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非凡夫妇

来源 :首席ELIT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zxc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慧】旅德艺术家,二十年前赴
  德国从事艺术创作、写作及讲学。生活在慕尼黑和上海。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艺术展。出版过约四十部摄影集和书籍,包括《我的视觉日记》,再版三十余次。获德国政府“德中友谊奖”、瑞士圣•莫瑞兹大师艺术节“明星艺术家”等奖项
  我在世界上游历多年,在德国生活了23年,认识了无数有意思的人物,他们当中又有许多特别的、传奇性的人物成了我的朋友。
  比如被称为世界两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丽莎(Lisa Dela Cala),她在事业最高峰时为了残疾的女儿毅然告别舞台,现在她与丈夫陪伴女儿住在与世隔绝的古堡里,只是偶尔在阳台上向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粉丝招手示意。没有一个陌生人可以进入她的古堡,更不让媒体采访拍摄,但是她却破例地给我讲她的人生故事,甚至几十年来更加破例地让我拍照和录像,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还有大艺术家汉斯(Hans Joerg Voth),他大部分时间孤独一人生活在南非的沙漠中,他甚至不用发电机,宁愿用汽灯、蜡烛,因为发电机的声音破坏了他所寻求的绝对寂静,会影响他的思维。他早已功成名就,随便画一张草图都可以在艺术市场上卖很多钱,他可以在大城市里住,拥有很多助手,但他宁愿一个人生活,甚至不要太太陪伴。在那里,他一切自己动手,过着几个世纪以前的“简单生活”,为他的精神世界辟出最大的空间而远离尘世的一切浮华与喧闹。
  还有著名女作家、女权主义者安娜(Anne Rose Katz),60岁时,比她更著名的演员丈夫去世后,她不顾全社会的一片哗然,与一个小她一半年龄的青年电影导演热恋后结婚,写下了获得德国当年文学奖的爱情诗集。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讲的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她说:她一辈子没写过诗,更不要说是爱情诗了,但爱情使她获得新生。她不需要钱,所以把奖金捐给社会,但她需要社会认可她的爱情。在无数电视访谈节目中,她勇敢地向保守的德国社会宣称,为什么社会认可老男人娶年轻女子而反过来却不行?为什么爱情一定要建立在肉体而不在精神基础之上?她为女人争取同等权利而身体力行。就是她把我介绍给了吾德夫妇。
  曾经有出版家朋友建议我把我这些朋友的故事写成一本书,那会很有意思。
  可是,在所有这些朋友中,我最想写的、有最多故事可写的、最不同寻常的一对夫妇就是克里斯蒂安•吾德(Christian Ude)和爱迪特•冯•威尔瑟•吾德(Edith von Welser-Ude),他们的故事怎么看都更像是个传奇,可以写成小说,拍成电影,但虚构小说和电影中许多细节恐怕不及真实的故事那么精彩,这就是生活,他们的生活。
  她是海军军官的女儿,总是居无定所,到处搬家,幼时经历过战争的纷乱,也尝过偏远地区的闭塞之苦,她在严厉粗暴、毫无温暖亲情的家庭里长大。而他出生时战争已经结束,他的父母是编辑和翻译家,住在慕尼黑市中心艺术家聚集的施瓦宾区,父亲为迎接他的出生写了首热情洋溢的诗,他在充满艺术与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展开梦想的翅膀。
  她作为女儿,在半个世纪以前,勇敢地怂恿母亲离开父亲,提出“你为什么不离婚”,后来终于与母亲离开了那个专制的冷冰冰的家。而他深受父亲的影响,九岁时就编辑出版了他一生中的“第一份报纸”,他认为他编报纸就像农民的孩子种庄稼那样自然而然。
  还在上中学时她就怀孕了。那时的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藏起来并躲到乡间去,否则孩子的父亲将被禁止参加高考。而他九岁时就立志当市长,在学生时代就成为活跃的青年政治活动家。
  他们初次相遇在1968年,见面的地方很特别:慕尼黑市政府的大会议厅,他作为记者要采访那个著名的女议员,而她当时根本没把这个毛头小伙看在眼里。他俩压根没想到,这个会议厅将成为他们以后几十年里政治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五年后,在施瓦宾区狂欢节的夜晚,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爱情迸发了火花。他坚信,他爱上了她,这是他命中注定的女人。而她也在稍稍踟蹰之后爱上了他。
  但是,那时的她已经结过两次婚,有了六个孩子(其中有两对双胞胎),比他大整整八岁。而他只是个25岁的法学系学生,和同学住在集体宿舍里。
  他们的决定是戏剧性的:在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法国旅行后,两人在分别时抱头大哭,因为他们不知如何面对她第二任丈夫,他是个好人。
  当他鼓足勇气与她丈夫谈话时,没想到迎来的不是“决斗”,而是徐志摩式的奇迹,她的丈夫成全了他俩的爱情,只是希望她继续照顾孩子。
  因此,近十年里她都过着一种双重生活,白天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晚上到男友那里去。一早她又要赶回家为孩子穿衣洗漱做早饭送他们上学。
