关键词】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基础护理; 责任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  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如①
目的:研究IL-1基因簇中IL-1B基因启动子区+3954位点单核营酸多态( SNP)和IL-1RN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性(VNTR)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基因频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
临床经常收治突然遭受暴力而至高位截瘫的病人,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高位截瘫病人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二便失禁,而且预后多不良,临床护理难度大[1],现将此类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心理护理  截瘫病人多因意外伤害后,突然失去了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情绪,更有甚者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病人入院后,护士及时全面评估病情,详细做好
新课改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必要形式。主要通过对现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的改进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