  所幸的是,她受到媒体的“保护”。虽然在当时,作为有夫之妇与一个小她八岁的男人有“婚外情”,照理是为社会尤其是以保守著称的巴伐利亚州所不容的,更不要说是一个议员,甚至还是一个女性。但民众爱戴他们也接受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十几年来一直积极地为社会为民众服务。
  经过十年的“地下状态”后,他们终于结婚,组成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大家庭”。虽然很多人不能理解他的婚姻,但他的父母理解他。当时让他感到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多年之后他把这些孩子看成“上帝给他的礼物”,他坚信,只要你给他们爱,他们就回报以爱。他成为这些孩子们的“爸爸兼朋友”。
  1990年他当选为慕尼黑常务副市长,1993年接任市长,以后连任四届,成为德国政坛上唯一连任时间最长的市长。在以保守著称的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能成就他那样的事业,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他是个“反潮流英雄”:
  在全德国最守旧的巴伐利亚州,他是一名激进的民主人士;
  在全州基督教民主联盟党执政的一统天下里,他作为社民党领袖被选为首府慕尼黑市长,包括反对党人也投他的票;
  在天主教城市,他是一名新教教徒;
  在著名的“单身汉大都市”,他却与15个家庭成员住在同一屋檐下;
  在热衷于啤酒和足球的全城,他宣称更爱喝的是红葡萄酒,人生中“最不能放弃的是文学和猫”;
  当所有人都在追捧实力更强、战绩更佳的拜仁慕尼黑足球队时,他却不畏指责,坦言自己是实力弱、战绩略逊一筹的“慕尼黑1860”的支持者;
  作为宝马总部所在城市的市长,他却公开说自己是自行车爱好者,每年夏天带领普通市民骑车观赏城中名胜古迹,当义务讲解员;
  他支持几年前仍被保守派猛烈抨击的同性恋现象……
  尽管他如此与当地社会潮流格格不入,但他创造了德国政坛的历史纪录,每次选举的票数越来越高,甚至赢得超过三分之二的选票。
  她不把自己局限在“第一夫人”这个位子上,在吾德当选市长后,爱迪特主动退出政坛,做她喜欢的摄影师职业,她出版了许多画册,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从事各种慈善活动,同时,她以她积累的丰富的政治经验,成为他最重要也是最亲密的顾问。
  2005年,他被选为超过5000座城市、5000万居民的德国城市协会的主席。而她自2007年起,开始主持一档电视烹饪节目,并在节目中介绍由她邀请的有趣的名人嘉宾,我有幸成为这个节目第一期首播的嘉宾,没想到这节目后来大受欢迎,不断重播,甚至一天重播两次。
  2009年,她庆祝自己七十大寿时,巴伐利亚州媒体写道:吾德家热闹得“像个王宫”。可见他们夫妇在慕尼黑受到怎样的尊敬和欢迎。
  我与他们夫妇认识屈指算来已经二十年了,那年我刚刚出版了一本关于慕尼黑的摄影集《观察与体验》,市长主持的文化论坛邀我做嘉宾,他向所有论坛的参加者介绍我和我拍的那些照片,这对那时的我是极大的荣誉,是他把我一个外国留学生正式介绍到德国公众面前,介绍到德国主流社会和媒体面前,那件事是安娜促成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我的摄影,还请我为她那本爱情诗集拍摄封面作品,她后来选中的是我拍的抽象人体。
  后来,我成为爱迪特在家中办的“女人沙龙”的成员,那是定期在她家的周末自助早餐会。虽然我没有很多时间每次到场,但每去一次都会感到很开心,而且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她的那些女客人不像中国人想象中的“名媛”,而是有创意、有个性、有意思的一群名女人,其中不乏演员、作家、艺术家、学者,兴到浓处那些歌唱家或者喜剧演员会即兴表演一段。
  市长是这个沙龙唯一的男宾,虽然他很少有时间在家。我们的早餐常常吃到晚间甚至深夜,它比我在中国参加的很多表面奢华但浮光掠影的社交活动都来得有意思。
其他文献
优秀的设计师未必都需要经过专业教育,想象力和理想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Bertone创始人Nuccio Bertone(1898-1997)    一个浪漫热情的意大利人,一个汽车设计大师,汽车设计界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作品线条硬朗、勇于探索、具有强烈的科幻风格。他,就是Bertone的创始人Nuccio Bertone。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博通就已经在其父亲开办的车身工厂当
期刊
本文构建了研究中国房价走势与波动的分析框架,将影响房价的变量划分为需求类、供给类、金融类与政策类,实证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自治区与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二线城市与五大区域核心城市群房价驱动因素的异质性。  多重因素在房价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1999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房屋成为家庭部门消费的重头戏,甚至中国经济的“
期刊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一方面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是中国生产的快速恢复。这两者相结合,催生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全球再循环格局,给全球带来通胀压力,也给中国生产能力带来更大利润空间。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已演变成百年难遇的全球大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截止2021年6月下旬,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超过1.8亿,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数接近4百万。新冠肺
期刊
在这个季节打开酒店的窗子看阳澄湖真有点“虚度光阴的美好”了,此季的阳澄半岛,鸟语花香、碧草接天,宛如画境,不能说它是一年中风景最美丽的时节,却能说它实在是一个太美丽的时节。  每年蟹秋的时候,我们家都会收到一个远房亲戚寄来的阳澄湖大闸蟹。承他美意,我们全家虽然及不上清代的吃蟹名士袁枚、李渔、朱彝尊那样“持鳌餐菊,把酒临风”的疏狂姿态,也能过上一把薛宝钗所说“堆盘色相喜先尝”的吃客瘾。蟹越鲜,越是叫
期刊
【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EMBA课程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常年从事公司研究,作品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等。     1966年的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历史中的一道伤口。在那一年的8月2日,毛泽东贴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他八次登上天安门,接见了1300万人次的红卫兵。从此拉开了十年文化
期刊
Peter Löscher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57年生于奥地利,先后在维也纳大学、香港大学和美国哈佛商学院攻读经济学。曾担任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主席、总裁及首席执行官。2006年起,出任默克集团全球人类保健部总裁。2007年7月开始担任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你记得你第一次担任“领导角色”是什么时候吗?  记得,我是高中和大学排球队的队长。     这
期刊
【白桦】知名作家,代表作有叙事长诗《孔雀》、《山涧铃响马帮来》、电影文学剧本《今夜星光灿烂》、《苦恋》、话剧《曙光》等。  我自幼酷爱诵读中华民族英烈们所给我们遗留的诗文,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夏完淳、秋瑾……也酷爱诵读他们的同代人或后人关于他们的记述。只要有可能,我都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墓地和留有他们血迹及深深脚印的土地。我以为和他们相关连的风物倍加亲切,虽然每一次都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思绪久久不
期刊
【刘文进】辽宁营口人,知名画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从事电影工作和电影美学理论著述、编剧等。 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曾有多部专业著作及画集问世。    重具象还是重意象,这是东、西方艺术及其美学思想两大分支的主要区别。黑格尔称东方艺术为“象征”艺术。这象征的词义虽失之狭窄,却深刻、准确地把握了东方艺术基本特征——意象性。  意象性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灵。但在现代国人(
期刊
【周加华】知名画家,《首席ELITE》杂志艺术顾问,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生活记事》、画册《周加华作品集》、《我的图画故事》等。    我认识孙信一先生是在多年前好友张森先生的家中,他,个子不高,敦厚而机灵,他日常生活在三个城市:巴黎、东京、上海,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也许是这位仁兄有着见多识广的超凡经验,加上敏锐的的思辨,又有着善于陈词雄辩的个性,于是将他满腹
期刊
十年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谓“洋风”扑面,但你所担纲的清华坊却独树一帜开始回归传统。  当时我们处在一片假欧陆风情的建筑环境里,有些不伦不类。我经常在想,既然我们身处的土地上繁衍的是我们自己的民族,那么我们的建筑就一定要表达我们自己的精神诉求,而不是别人的。当时欧陆风盛行,连名字都是西式的,这让人很奇怪,这是别人的文化,不是我们的。  中国人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对街坊、大院这
期刊